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

ChatGPT来了,我们该如何面对?

作者:今晚报发布时间:2023-02-15

原标题:ChatGPT来了,我们该如何面对?

你知道ChatGPT吗?这款在2022年11月30日横空出世的人工智能产品,最近频频登上热搜,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不到一周的时间,它的用户数就已突破100万,月访问量达2100万人次。仅两个月后,ChatGPT的月活用户即已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要知道,达到1亿用户这个目标,手机用了16年,Twitter用了5年,TikTok用了9个月。

OpenAI官网。

ChatGPT能做什么?从开发商(OpenAI)的官网上看,它是当前用于人机对话的最优化语言模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两个多月来,它的功能及未来可以应用的场景被不断发掘——信息查询、日常聊天、撰写文章、编写程序,甚至赋诗作词等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几乎都能完成。

网友训练ChatGPT进行“老北京式”对话截图。

见识了它所具有的强大的学习能力之后,人们在感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之余,也感受到了来自它的威胁。真的会有一些职业从此之后就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了吗?人们该做些什么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呢?

ChatGPT本事到底有多大?

“刚听说ChatGPT时,我还觉得人们的描述恐怕有些夸张。毕竟眼下这么多人机互动的产品,最多做到有趣却不惊艳。”北京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软件工程师杨先生表示,“但在真正试用过ChatGPT之后,我真的被惊到了!与其他AI模型不同的是,ChatGPT可以在已获得的大数据的基础上,自己生成内容,而不是简单地比对和匹配。它还有纠错功能,可以优化答案,减少虚假描述。

ChatGPT的能力有多强?有一个生动的例子。今年1月,美国北密歇根大学哲学教授安东尼·欧曼在为自己任教的一门课程评分时,惊喜地读到一篇“全班最佳论文”。其简洁的段落、恰当的论据和严谨的观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令欧曼意想不到的是,这篇论文并非学生原创,甚至不是找“人”代笔。它的作者正是ChatGPT。

在大量网友晒出的与ChatGPT的对话中,我们看到,它不仅逻辑清晰,还很幽默。有网友对ChatGPT提出要求:“给我撒个谎。”ChatGPT回答:“天空是绿色奶酪做成的。”这位网友吐槽:“太烂了,一看就是假的。来个更机智的。”ChatGPT很快回答:“我是一个人类。”

杨先生这样的业内人士看到的不止是表象,而是ChatGPT更深层的内核:其实从原理和方法看,ChatGPT所作的东西是业内都了解的,并不神秘,它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庞大的数据积累和充分的训练度。“通俗一点来说,人工智能的水平是随着数据积累而慢慢成长的。它们通过海量文本建立起语言模型基座,科研人员再从各行各业收集到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条指令对其提问,并输入问题对应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不断训练它对人类语言的‘理解程度’,使它越来越准确、快速地给出答案。”杨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我读到一篇对OpenAI产品与合作伙伴副总裁Peter Welinder的专访,文章中提到,ChatGPT的语言模型参数量高达1750亿。而在它问世前,世界上最大的语言模型是微软开发的Turing-NLG,其参数量仅为170亿。可以说ChatGPT已经基本完成大型语言模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杨先生同时也指出,有网友在试用ChatGPT时并没有感受到它的强大,或者得到的答案看上去不那么“地道”,也可能是因为相关的训练度还不够。

近来,网上特别有趣的ChatGPT训练的例子是,一位网友教ChatGPT用“老北京”的口吻和自己聊天。面对网友“好久没见了,吃了么您?”这样的开场白时,它最初的回复还是“好久不见!您好,我没有吃饭……您呢?吃了什么好吃的了吗?”这样中规中矩的回答。但在网友对它进行了短短三次语言训练后,它的回答就已经进化成“嚯!有日子没见着您了!瞧您说的,咱AI可不用吃饭,您吃了吗?”

由此看来,也难怪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会感叹:“ChatGPT好得吓人,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有些职业真的会被取代吗?

最近,作家、出版社编辑寸君对ChatGPT进行了一系列小测试。“我分别让它创作了诗歌、散文和小说。测试的结果是:ChatGPT的散文写作能力很强,甚至比我在日常工作中读到的一些散文还要好;诗歌只能做到一般意义上的‘完成’,缺少人类作者那种灵光一现的东西,或者说缺少诗性;而小说则几乎没什么可取之处,只能完成故事情节,但写不出人类的情感,塑造不出带有独特地域色彩、语言习惯和情感构成的立体人物。”寸君进一步补充道,“当然,这个结果也可能和我设定的关键词有关,或许会有人试出不错的作品,但成功的概率会比较低。”

寸君认为,创作是因人而异的,重在表达。每个作品的核心永远是属于作者自我的那一部分,它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但随着更多的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获取更多用户的语言和文字习惯后,会有所进步。“在我有限的试验中,ChatGPT的应用文写作几乎满分。也就是说它更胜任那些评判标准明确、各种要素要求明晰的套路式写作,比如通知、启事、简报等。”寸君表示,作为一名创作者,自己并不担心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相反如果能更好地利用ChatGPT超强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检索能力,那么创作初期查找资料、积累素材的过程会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另一方面,作为图书编辑,我需要填写大量内容相当重复的表格,为图书准备相当多的资料。恰当地使用ChatGPT,可以把自己从这些不得不完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让我能更好地把精力用在策划、原创和整合内容上。

记者采访了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大家与寸君的感受是一致的:当下,人工智能还不会取代自己的工作,但一定会对未来的工作方式产生影响,并提出更高的从业要求。

“其实早在十年前,牛津大学经济学家弗雷就写过一篇题为《就业的未来》的论文,探讨了‘自动化对岗位的影响’,让人印象深刻。当时他的观点是‘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最有可能被自动化取代’。”系统工程师云飞告诉记者,在ChatGPT大热之后,这位学者再一次接受了媒体采访。这一次弗雷表示:“ChatGPT可能不是让你的工作被取代,而是帮助另一个人取代你的工作。

云飞表示:“拿编程来说,人工智能会让编码更容易,为现有的从业者引入更多的竞争对手。如果你只是一个‘码农’,别人让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这样的‘机器人才’当然拼不过真正的‘机器’。真正的工程师考虑的是开发新功能,实现新需求,不只纠结于片段代码,更着眼于系统和架构。创造性的工作是不会被取代的,这个道理在各行各业都是相通的。

ChatGPT热潮引发的思考

ChatGPT的热度继续发酵,国内科技巨头或产业龙头也纷纷“追风”跟进。2月10日,华为表示已有鹏城盘古大模型,京东则宣布将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百度近日也宣布“类ChatGPT”人工智能产品“文心一言”,已经决定将于3月份完成内测向公众开放,目前正在上线前的冲刺阶段。

对于国内这类产品,杨先生很中肯地表示会持观望态度,毕竟这类人工智能产品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沉淀。“最近,许多业内人士在各种场合讨论ChatGPT时,也开始对自身进行反思。很多人都感慨,有时候新技术研发就是这样,只看到大量投入,不知何时才能有回报。而OpenAI和DeepMind(阿尔法狗的开发商)这两家机构,无论在创新性、投入、决心,还是在顶尖人才储备上,都在义无反顾地坚持着。我们看到他们当下的成功,可能背后已经有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杨先生表示,“当然,目前业界也在讨论中国企业能否超越。围绕业务,尤其是国内的应用场景,是有超越机会的,这是业界共识。”

随着ChatGPT的利用价值被挖掘,其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现阶段,它已经带来了诸如学生以此代写论文的学术诚信问题、版权拥有者质疑知识产权合规之类的争议、个人隐私的过度挖掘等,这也提醒了我们,技术在前进的同时要给予必要的约束规则,“模糊地带”的法规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

最近,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ChatGPT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真正达到人类思维水平。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可能是个技术盲盒,生产出来的内容是不可预知的。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也承认,机器人在写句子时“可能会编造事实”,并将其描述为“核心挑战”。尽管如此,人工智能会被开发到何种程度,又会以何种程度在哪些领域成为人类的“辅助”,人们仍然没有降低对它的期待。

当然,面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有的人会对新兴技术陷入自我想象的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其在合理规约之下的有益结果,“技术向善”是科技前进时永恒的追求与指引。就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杨庆峰教授所说的那样:“对ChatGPT的态度,一些人在热情拥抱它,一些人在对其严肃审视,也有一些人已经开始了反思。这是平衡之术,也是理性之光,这就是机器尚无法替代的人类智慧,是我们的幸运。”

海河传媒中心出品

今晚报记者 田莹

编辑:王晓羽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