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应用 广州如何马力全开

作者: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3-01-10

原标题:人工智能应用 广州如何马力全开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新基建日益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相对成熟。图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海珠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3年的早春,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春天。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工智能产业定位为“新的增长引擎”。一批新增长引擎中,人工智能产业仅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排名第二。

新增长引擎发力的基础是大规模应用。2023年开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不少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以需求为导向做科技攻关。

1月5日召开的广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智车”“强芯”行动,也明确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发展人工智能,广州下了“先手棋”。广州2021年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2022年1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赋百景”名单,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一核多点”布局产业生态圈。

不过,相比近年的热闹和前景的美好,这个产业大规模应用在全国都姗姗来迟。

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为何“迟到”?

今天,人工智能这个新晋国家“新增长引擎”,怎样才能在广州马力全开?

上周,一场约7000人参加的中国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大赛在广州举办。记者从中寻找加速的思路。

●南方日报记者 苏力

7000人大赛

2022年12月底至2023年1月初,首届“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共设有三个专题赛,其中行业赋能专题赛决赛由广州市政府主办。

首届大赛即规模空前,全球共16300多人报名参赛。广州行业赋能专题赛是其中最大、最热的赛事,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一共有约7000人、超5000支队伍参赛。

人工智能应用之热,可见一斑。

“办赛的目的是为技术和应用搭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行业赋能专题赛设有工业、能源、医药医疗、网络通信四个方向,采用应用企业出题,选手答题的方式,比拼人工智能赋能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否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能否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这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赛事。在参赛队伍带来的项目中,不乏智能机器人、基站智慧节能平台、慢病精准智能管理系统等技术创新性强、应用前景广泛的产品。

由应用企业提出的人工智能解决药物分子蛋白结合能力预测赛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组队上阵,参赛产品提升了药物分子与靶点结合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将该项技术水平整体提升了25%。

章楷豪是三校团队成员之一,他和队友旨在通过参赛产品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提高国产新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让更多企业应用,我们愿意把算法开放源代码。”他说,生物医药已经成为广州的新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应该在广州实现深入新药研发各个环节的夙愿。

南京美第奇科技创始人兼CEO张耀伦拿下了本次AI+工业解决方案赛第一名,他的参赛产品“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无序场景下的产业化应用研发”,为我国《“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六大关键基础提升找到了新思路,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工业柔性生产系统的稳定。

张耀伦曾先后来广州参加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和教育部“春晖杯”大赛。他说,获奖项目新技术可以解决广州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电池铝托盘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的工艺问题,还可以解决国产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底层核心运动控制算法受制于国外厂商的“卡脖子”难题。

脱颖而出的选手看好广州人工智能并不奇怪,广州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入库企业已经有600多家,还举办过多场国际人工智能大赛。近年,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广州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等新基建日益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相对成熟。

为何尚未大规模应用?

既然人工智能应用赛事火热,为何这个产业大规模应用在全国都姗姗来迟?

在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看来,这已经是人工智能自2009年以来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事实上,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领域之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向视觉、语音、决策等领域的智能芯片、深度学习算法等正在迭代升级,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标志性产品性能也在提升。

记者采访发现,供给端的原因是,潜在应用企业有想法,没人懂,不会用,最终变成了不想用。

百度人工智能平台目前已经被20多万家企业使用过,百度公司AI技术生态总监周奇在实践中发现,制造业希望用新技术解决行业“老大难”问题,但企业的工程师却看不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存在着鸿沟。

“短期看,最重要的是如何降低使用门槛。”周奇在赛事期间说,“长期看,要尽快培养能看懂人工智能的年轻工程师。两个问题一体解决,才能真正融合发展。”

需求端的原因是,很想用,但高端产品外国企业不卖,国产产品缺位。

“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只有国际高端芯片40%的性能指标。”昆仑芯科技副总裁孙孝思告诉记者,人工智能芯片生产链条长,国内生产工艺和国际水平存在代际差距。国际龙头企业的高端芯片产品往往因为各类原因一芯难求,应用企业只能买相对落后的产品。

即便如此,孙孝思眼下面临的问题是,像英伟达这样的国际人工智能巨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国内近年涌现的中小科技企业应该怎样形成竞争优势?以广州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只有在有潜力的产业发展早期,让国产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和应用企业一起联合布局,前者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这只能由政府主导。

然而,当前未必到了政府应该主导的节点。人工智能产业自身也存在个别不可控、不精确的现状。

“目前人工智能算法存在局限。”云从科技副总裁、广州市人机协同开放平台项目总工程师张岭举例说,目前大家常常需要与智能客服打交道,但双方交互水平不高,其实很多时候用户并不满意。如果想让智能客服更“智能”、更“主动”,其行动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可控性较低。

陈俊龙说,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医疗卫生水平较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脑信号分析、数据模型等手段分析人体行为、脑电信号,预测疾病趋势,为健康预警。这也是未来医疗的方向。但是,精准医疗和药物开发目前还缺乏精准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打通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科学和医药学跨学科组合的人才也比较欠缺。这个全球积极突破的应用方向目前只能等待时机。

广州如何马力全开?

当前,正如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副主任熊刚所说,人工智能加速全产业赋能,再次来到关键窗口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在赛事期间透露,下一步产业扶持重点是智能芯片、学习框架、高质量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该部将培育推广一批影响面大、带动性强、示范效应广的应用场景,在融合应用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已经比前两次发展浪潮时大为提高。环境方面,广东省已初步形成“软硬件开发+核心技术研发+行业领域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呈现广州、深圳为主引擎,珠三角其他地市为核心、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的格局。基础方面,近年广州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多领域应用落地,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

广州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还缺什么呢?

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是广州新晋支柱产业也是应用大户,这里的人工智能应用呼唤更具突破力的政策。

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广州城市负责人谭远林说,全球自动驾驶企业正经历大浪淘沙,可以看到两极分化的趋势。能否做到“全无人落地”,就是这场考验的试金石,也将决定谁脱颖而出。现阶段各国自动驾驶的竞争,集中在政策创新。谁能出台更具突破力的创新政策,率先实现规模化商用,实现无人化,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期待广州可以加快出台全无人运营政策。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州小马智行科技公司总经理莫璐怡举例说,小马智行目前在中美两国积累的1700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中,60%是在广州完成的。未来五年将是自动驾驶的重要产业化转型期,中美两国的企业均占据行业技术最前沿。在自动驾驶领域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的当下,如果广州能率先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其形成的产业环境将有利于迅速抢占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机遇,吸引整个上下游产业投资布局。

广州另一个新晋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中,人工智能应用需要更多的场景。

一方面,正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带头人林浩添所说,当前医疗保健需求急增与现有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意味着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较为迫切。事实上,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大规模应用将重置整个医疗行业格局,不仅解决上述矛盾,还能改革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防筛诊治的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大赛获奖者、广州中科新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志强面临的,是没人买单的局面。他研发的系统能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评估自己的病情趋势、变化,提供数字化建议。但他发现,欧洲人和美国人流行买商业保险,因此保险公司会积极推动顾客购买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确保更多疾病在前期就被发现,当地应用场景丰富。而我国的传统观念是有病才去医院就医,医疗人工智能缺乏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应用转化阶段漫长,”庞志强说,“需要政府试点更多的应用场景,先帮助有硬实力的企业熬过难关,行业就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2023年刚开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广州人工智能企业的新风尚。云从科技从做人脸识别,向机场运营管理、机场客流分析拓展。凡拓数创从做城市基建大数据,向智能预警预测和工业园区智能光伏发电延伸。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新晋国家“新增长引擎”,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同样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