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沪全国政协委员纷纷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和调研所见所闻,踊跃建言献策。
林益彬委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2年和过去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既实实在在,又殊为不易,特别提振信心。对今年工作的建议部分设定的预期目标适度合理,政策上体现连续性、针对性和协调性,有理由期待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好的姿态、更扎实的步伐迈上新台阶。
冷伟青委员: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必须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的新型工业体系,完善优势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布局更多未来制造方向和技术路线,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竞争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迁的跨越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依靠硬核科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王明弹委员: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跃迁的关键阶段。核能将在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我国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优先核准重大专项型号项目,支持装备整机、零部件、基础材料等的国产化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和建设高端装备领域制造业创新平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确保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蔡建春委员:做强做优做大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的力度和精度,大力提升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龙头牵引作用,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以及科创板功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央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特别是公募REITs、科创债等资本市场新产品,盘活存量;促进央企估值水平合理回归,推动央企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价值挖掘和提升;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推动央企专业化、产业化战略性重组整合,充分发挥居产业链龙头地位的央企上市公司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生态。
胡望明委员:产业工人队伍技能转型,加快能力素质提升,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美好生活,关系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成败,更对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要明确技能转型的方向,让产业工人队伍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在此基础上,国家要进一步优化技能转型路径,出台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等措施积极引导,并完善技能转型体系。
曹文泽委员:当前,人工智能多场景化、规模化、融合化的趋向十分明显,其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大,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国应当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地制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规范,促进大数据规范性整合和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在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相关设备制造和系统服务等领域的资源投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加强应用场景探索,形成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全面优势。
沈志强委员:当前科普工作正在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智能化结合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快速迭代发展,对科普传播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丰富科普作品的形态和传播渠道,让公众在深度体验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陈力委员:乡村数字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开拓等内容。要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业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从顶层制度设计、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人才培育、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出发,逐步破解数字乡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祝越
编辑:王宛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