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

黑格尔逻辑学有论导言(4)由ChatGPT想到:语言与范畴的关系

作者:j2kevin18发布时间:2023-08-09

前言

我们现在继续讲逻辑学。

我们几周前把第一版序言讲完,会发现第二版序言具体了很多,所以第二版序言里面涉及到了大量“我们怎么理解黑的哲学方法”“怎么理解黑格尔的逻辑概念”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说逻辑学这样一个非常奇怪的提法,其实是它并不常见。比如我们之前会看到形而上学,它可能是关于本体论的研究,可能是一种神学,可能是一个其他的怎样怎样的,就很少会看到就是形而上学是逻辑学。

但是黑格尔会说像一个把形而上学当成逻辑学的做法,其实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从现代逻辑那里已经开始了,只是康德没有把它彻底化。所以我们会注意到逻辑学的标题,从德语里面来讲就是逻辑的科学,里面涉及到两个东西,一个是逻辑,一个是科学。

而费希特的知识学,你可以看成是对康德的先验逻辑的一种彻底化,因为它要完全的阐明先天综合何以是通过一个唯一的第一原理能够被解释的,也就是通过本源行动如何完全的解释先天综合结构——那费希特他的知识学所以也是和逻辑学有关系的。

但是我们会注意到费希特他的逻辑学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知识学的一个导论。因为逻辑学它虽然讨论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没有达到一种完全的解释,而只有通过知识学(严格来说是后面的现象学)我们才能够有一个对知识的本质的一个彻底的了解。

黑格尔和费希特的区别在于这里,但他们的区别又是微妙的,因为黑格尔它既会强调逻辑,又会强调科学:

我们会发现黑格尔逻辑学的客观逻辑部分主要是讨论了简单直接的思维的规定性,它直接就是存在的规定性,也就直接是范畴;然后又讨论了反思规定性,讨论了关系性的结构,讨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黑格尔他的客观逻辑类似于费希特理解了那样一个作为真正知识学导论的学科。所以客观逻辑它对应的就是费希特的知识学导论,和黑格尔自己的精神现象学比他还没有达到一个真正的概念式思维的立场;而只有通过真正的概念性思维,我们才能把握并理解真。

这就是为什么黑格尔他自己的逻辑学的概念,恰恰是出现在概念论、出现在主观逻辑部分的,而不是直接的就是一开始就处理的是概念。但是黑格尔他认为,导论实际上和形而上学是不可分离的。

所以我们看到第一版序言的最后他还在说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分是精神现象学,然后第一续编是逻辑学;但很快的在第二版序言里他把这样的一个体系划分放弃了,逻辑学直接的就是体系的第一部分导论,它并不是外在的逻辑学的。

我们看逻辑学的第二版前言会看到,大逻辑它本身内在的那样一个客观逻辑的部分,其实也类似于一种导论的做法,因为我们会看到整个客观逻辑它里面的思维还是呈现在外在性当中的,也就是说思维它要么像是有论那样是直接被给予的规定性,要么就是思维他把自己的那样一个自身关联的反映活动思维和直接性一起处在一个外在关系当中的。

这两种思维方式实际上就导致了思维好像始终有一个无规定性在它的外部,而这样一个无规定性,就会看到类似于整个《精神现象学》都带有的那样一个对象,是说对象好像是一个直接的无规定的现成在那里的东西,好像没有我们整个意识或理性或精神活动的参与,然而这对象其实代表了精神自己的一个直接性,尽管精神没有完全理解自己;而在前面从意识到理性的部分的话,这对象则是整个理性把自己的那样一个存在的直接性给外化投射成了一个现成的对象。

所以客观逻辑里面始终会有一个直接性和中介性的张力:直接性它只是外在于中介性的,或者说与中介性对立的,或甚至就是仿佛没有中介性的直接性。

那这样一种有论和本质论的直接性,其实就意味着一种现成的无规定性,是思维他自身的外在性,也就是说思维他没有彻底的理解他自己是思维的一个缺陷。而概念论那里,我们会看到思维它是如何克服这样的缺陷。

克服这样的缺陷不是说它成为了全部规定性——这样一来,黑格尔就转变成了本体神学,也就是现实、就是思维、就是全部的实在性。黑格尔并不是这样的,反而指出能够让实在性产生的这样一个机制,恰恰在于思维本身的存在是一种构成性的匮乏。

也就是说,思维它本身的直接性就是一种构成性的无规定性,但这样的无规定性不再是对思维来说现成的一个范畴,或者说是在思维外部的那样一个直接性的本质论——就是思维会认为他自己的那样的无规定性是一种非本质的东西,或者是一种超感性的本质;而整个概念论里,我我们会看到思维他理解了自身的无规定性,然后把自己的无规定性彻底理解以后,就转变成了一种创造性的规定进程。

也就是说从客观逻辑转变到主观逻辑的过程恰恰是去主体化的,而不是说一切都转变成了主观的。这是黑格尔哲学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因为你从客观逻辑转变成主观逻辑,恰恰是你的那样一个规定性的根源被理解了(这样的一个规定性的源泉就是概念),所以概念活动它逐渐的被黑格尔和冲动联系在了一起。

概念它本身虽然是规定,但是它内在的那样一个无规定的直接性就是冲动,而冲动不是外在为概念的一个阻碍,相反的是冲动就是概念内在的一个动力。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在这意义上,客观逻辑始终在一个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里面,也就是说我试图用一种主观的必然性克服掉存在的直接性,可这样一个偶然性没有意识到我这样一个必然性的活动本身就是那样一个偶然直接性的显示。

那真正的自由则是超越了这样的一个强迫症逻辑,看到就是你的必然性本身是通过偶然性的显示。它显示自己什么都无所谓,你真正重要的是要在这样一个重复进程当中创造性的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并且理解到偶然性不是一种外在的偶然性,而是内在的偶然性、是作为存在本身的那样一个直接性,这就是达到了一个自由的观点。

传统形而上学(基本复读之前的内容)

在重新修订《逻辑学》这里出版的是该书第一卷)的时候,我真的是 完全意识到了对象本身及其阐释之困难,也完全意识到了本书第一版的 不够完满之处。尽管我又进一步花了很多年的功夫来继续研究这门科 学,以图克服这些不够完满之处,但我还是觉得有足够的理由来请求读者 的谅解。这个请求的理由首先基于一个情况,即主要对于内容来说,我在 以往的形而上学和逻辑里面只能找到一些外在的材料。虽然人们已经如 此普遍而频繁地研究形而上学和逻辑对后者的研究更是一直延续到了 我们这个时代),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到思辨的方面。毋宁说就整体而 言,这些研究只是重复着同样的材料,要么日渐空疏,沦为一种肤浅的老 生常谈,要么重新搜罗出更多的陈芝麻烂谷子,扛在身上不放。到头来, 通过这样一种经常只是机械重复的努力,哲学的内容并没有得到任何增 益。所谓以哲学的方式呈现出思想王国,就是按照思想自己的内在行为 把它呈现出来,或者换个同样意思的说法,按照思想的必然发展过程把它 呈现出来。因此这必须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从头开始进行。尽管如 此,那些已有的材料(即那些众所周知的思维形式必须被看作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基础,甚至是一个必要条件和一个值得感谢的前提,虽然它们仅 仅是东拉西扯地提供一条苍白的线索或一堆无生命的枯骨,甚至处在杂 乱无章的状态中。


我们以后会看到黑格尔逻辑学的客观逻辑部分是对标的传统形而上学就对标的是沃尔夫学派意义上的一般本体论和特殊形而上学,也就是神学关于理性心理学的那样一个灵魂的研究和关于宇宙论的研究。

黑格尔的整个客观逻辑构成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一个批判,而主观逻辑其实才是真正的概念的逻辑。也就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真正的形而上学。

所以我们会看到理解黑格尔逻辑科学的关键就在于,黑格尔的逻辑科学里面的科学(就像精神现象学前面提到的一样)是整个精神现象学想要达到的一个概念。精神现象学要通过扬弃意识的对立扬弃的那样一个指涉现成对象的立场,达到真正的科学的观点。

而这样的科学的观点,就是逻辑科学。也就是说,科学就是逻辑,逻辑就是科学,真正的科学只能是逻辑学,也就是说作为真正形而上学的科学就是逻辑学。

我们这里就可以理解了,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为什么同时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因为我们上次在讲前言的时候,其实你们就已经看到了黑格尔他承认了旧的形而上学已经完全过时了、完全被摧毁掉了,但是这不意味着形而上学本身就不复存在了。

也就是说,他的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批判是一体两面的,只有通过一种彻底的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而这样一个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不再是传统本体论,而是逻辑学。

所以黑格尔他这里会说:

以前逻辑以前形而上学后逻辑中找到的内容主要都是只是一些外表的材料。

它这里同时提到的以前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也就是说其实以前的形而上学也是有逻辑学的,但是以前的逻辑学或者是经验的一种三段论的逻辑,只是用来服务于形而上学神学的一个主题,比如说上帝存在或关于宇宙的思辨,或者就是一种近代的皇岗逻辑(royal-port logic)。那样一个皇岗逻辑后来逐渐的在沃尔夫学派那里被系统化转变成了教条。

但我们会看到,无论是沃尔夫学派还是近代笛卡尔,他们已经设立的皇岗逻辑还是之前的经验逻辑学,都没有把逻辑视为真正形而上学的,而是把逻辑的形式和当成的材料服务于形而上学的内容。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在传统形而上学,也就是经验形而上学和近代形而上学那里,形而上学和逻辑始终是分离的。

那这里我们会注意到,其实形而上学与逻辑的分离,在黑格尔自己耶拿时期的阶段也是存在的。你们看一下从一八零一年到一八零七年为止黑格尔的手稿,就会发现一八零一年零二年的时候,黑格尔就已经设想了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讲座了,但是在那样的逻辑和形而上学讲座当中逻辑和形而上学是分离的。这样一个分离一直到一八零四年零五年的耶拿哲学体系,那里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但分离仍然存在。

所以我们会看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它为什么取代了耶拿时期作为导论的逻辑学,变成了导论本身;而形而上学变成了逻辑学。之所以是这样,就是因为黑格尔他自己不再把逻辑和意识联系在一起了,他不再认为逻辑处理的是现成的对象、是现成的固定的规定;而是把逻辑视为真正的思维活动的一个体现,这样一个真思维活动它才能产生真正的客观性。

所以逻辑和意识、和现成对象的关联切断以后,逻辑就不再是一种否定性的形而上学导论了,逻辑就是形而上学。相反,要真正处理的导论则变成了精神现象学,这就是黑格尔他的一个思想的发展。

何为真、什么是真相?

所以这里他对于逻辑和形而上学的一个传统逻辑与形而上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他之前的一个哲学。因此,

所谓以哲学的方式呈现出思想王国,就是按照思想自己的内在行为 把它呈现出来,或者换个同样意思的说法,按照思想的必然发展过程把它 呈现出来。因此这必须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从头开始进行。

这里也就是黑格尔的整个逻辑学上的新视野:就说我们只有精神现象学那里才第一次有了科学的概念,我们才知道真正的科学只能是逻辑学,只有以黑格尔式的逻辑的方式,我们才能真正的去理解思维的本质,理解何为真、什么是真相?

“什么是真”这也就意味着,之前所有把逻辑、把思维和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经验哲学也好,近代观念论也好,还是近代经验主义也好,亦或是以前经验哲学的那样一个意向性理论,全都误解了真相,误解了思维。

所以黑这里思与所思,也就是思维与真,就变成了一体两面的。因为思就是它自身的活动和它自身活动所造成的内容,而他的这样一个活动也就是自身思维的结构。所以他这样一个自身思维,同时也就是真——就你谈论真的时候,真不再是思维外在的或超越的一个现成的对象,就是思维本身在自身的活动当中能理解的内容这就是真。

这是黑格尔对真的一个理解,所以我们会看到他在小逻辑那里写的思维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其实也涉及到了他逻辑学的理解,大家可以结合起来看。

不可能有脱离语言形式的思想形式

尽管如 此,那些已有的材料(即那些众所周知的思维形式必须被看作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基础,甚至是一个必要条件和一个值得感谢的前提,虽然它们仅 仅是东拉西扯地提供一条苍白的线索或一堆无生命的枯骨,甚至处在杂 乱无章的状态中。

那现在黑就会提到一个思维形式了,我们注意这里会提到一个材料问题。

也就是说,它黑格尔选取的范畴并不是凭空找来的,这个范畴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规定,在现实当中的实例化。

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并且记载在人的语言里。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必须牢记,那把人和禽兽区分开来的东西,是思维。语言已经收纳了一切 内化在人里面,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表象,被人当作自己的专属品的东西;而人用以造成语言并且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东西,无论是以隐蔽的、混杂的 还是明显的方式都总是包含着一个范畴对人来说逻辑性(des Logische)是一种如此自然的东西,或更确切地说,逻辑性是人的独特本 性自身。

也就是说,思维它本身是纯粹的。这样的纯粹的思维它甚至是无实的,但是它毕竟也是实例化在现实当中的——也就是说它毕竟要通过特定的实在的语言范畴表达出来的话,就不可能有脱离语言形式的思想形式,这也是黑格尔很重要的一个看法。

但是黑格尔会强调我们不能把语言形式直接当成思想形式,或者像现代分析哲学的做法一样,直接在语义学层面去处理思想的内容。黑格尔会认为,我们间接的通过语言形式把握思想形式,但我们的整个把握过程是要纯粹的展示思想形式本身,而不是说“我们只有通过语言形式来把握思想形式,就意味着思想形式就是语言形式”。

大家要注意这一点,所以黑格尔整个逻辑学会强调自己是在上帝创世之前的思想领域。

说个人的语言,做个人的哲学?

但是,假若人们把逻辑性当作一种物理意义上的东西,与精神性 东西对立起来,那么他必定会说,逻辑性毋宁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它渗 透在人的一切自然行为里面,渗透在他的感觉、直观、欲望、需要、冲动里 面,并在总体上使之成为一种属人的东西,成为一些哪怕只是流于形式的 表象和目的。

这里他想要说的其实是,我们不能直接把思想形式和我们平时用的一个特殊的语言混在一起;我们也不能因为黑格尔是德语哲学家,就使得他的逻辑学是基于德语语法的一个思辨建构。

黑格尔他会认为本来你就不可能脱离一种特定的语言做哲学,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思想本身就变成了特殊了。这样一来,我们一定会陷入到一种浪漫主义或者一种后现代式的多元主义,就一种坏的后现代主义,里面也就是“说个人的语言、做个人的哲学”,那最后唯一可能的真就是权力,就是哪的民族能战胜另一个民族。

但哲学它要的普遍性并不是这样的一种特殊性,哲学相反要揭示出所有特殊的民族那里,都共有的同一个普遍的世界精神。这使黑在整个客观精神最后,向绝对精神展开的时候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内容。

所以每个民族它也不能直接以一种就非常抽象的方式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普遍的语言来直接把握普遍的思想,这又是另一个极端。

令人害怕的chatGPT

这就有些类似于现在一帮人在那非常害怕的chatgpt,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纯粹形式,语言可以高于就可以优先于所有思想,可以有一种最高的普遍性。说实话,如果真的是那样就好了。

这个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何为普遍性:普遍性不是说你是最大的形式化的,就是最精确的普遍性,恰恰在于口误。

这是一种精神分析式的说法,就是说正是在有一种直接性,有一个匮乏,有一个构成了思维动力之源泉的那样一个缺失,那里我们才能够有真正的普遍性。

所以我们会看到黑的具体普遍性是在个体性那里出现的,但这里的具体普遍性不是说普遍把特殊项全包含了,这是不可能的——这里恰恰是普遍者他认识到自己的特殊性。

然后他如何认识到自己的特殊性呢?他如何又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性里达到普遍性呢?他是通过一种彻底的抽象。

就是说他作为一个特殊者把自己的内容抽空达到自己这样一个特殊性的界限,在这个界限这里他就已经和别的特殊性有了一个融合,他能够在他的特殊立场上看到他自己的界限,看到他者只有以这样一个内在的方式我们才能理解真正的具体普遍,因为你不可能有一个外部的上帝视角,有一种不是任何特殊语言的语言。

我们可以说chatgpt它就恰恰变成了一种伪普遍性,它仿佛是一种上帝之眼一样的普遍语言,就一种就是不是任何一个特殊语言的语言,那我们会发现实际上它没有任何内容,它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式,毕竟所有的材料都是我们注入给它的。

所以问题也就在于这里,我们现在人工智能的一个发展,只是反映了大家不太理解什么是逻辑了,就这样的一个情况根本没有任何好转,从黑格尔的逻辑学到现在已经过了两百多年了没有任何好转和变化。

人兽之别就是由于思想

所以黑格尔这里他就会讲到一个思维形式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并且记载在人的语言里。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必须牢记,那把人和禽兽区分开来的东西,是思维。

这里就意味着思维不能直接等同于语言,不过你们可能会问怎么能够达到一种黑格尔上的纯粹逻辑呢?

这里黑格尔会承认,我们只能从特殊的语言出发,然后在这样一个特殊性当中达到界限,从而把普遍性呈现出来,所以每一种语言它都可以它的方式来呈现一个真正的逻辑学。

那这里当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特殊性达到真正的思维形式,以后我们不是就浮在空中,而是反过来重新通过这样一个普遍的思维形式理解了自己的语言的一个具体性。

所以黑格尔这里其实谈思维和语言、谈普遍和特殊时,就已经涉及到它的一个关于普遍精神是在普遍的世界精神和特殊的民族精神之间的一个看法,这和浪漫派会有一定的区别:

你们会看到他不会那么乐观的认为就可以达到一个普遍的就多民族共存的文化,至少不是那么轻易的可以达到,因为“人兽之别就由于思想”(注意,这里人兽之别不是由于语言,而是由于思想,这里其实也是挺有意思的东西),但是这里我们要注意它的思想已经一定程程度上和语言联系在一起了。

语言渗透了成为人的内在的东西,渗透了成为一般观念的东西,其渗透了人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的一切,也就是说人的整个内在性当中本己的领域都已经被语言渗透了,这里就是构成了可以影响匹兹堡学派、影响当代语义学的语用学的一个出发点。

就是我们任何一个认为是私人的体验,它一定程度上都已经被语言所渗透了。但这里的渗透不意味着就它们可以全转变成语言,而是说他们总是和语言有联系。

黑格尔与精神分析

这里也就是精神分析从弗洛伊德伊德到拉康的一个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说拉康就是用于一种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改造精神分析——不是这样的,大家看他恰恰侧重的仍然是弗洛伊德那里伴随着口误,伴随着笑话等无意识现象揭示出来的那样一个浅语言的无意识,但是上面的浅语言不意味着它和语言无关或者无法被语言表述,而是说它构成了语言本身的一个界限,但是你只有在语言就是在能指链的一个断裂当中,你才可以把无意识的现象捕获。

这就是为什么拉康它并不是只有一个象征界,它有象征界、也有想象界、也有实在界,而且你后面会发现这三界每一方都已经进入到另外两方里面:

就是说我们的一切幻想总已经被能指所铭刻,同时我们的幻想始终又指向了一个不可能性,这样的不可能性实际上也是能指它自身匮乏断裂的一个环节,就是能指的非存在。

所以我们现在会看到,人用以造成语言和在语言中表现的东西始终是包含着范畴的。这里也就是说黑格尔要处理的范畴、处理的思维规定是通过语言表现的;但是他虽然通过语言表现,或者说他自己表现为语言,但是他又不能被单纯的转变成语言。

这就是拉康同样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很多人忽视的一句话——这一句可以说是浮在表面,但一直在被误解的话,就是

无意识是像语言那样结构起来的。

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哪呢?关键点在于,无并不能直接说无意识、就是能指点或者说无意识就是语言;而是无意识是像语言那样被结构起来的。

这里有他们二者的一个同路性或者更严格的说是一种非同路性,因为我们会发现无意识只能通过语言的断裂显露自身。

所以这里恰恰是无论是精神分析也好,还是黑的哲学也好,他们都没有把这两个层面混在一起,没有把思想和语言直接混在一起。

人的自然本能就是理性和逻辑?

所以我们会看到

逻辑的东西,对人是那么自然,或者不如说它就是人的特有本性自身。

这里自然和本性其实也涉及到了一个逻辑和自然的关系,就很多人会认为黑格尔的整个逻辑学它是无法向自然过渡的,它唯一向自然过渡的方式就是我们对整个逻辑做一种人化的解释。

就自然总已经是在精神之内的了,这一点来说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了,就黑格尔他并不介意,你在这意义上指责它那里的精神好像是优于自然的。

因为这里的重点在逻辑的东西一方面就展示成了自然的外在性:这逻辑的东西直接就是自然,它直接就显示成了外在性;

但是另一方面,这样一个直接显示成外在性,同时也是它构成了在自然,当它构成了精神的一个本质,所以你可以说精神永远无法扬弃掉自然的外在性。

所以这里就是黑格尔不是一种唯理论,就我们现代人要舍弃的方式只有理性和逻辑(好像说对人来说,人的一个自然本能就是理性和逻辑)。这里我们要理解到就是人的自然,它总已经是逻辑和非逻辑、理性和非理性的一个混合。因为我们会看到人作为精神以逻辑为本质,实际上总已经伴随着自然的外在性。

所以逻辑对人来说是自然的,但它同时自身又是完全非自然的东西,或者说它本身一定程度上作为自然就是非逻辑的东西。

黑格尔他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会让你来看逻辑他是自然还是怎样的,这取决于你的视角在精神那里还是在自然那里,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自然和精神的一个关系:如果你要把自然当成物理物和精神对立起来,就像我们现在做的那样,那逻辑的东西就变得难以解释了它,它变成了超自然的。

比如我们现在就会经常在认知科学里面会试图理解心智,然后我们试图建立一种形式化的语言来理解心智,你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常识其实恰恰就导向了仿佛我们用一种自身的形式化的建构,能够把自己的一个逻辑本质给建构出来一样。

在这个意义上,当然认知科学它理解的人的心智恰恰就不再是自然的,而是非自然的。虽然它可能自己会认为它是一种自然主义。

所以黑这里也会说,你如果要把物理物和精神物对立起来的话,那逻辑的东西就变成了超自然的,但它渗透在了人类的一切自然行为。

也就是黑格尔在主观精神里面展示过的感觉,直观欲望,需要冲动等等等,这些里面它总已经渗透了,也就是说我们谈感觉的时候,我们不能避免感觉和逻辑的一个关系,我们谈的不是一种素不裸露的直接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感觉到冲动是出现在精神哲学那里,而不能直接。在自然轴这里面,作为一个自然化的处理,你可以说自然的有机系统它作为一种外在的表现构成感觉的条件、或者说它映射的感觉,但是我们不能直接把两者混在一起。

所以我们一方面会看到黑格尔他当然承认有自然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在人这里所有自然的方面——比如这些和有机体相相关的方面——总已经被人化了,也就是说归属给人了,这并不是一种人类学中心主义,而是和逻辑的本质是有关的。

黑格尔就是个地道的德国人

现在黑格尔他继续谈论语言:

如果一门语言能够用大量的逻辑词汇(即某些独特的、专 门的逻辑词汇)来表达思维规定,这就是它的优点;介词和冠词已经包含 着很多这样的基于思维的关系;至于中国语言,其在形成过程中恐怕就根 本没有或极少达到这个地步;然而这些分词是很有用的,只不过不像强化 前缀和变化符号那么松散罢了。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域黑了,这样一个地域黑我觉得还是基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区别,确实我们必须要承认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界限。

我们如果就是从这里看能看到它的它的一个哲学界限,但这并不构成了它哲学合法性的一个危机,因为它哲学本来就是内在有界限的:恰恰你要通过揭示出自己的界限,你才可以有他者,所以他就是个德国人,他就是不理解中国的语言。

但是这里并不代表着他自己关于语言和思维的一个说法的关系就是有问题的,也不代表着我们可以直接说它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这里就又提到德语的一个思辨性,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们后面看到很多词里面都有,比如说最重要的一些有论开头的开端和本质论的开头对有论的回收都会涉及到类似于文字游戏一样的,比如说什么本质是过去了的存在,所有这些确实是德语特有的一些现象。

但是你要注意到,整个这样的一个语言的客观不能直接说就是造成了思维的一个本质,联系上面讲的你们也会看到的语言不能和思维完全等同在一起,而思维不能还原成语言。

尤其重要的是,思维规定在一门语言里 面表现为名词和动词,随之打上了客观形式的印记;在这件事情上,德语 相比其他现代语言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它的某些词语是如此之独特,不仅 具有不同的意义,甚至具有相反的意义,以至于人们根本不能忽视这门语 言的思辨精神;思维的乐趣就在于遭遇这类词语,把相反的意义统一起来,但这种思辨的结果对知性来说却是荒谬的,因为它天真地以为,字典 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因此哲学根本不需要什么 特殊的术语。诚然,哲学也需要从外国语言那里拿来一些词语,但这些词 语经过使用之后,已经在哲学里面获得了公民权,——在以事情本身为根 本旨归的地方,那种矫情的纯粹主义是最不应当有一席之地的。—在以事情本身为根 本旨归的地方,那种矫情的纯粹主义是最不应当有一席之地的。——通 常意义上的教化的进步,尤其是科学的进步,都是逐渐把一些更高层次的 思维关系呈现出来,或至少是把这些关系提高到一种更大的普遍性,随之 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在这件事情上即便经验科学和感性科学也不例 夕卜,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在一些最为习见的范畴(比如“整体”及其“部 分”、及其“属性等等里面运转。比如在物理学里面,如果说力” 这一思维规定曾经占据着支配地位,那么自近代以来,则是“两极性”这 一范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它à tort et à travers 不由分说]侵入到一切领域里面,甚至侵入到光的领域里面,——这个规定作出一个区分,同时 把区分出来的东西牢不可分地联系起来。通过这个方式,一个抽象的 “同一性形式它使一个规定性作为力而获得一种独立性让位给一个 作出规定的“区分形式它同时作为一个牢不可分的东西保留在同一性 里面),并成为一个通行的表象;这件事情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对于自然 界的观察以实在性为前提它的各种对象是通过这种实在性而固定下来 的),因此这种观察本身就带有一种强制性,即人们在从事观察时必须确 定下来一些范畴,而不是继续将其忽视,而哪怕它们和另外一些范畴之间 是极不连贯的,也仍然是行之有效的;除此之外,这种观察也不能容忍那 种在精神领域里面更容易发生的情况,即从对立过渡到一些抽象的和普 遍的东西。

所以黑他也会强调他是会用外来语的,比如他特别喜欢用拉丁语。

然后现在我们会看到黑格尔,认为文化和科学的进步其实就是要把思维关系显露出来,或者把思维关系提升为更大的普遍性,其实就是专题化思维的关系。

所以他会说,最惊艳性的和最感性的科学其实已经是在和范畴打交道了,比如说全体与部分、事物与属性,这个意义你们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

那它这里会提到力和两极性,这两个就是他自己经常用的概念。

这里其实也就是还有光学,比如说反应。就是黑经常从自然现象那里用来讲一些思辨规定的,我们要注意。


德古御三家的差别

尽管逻辑对象及其表述方式已经通过教化而变成了一种最普通的常识,但正如我在别的地方说过的,常识不等于真知。对于常识的研究恐 怕只会让人不胜其烦,一一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那些思维规定,我们在说 每一句话时脱口而出的思维规定,难道不是一种最常识性的东西吗?但 我们这篇序言的任务,恰恰是要说明,这种从常识出发的认识过程,还有 科学思维与这种自然思维的关系,具有哪些普遍的环节。这样一些说明, 加上之前的导论所包含的东西,已经足以给逻辑认识活动的意义提出一 个普遍观念,人们必须预先具有这个观念,然后才能接触一门作为事情本 身的科学。

然后我们接下来看下一段黑格尔,这里谈到一个“熟知非认知”,意思就是说我们其实都知道逻辑的对象和术语,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潜在的语言表述里面都用到逻辑对象和术语,但是我们并没有理解他们的真,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他们本身的一个客观性。

这里其实就是说黑格尔会认为逻辑研究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他和胡塞尔非常奇怪很相似的一个地方,但是这样的一个研究却从来没有真正开始过。

无独有偶,你们会看到谢林他其实也提到这样的一个说法。他也在世界时代这样的像叙事诗一样的文本里面,他恰恰会说到,就是没有逻辑的人是没有教养的,而没有教养的人是不能够做哲学了。

那谢林他当时写世界时代的时候,你们会注意到他旁边其实摊开了认识黑格尔的时候就拿到的全书。所以这里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其实黑现在的世界时代主要讲的就是一种名词,一种谓述的理论和一个名称的理论,它主要在讲的其实是一个现在分哲也在处理的问题,和黑格尔是有非常强烈的一致性的。

那你们可能会说谢林为什么不以逻辑的方式来做呢?这还是涉及到谢林、黑格尔、费希特他们虽然都重视逻辑,但观点毕竟不太一样。

比如谢林,他会认为逻辑本身虽然体现在语言里,但是它本身很大程度上又是前谓述的,也就是说它的起源它是如何建立成一个我们语言使用的谓述结构的,这样一个起源或这样一个发生过程本身是前谓述,没办法以逻辑的方式再来理解,这是一个区别。

所以谢林他会既强调逻辑学的重要性,要阐明谓述理论的一个起源,但他又只能用一种神话学的方式来说明——之所以要用神话学的方式来说明,也就是因为这里的整个起源是只能象征,没办法再以一种逻辑的方式来处理了。

而费希特就不太一样,他会认为整个逻辑它表达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代表了就是真正的活动性本源行动或绝对者它的一个内容,但是这里只是代表,不能直接把逻辑处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就理解成是绝对者自己的本质。

所以费希特他会把他的逻辑学当成一种单纯的图像学,也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理解整个逻辑,就洞见到这样一个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并且把这样的关系作为单纯的事实否定掉以后,我们才能洞见到一个剩余,也就是通过这里的否定显示出来的纯粹活动性。

所以黑格尔他也会强调纯粹活动性,但是他和费希特在这一方面是不太一样的,因为黑格尔会认为通过客观逻辑的一个研究,我们会在最后把那样的纯粹活活动性在概念内部把握,也就是把握为概念本身构成性的存在之匮乏,把握为概念内在的驱力冲动。

费希特则是仍然在一个现象学的层面处理这样的问题,他会讲我们如何理解了纯粹活动性,以后再把就是事实理解为活动性的现象。

这是他和黑格尔很重要的一个区别,所以逻辑不是不重要,恰恰是在康德的哲学以后,逻辑几乎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只是说我们要把逻辑看成是形而上学的导论,还是就是看成形而上学本身?这一点大致是有争议了。

为什么逻辑学可以替代精神现象学(复读)

所以我们会看到,就是整个逻辑学它其实就是在通过自然思维,也就事实性的思维、事实性的范畴,它以这些为材料从这些出发,重构出真正的思维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从自然意识走向一个科学的绝对认知,那所以这是为什么它可以替代精神现象学。

因为他在精神现象学里面其实已经讲过,所有意识形态下面隐含的就是范畴,所以我们既可以从一个意识和对象这样一个现成的关联出发揭示出范畴,我们也可以就范畴来揭示范畴。

黑格尔认为没有必要走精神现象学道路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我们直接重构范畴,我们就已经可以把自然思维带向一个真正的科学的思维。

这后面这一段话,你们会看到非常重要,因为黑会说明实际上逻辑里面的形式并不是漂浮在空中的,像很多人设想的那样好像就是在这无法认识的领域当中的以至于我们要问他怎么外化到自然。

这里黑格尔其实还是在进行一个重构,就是我们要看到思维形式总已经以潜在于质料中,也就说在日常的意识里面,我们其实已经隐含了真正的思维形式,隐含了和真理有关的范畴了,只是说那个时候范畴和内容的关系没有被专题化,所以范畴本身也没被专题化。

这里你就可以看到黑格尔,它和现象学的一个主体理论的关系了,比如胡塞尔也会说所有的科学的客观性是必须被保障的,但是他会说科学的客观性是奠基在先验现象学的,为什么?因为先验现象学会阐明先验经验,会说明在日常自然的经验当中就已经隐含了构成性的本质、构成性的形式。

所以胡塞尔他后来的一个本质现象学,其实也是要揭示出在我们哪怕最被动的领域,比如冲动的领域、有被动综合的领域,你们仍然可以发现本质的法则。

所以你后面会发现,真正的一个科学的客观性的奠基,是奠基在这样一个主体的最内在的领域当中的,而整个本质现象学就是要把主体性本身的存在专题化揭示出来。



然后下面内容的话我准备下次再给各位讲,以后我要休息一下,今天主要还是理解了一个逻辑学它的重要性,然后理解了逻辑思维,它和语言的关系,以及它和我们日常自然生活的一个观念。(本人不会跑路)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