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入局 AI 2.0才刚开始
“AI 2.0已至,将诞生新平台并重写所有应用。”回头看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几天前的观点,更像是在为新公司背书。3月19日,李开复在朋友圈宣布,正在筹组一个全球化公司Project AI 2.0,致力于打造AI 2.0全新平台和AI-first生产力应用。他直言不仅要做中文版ChatGPT,更关注基于AI 2.0能力的应用前景。从美团元老王慧文、前京东技术掌门人周伯文,再到“创业教父”李开复,ChatGPT“炸”出科技圈大佬的新闻,将不再让人意外。
亲自带队
“Project AI 2.0的资金、算力陆续到位,新公司期权由新团队绝对主导,首批广招大模型、多模态、NLP(自然语言处理)、AI算法工程与研究、分布式计算/Infrastructure等方向的顶级人才。”和更早发布“英雄帖”的大佬一样,李开复在朋友圈也明确列出了招聘范围。
按他的说法,Project AI 2.0是创新工场塔尖孵化的第7家公司。何为塔尖孵化,即创新工场在策略层面设定特定技术主题后,深度挖掘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研究论文、跟踪行业最新动态。
“已有多位具有全球大厂带领大型团队的技术管理人才,确认了加入意向。”创新工场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不光公开“抢人”,李开复还要亲自带队新公司。北京商报记者从创新工场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在 Project AI 2.0 新项目筹备启动初期,李开复博士会花相当精力时间亲自牵头筹组新公司,集中精力延揽世界级的全新管理团队。等到 Project AI 2.0 CEO到任,他会平衡Project AI 2.0和基金管理”。
这样的模式,创新工场在塔尖孵化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创新奇智时曾用过。创新奇智前期由李开复带领,在CEO徐辉到任后,李开复交棒由徐辉全权管理公司,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人工智能公司,于2022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2022年上半年营收6.46亿元,同比增长76.1%。
上述7家创新工场塔尖孵化的公司,“已曝光的有创新奇智、澜舟科技、呈元科技以及这家Project 2.0”,创新工场相关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什么是AI 2.0
躬身入局、全球招人,让李开复一周两次表态的AI 2.0有什么魔力?
“我认为AI 2.0不仅仅是个高能聊天工具,也不仅仅是图文创作的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Copilot(微软生成式AI助手)和如今看到的应用都还只是AI 2.0能力的开端。”李开复在朋友圈说。
这和李开复3月14日分享的观点一脉相承。
按照他的定义,AI 1.0是以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拉开AI感知智能时代的序幕,机器开始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领域超越人类,并创造了显著的价值。但是AI 1.0也遇到了瓶颈,大多数行业想利用AI,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来收集和标注数据,而这些数据集和诸多模型各成“孤岛”缺乏纵效。
AI 2.0可以用无需人工标注的超级海量数据去训练一个具有跨领域知识的基础大模型,通过微调等方式适配和执行五花八门的任务,真正有望实现平台化的效应,进而探索商业化的应用创新机会。
“在深度学习的重大突破之后,AI 已经来到从 1.0迈入2.0的拐点。AI 2.0将会带来平台式的变革,改写用户的入口和界面,诞生全新平台催生新一代 AI 2.0应用的研发和商业化。总的来说,AI 2.0将是提升21世纪整体社会生产力最为重要的赋能技术。”李开复总结。
“简单点说,你可以把微软将AI植入Office看作是AI 2.0的表现,当然未来AI改变的不只是办公套件。”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
3月16日,微软正式推出Microsoft 365 Copilot,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命令和互动的方式,让Copilot帮忙润色Word文档、分析Excel表格、快速生成PPT幻灯片、写一份Outlook工作周报等。
“替代”人工
在李开复看来,AI 2.0时代的第一个现象级应用是生成式 AI(即AIGC)。生成式AI能够实现无需标注的自监督学习,AI将从“辅助”人到逐步“替代”人工,所有使用者界面将被重新设计改写。
他举例解释,想象让AI读一本书的前9章之后“猜测”第10章,再让AI对比真正的内容,读过上千万本书后,模型不断优化和迭代。以这样的方式,AI 变得越来越精准,最终形成适用不同领域的基础大模型。
基于这些判断,李开复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有三点:AI 2.0智能应用、AI 2.0平台、AI基础设施。简单来说,AI 2.0智能应用包括各行各业的垂类AI助理、元宇宙应用等,很多现在已有的应用都可以被重新改写;AI 2.0平台将加速新一代AI 2.0应用的研发和商业化;AI 基础设施是指支持AI模型运维、管理、训练的基础设施,比如支撑AI 2.0巨型模型训练的AI芯片公司等。
这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到的大模型时代产生的三大产业机会类似:新型云计算公司,主流商业模式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变为MaaS(大模型即服务);进行行业模型精调的公司,调用通用大模型能力,为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基于大模型底座进行应用开发的公司,即应用服务提供商。
不过,具体到李开复的Project AI 2.0,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并不看好,“一家新公司,在ChatGPT已经有成熟产品之后再去积累,显然太迟了,所以才定位为平台和生产力。ChatGPT的成功让国内AI领域看到可能性,开始转换方向,但可能很难追上,所以退而求其次,转变为平台来对接应用。但这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成功,我认为更合理的做法,是自己通过大模型也推出一个生成式AI”。
不论如何,李开复已经上路,“AI是人类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最后一里路,我希望加入到这个全新绽放、充满前景的未来科学领域”,在英雄帖的最后,李开复附上自己当年的博士申请信,说道“写了这段话的40年后,继续撸起袖子!”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相关新闻】
AI爆火 芯片能否沾光
连日来,GPT-4和文心一言的相继推出在引发AI市场热议的同时,也让人们重新考量芯片与算力建设等领域能否“沾光”。在芯片半导体板块,不少企业预告业绩下滑,在芯片行业经历了2022年低潮之后,不少投资者寄望于AI成为芯片业新的增长点。
从个股表现来看,景嘉微股价2月以来便飙升至超过80元/股的高位。然而,在今年初时,其股价不过略超50元/股,而寒武纪则是从年初以来便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突破122元/股,去年底在60元/股左右徘徊。
业内观点称,AI概念可以在短期内推高相关半导体公司股价,但寄望AI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来说仍有些遥远,应用于AI的芯片与“AI芯片”是两个概念,所谓的AI芯片,指的是专为AI设计的芯片,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加速AI学习速度,但是目前AI芯片仍处于萌芽阶段。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指出,从技术路径上来看,新一代AI芯片起源于X86架构下的GPU,而非传统的CPU。随着软件层面的算法演进,硬件规格也需要做出改变,尽管目前GPU成为主流,但并不表示未来长期如此。
此外,专家更指出,即便是在AI领域有所成绩的芯片公司,依然难以凭借AI撑起公司营收,以英伟达为例,2022年11月-2023年1月,英伟达包括用于AI运算的半导体在内的数据中心部门的销售额维持11%的增长,不过其整体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21%,降至60.51亿美元;净利润减少53%,降至14.14亿美元。
如果寄望于AI并不可行,那么芯片行业又将如何走出低谷?
对此,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未来可见的一段时间内,芯片企业仍然主要受行业周期影响,自2021年出现芯片荒之后,各企业积极备货,但下游的消费电子需求萎靡,造成不少企业存货跌价,形成亏损。
诚如专家所言,从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企业看,产品“卖不动”而造成的跌价、减值已经成为通病,其中,韦尔股份存货计提减值13.4亿-14.9亿元;汇顶科技存货计提减值4亿-5亿元;格科微存货计提减值3.9亿-4.5亿元;富满微存货计提减值1.3亿元。另据Wind数据,在半导体板块的158家公司中,有44家公司三季度存货环比增长超过20%,7家增速超过50%。
不过与此同时,洪仕斌也认为,一般来说,一季度并非芯片出货高峰,所以目前来看芯片企业似乎仍不好过,但随着此番周期波动逐渐平复,预计今年下半年芯片企业的状况会有所好转。
对于AI与芯片企业的关系,洪仕斌则认为,随着AI进一步发展,对于算力以及数据存储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如果想把握住AI浪潮,与其局限于某一公司的某项技术、某项产品,不如放眼整个算力提升领域。
以大热的ChatGPT为例,到了GPT-3,其参数量已分别达到1.17亿、15亿、1750亿,预训练数据量分别为约5GB、40GB、45TB,从ChatGPT使用的GPT-3.5架构开始,OpenAI没有再公开参数量和预训练数据量,不过数据处理需求显然将会更高,在此背景下,除了GPU以外,接口芯片、存储芯片等一众赛道也蕴藏着机会。
洪仕斌谈到,如今的芯片行业中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不仅由于AI技术路径变动、消费电子萎靡,此前备受看好的新能源车领域,或许也会随着补贴退坡而对芯片需求有所调整,芯片设计企业仍未能找到一块稳定的基石。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