“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最近,科技界、金融界、教育界,从美国到中国,都被一款人工智能软件搞“炸”了—— ChatGPT。上线5天就收获了100万粉丝,并据称得到了290亿美元的天价估值。
连马斯克也专门为它发了一条推特:“一个新世界来了,家庭作业再见!”
ChatGPT,简单来说就是一台“地表最强聊天机器人”,智商高达147:
和它聊天时, 它能精准判断你的用意,给出你期待的答案,因为它具备一定的逻辑和常识。
它拥有堪比人类的流畅写作技能和逻辑思维。拉勾CEO就发布了一段视频,命令chatGPT写了一段招聘行业的分析报告,要数据有数据,要分析有分析,前后只用了30秒。有点令人细思极恐,用它代替文案、运营人员貌似已经绰绰有余。
它还能写学术论文。据Nature统计,使用ChatGPT并将其列为作者的论文,最少有4篇,导致Nature这两天急忙下场:“用ChatGPT写作文可以,列为作者不行”。
关于孩子们的学习,ChatGPT能做到的事情更多了: 写作文、写作业,生成代码,曾有一名北密歇根大学的学生,用ChatGPT写出了全班最高分论文,导师觉得结构过于合理,逻辑过于严密,去质问了一下学生,才知道真相。
《大西洋杂志》有文章惊呼说:
“
大学论文从此死了(The College Essay is Dead), 高中英语课程死了(The End of High-School English)。
无奈之下,纽约教育部只能发布禁令, 在公立学校的网络和设备上禁止访问 ChatGPT。最近,洛杉矶、巴尔的摩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觉得, 限制 ChatGPT 并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应该及早让学生学会使用人工智能这个工具,将来才能不被它替代。
△ChatGPT一本正经地回答“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取代人类”,你信吗?
最近小编混的各个群也都在讨论ChatGPT--
请来了 北美工科博士、自己就写过好几篇人工智能论文的专栏作者舒己怀,和读者们透过这热闹的人气,一起把这件事看清楚。
01
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究竟牛在哪里?
ChatGPT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简单说就是 具有“创作能力”的人工智能。
它可以通过利用现有文本、音频或图像来创造全新的或类似的内容,对处理和创造文字和艺术内容为生的白领,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该技术被顾特纳(Gartner)列为 2022年顶级战略技术之首。
以下,我们来列举一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三种应用:
造伪工具
大家最早熟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被称为深度伪造(Deepfakes) 的技术,是要用张三的脸替换掉现实视频李四里面的人脸。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需要一个深度学习的模型,然后尽可能多的找到那个张三的照片来训练模型。从各个角度,分析各种表情,最后生成包含了那个和李四表情相符的张三的照片做出替换。
图形工具
后来出现的有名的是一系列的图形工具,以由OpenAI 在2021年1月发布的DALL-E为代表。2022年4月,OpenAI宣布了新版本的DALL-E 2,声称它可以听从人们话语描述而生成照片般逼真的图像,而带有允许对输出进行简单修图的编辑器。DALL-E是与其对比图文预训练模型一起开发并向公众发布的,其作用是理解输出图像并为其打分,就像这些图片的老师。
DALL-E生成的图像由训练模型进行筛选,以呈现最高质量的图像。类似的工具除了下表中的还有Landscape Art,Deep AI, Stable Diffusion等等。作者也用Dall-E 2 做了第一次“艺术“创作(左边的图)。
我家大女儿也训练人工智能学习了她的风格做出了右图的作品。希望朋友们和孩子们都有空体验一下。当然这类产品的功能不止局限于生成图片,还可以用来生成图形界面,还具有做出产品设计的潜力。
△作者和女儿分别用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图片
聊天机器人
最近这些年发展比较多的是一系列聊天机器人。从功能上可以分为:(技术)支持聊天机器人,单一技能聊天机器人(只是简单服从单一指令),助理机器人,交易机器人,信息机器人(帮客户收集处理信息),真正的对话机器人。
对话机器人是对算法要求最高,需要动态理解人的上下文的情形和用意。在商业界,对这些机器人是非常期待的。
如笔者有朋友从事的法律文书解读机器人,金融界恐惧或期待的投资建议机器人(用机器人替代理财顾问)。
而由OpenAI 11月份发布的ChatGPT 和Dall-E 一样都是GPT(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的,只不过是ChatGPT是基于GPT-3.5 的大的语言模型。
ChatGPT则有 1750亿个参数(Dall-E 2 有35亿个参数)。由于语言信息的学习复杂性,ChatGPT在GPT-3.5之上,而且有多层的有导师的学习和加强学习用来微调,还有在此基础上通过近端策略优化算法进行进一步微调。这些微调过程中既有人工智能助手也有和人为的参与。
这么庞大规模的规模和完成巨大学习任务的庞然大物的产物在总体智商测试中达到了83分。但是Psychology Today 给出的语文测试中达到了惊人147分。
ChatGPT 可以用来聊天,搜索,翻译,写代码,甚至参加某些考试。
△ChatGPT的语文智商高达147,比我们大多数人都高
面对ChatGPT,谷歌都冒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款机器人可能威胁谷歌的存在。
教育界也受到了学生用它来作弊写作业的压力,因为从浩瀚的语言库中写出一些无需新意的东西是一件不难的事情。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了现在教育和媒体的问题。教育不寻求学生独特的观点。而媒体也是为了缩减成本,变成了闭门造车的搜索和宣传工具。
△弗曼大学哲学助理教授 Darren Hick抓到学生用 ChatGPT 写论文
加拿大环球邮报则更客观地说,ChatGPT 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将彻底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How ChatGPT, other AI tools could change the way students learn)。要想客观了解ChatGPT的优劣和影响力,我们必须从它的来龙去脉谈起。
02
对待ChatGPT不用如临大敌
它语文超牛,但数学不及格?
人工智能(AI)这词语是由MIT的John McCarthy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rvin Minsky在1956年夏季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会议提出的:
“
构建一种计算机程序从事目前只有人类才能够令人满意地执行的任务,因为它们需要高级心理过程,例如感知学习、记忆,组织和批判性推理“。
计算机的算力一直在稳步提升的同时,移动(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在2010后产生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再加以云端计算让训练和移动应用可以在不同的终端完成,让人工智能可以获得很好的应用。
拿ChatGPT来说,它的超大的规模,海量训练与巨大的数据就需要仰仗微软Azure强大的计算平台。所以有传闻微软会和OpenAI联合用ChatGPT起来对付谷歌,包括强化搜索引擎Bing和把ChatGPT集成到office系统里,包括邮件和报告写作。
△截图自微博
但是简单地说 ChatGPT是通过利用现有文本来学习创造的类似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模仿和关联,是一种对巨大的语言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
很多人一开始都用ChatGPT去模仿一些陈词滥调,比如一些八股文一般的发言(比如年终评价和政府发言人等),也有人用它模仿考试内容或者作业类的文章写作,他也可以编出一些已经有模板的程序。但最重要的是和我们的自然语言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程序。
比如我们在电子表格中需要对一组数据做出处理,过去的办法是我们用公式或者程序实现。现在有了ChatGPT 加持,就可以只需要我们的自然语言就可以完成。这样我们就避免了我们记忆不必要的公式或指令。
人工智能也可以被用来分析我们已有的语言风格,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现有地语言风格。对ChatGPT不能盲目崇拜,如临大敌,也不能嗤之以鼻,更好的办法是合理地使用之。
OpenAI的CEO说的:
“
ChatGPT就像是思维的电子自行车。
言外之意,尽管现在依然初级,假以时日,提高后的版本会很厉害。
但是我们要知道,ChatGPT是窄功能的智能(ANI),就是只可以完成狭隘的功能,无法完成牵扯多种技能的工作。而事实上我们目前职场上即使是简单工作,比如说普通的技工都需要多种技能。
所以 ChatGPT是很难对大部分现有工作形成挑战的。只不过ChatGPT威胁的是我们看重的语言能力和沟通的单项能力。如果有其它方面的知识,不用多久人工智能就可以和人在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流畅的对话。但它不具备广泛的知识,也就是说它是一个 偏科的机器人。
偏科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问它,一辆车从A到B需要2小时,五辆车从A到B需要多久。它会回答10小时。这个语言词汇智商达到147的庞然大物,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变通能力是很差的。
03
离人工智能“超过人类”
可能还要二三十年
只有到人工智能达到AGI(人工通用智能)的时候,才能与与人的智力相比。目前的估计这个时代至少要再过20-30年才可以达到。
而通向人工通用智能的道路上,由于要通向不同的狭窄的范畴,其关键的学科也被认为不是计算机学科,也不被认为是脑科学,而是哲学和其他更加底层的学科。
由AGI(人工通用智能)开始后逐渐走向ASI(人工超级智能),超过人类的智能。
目前的人工智能仍然在人的设计和辅导之下进行。其实看了AI解决问题的方式,包括强项和弱项,我们不得不回头对我们现实生活和里面的问题所进行重新评估。
人工智能仍然是庞大的,辛苦的,昂贵的,和偏科的简单工具。但是其优势就是其可复制性,不知疲倦,可以不被情感和各种偏见困扰,不会死亡。但是我也为我们的大脑深深地感到惊奇。
AI能够赶上我们,特别是在效率上赶上我们,是距离很远的。我们平时所从事的工作,很多都是涉及很多领域,技术上高度耦合的,需要各种智力上的判断的。
拿工程学科来说吧。一个工程师所具备的重要的能力包括:
1
在问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的时候,能看到其内在的结构和关联;
2
在各种制约的限制下,能够找到综合满足或优化的可能与框架;
3
能够心怀不同的想法,做过比较和判断。
这些都是AI远远不能比的。假如一个工程师只是被培养成了工具,没法建立问题的架构,做出判断和建立解决方案,那么他的价值就会大幅度缩水。反之他的价值仍然是巨大的。
再拿艺术与设计来举例子。人工智能可以学习艺术家的风格,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各种技术处理,也可以把这些艺术与自然语言进行对应。但是无论艺术和语言,都是对心灵的一种反思和沟通。
没有我们的痛苦喜乐和心灵过程,那这种艺术的原创意义与价值又何在?或者说艺术创作有时的价值就在与创作过程本身。创造也许就是在这些特殊的反思或折磨的过程中诞生的。
什么是设计?设计也是建立在材料基础上的一种多科的融合与优化。用户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也是一种AI暂时不具备的能力。
再拿批判思维能力做例子。批判思维的几个步骤:
1
2
形成各种观点和论据,解决方案;
3
根据这些事实,做出就解决方案做出判断;
4
实现解决方案;
5
就结果进行评价与沟通;
这第一步就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能力,也是越来越显得珍贵的能力。
04
家长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工具?
机器和非人体的能源的“蛮力”毁灭了对辛苦劳作的崇拜, 程序和自动化毁灭了对简单脑力劳动的价值,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出现揭下了学习和智能的神秘面纱。
对于自大和懒惰的人,获得一点点的学习和成长都是艰难的。而这些年的机器学习不但一直没有停止学习,更没有停止一直在演化与进步。
而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对我们无创新的劳动是一个无情的打击。这种新的智能,需要我们对教育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更新:
👉 更新对智能,努力,价值的理解
由于AI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的价值都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我们孩子的各种智能工具箱的库存里,各样东西的价值都有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做出判断。
很多时候我们对努力是有点上瘾的,如果某天不辛苦都觉得过的不充实。其实这也是一种偏差,甚至是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欣赏”与欺骗。
作为个体我们要对自己努力所产生的价值要有一个客观的定位与评价。那些高阶的更有价值的劳动应该被重视起来,比如上节提到的: 给看上去没有结构的问题建立结构,或划分一个多学科的问题的划分各个学科边界。
我们常说的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苦劳不能说没有价值了,只是说苦劳有了替代品。这是不是意味着被替代的苦劳就没有意义了?我倒不这样认为。
技能的开发更多在于个体的成为和对思想的塑造。比如说流行的词语“小镇做题家”有没有意义了?
我觉得关键是我们在做题当中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理解。没有做过题的人往往是没有对概念的深入理解的。
👉 对背景和情形的理解
其实在人工智能的年代里, 一些软技能和“文科”技能变得更加珍贵。
除了给看上去没有结构的问题建立结构,或划分一个多学科的问题划分各个学科边界,我发现很多理工科学生没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不能叙述或复述自己正在解决的问题,缺乏讲故事的能力,是在蒙头解决问题。
这不但妨碍着和自己关联的部门,也妨碍了自己解决的问题。除了技术,人文和情感的元素也很重要。
今天的人工智能工具就像是当初的Word或电子表格, 或早期的搜索引擎,必然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
我们要能剥离出这些事情。让自己专注在更高阶的任务中或者进阶当中去。所有这些都需要对人工智能工具的不断关注与学习。
👉 专才,通才, 和技术管理者
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技能越单一,或结构越清晰化,你的技能或工作被替代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当然作为专才也不意味着你的技能是单一的,你的工作也是需要多种技能。
然而能力的可迁徙性,通才地能够横跨学科,在新兴的跨科的地方寻找到成长机会的能力就变得格外重要。这种找到自己合适的独特位置(niche)可能让你的投入产出变得更好。
而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更像你的员工或个人助理,脑力劳动者更像一个技术经理。需要你了解“员工”的特长知人善用,你的能力需要一个重新的审视与更新,特别是一些管理能力。
另外也有一个伦理方面的维度。技术方面的进步,导致我们需要从可用性和伦理方面对新技术进行管理。
这也是一个新的机会,需要大量的研究和人打交道。人的职责更多是一种综合性的监督性。
「 写在后面的话 」
霍金说人工智能可能将宣告人类的终结。作为结语,我想说的是从科学技术层面看也许是这样。而从经济与文化角度看也许不是这样。
人工智能很长时间内都会是昂贵的,这些技术将会被一些既得利益的人服务。而普通的人脑仍然会有很大的现实使用价值。
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是持续的价值判断,发现和创造,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终身思考者与学习者。
请回顾一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这场改变不仅仅是技术开发者的事情,我们会有不同的参与方式和角色,这个有待我们去探讨和开发。
洪流之中,我们只有被动与主动两个选择,不可能置身事外地逃脱。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 | 爸爸真棒
END
提前锁定
“2023春季开学公益直播系列讲座”
▼▼▼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京城教育圈”视频号——
“京城教育圈”
政策解析,升学指南,发现价值,分享新知
关注更多教育信息,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圈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