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成为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智慧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雁塔区科工局局长李长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位于雁塔区的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促进陕西省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政产学研用融合。
政企学界代表交流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党田野 摄
3月23日至24日,为期两天的“算力赋能智慧‘陕’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媒体探营”活动在西安举行。活动主要探访了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咸新区天枢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实验室等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和单位。
在活动期间,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代表,围绕“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介绍,作为一体化城市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旨在解决算力普惠(普及和优惠)、科研创新、应用孵化与落地、人才培养等AI发展关键问题,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有力促进AI产业化、产业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参观者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下棋。党田野 摄
李长武表示,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首个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实现了西安市乃至陕西省人工智能政产学研用的生态闭环,目前已经有182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同该中心开展合作,多行业解决方案179个,共同开展科研项目16个。
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对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新基建一系列政策信号的释放和落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从政策资源、技术生态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助力人工智能全面产业智能化。
“西安人才资源丰富,深受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的人工智能企业关注。同时,陕西的高校和科研团队较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很大。我们觉得这里的人工智能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席运营官张云鹏表示,该中心通过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目前已累计培养了上千名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在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也发展了陕西省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玉梅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该团队将陕西当地的民间歌舞、非遗技艺、古籍名画等进行数字化保存,目前已收录各类文化资源127万件。
“高校不能闭起门来做科研,如何使我们实验室的内容进行产业化,这是我们一直在尝试的事情。”张玉梅称,该团队通过智能算法,可以开发出多种体验产品,如让电脑进行自动编舞工作,或对残缺文物进行虚拟修复,不仅能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更能为陕西文旅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让科技真正落地。
据悉,本次活动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指导,西安市科学技术局、雁塔区人民政府、华为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