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意在讨论AI靠什么进入创作以及,当AI创造出艺术作品,是否就拥有了火花?
贡布里希曾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对于漫长的艺术发展史来说,西方的600多年与我国的近2000年发展形成了两个较大的分野。西方崛起于文艺复兴,而我国历经了数千年的朝代更迭形成了独特路径。
以水墨山水为代表,其落笔线条讲究张力,注重虚实,通过抑扬顿挫来表现情感、通过线条的粗细圆滑来体现节奏,笔墨之间的线条表现力。国粹的水墨山水讲究更多的气势与虚实运用,也使得其临摹难度尤其高。
国画的发展为现代艺术家走向艺术领域提供了大量可学习可借鉴的教本,不同时期及不同审美造就了各个时期不同艺术特色。就基础而言,无论哪个艺术家在从艺之前,都要对成熟的名家和名作有一番临摹和学习过程。
于AI而言,其前期也是学习。从流程上来看,比人类没有丝毫优越感。只是AI学得比人类更快,可储存的知识量和参考点更丰富。只要样本量足够大,AI进入自主创作时可发挥的空间就越大。AIGC随即在UGC及PGC的演进中盛大诞生,AI的创作时代也随着富春山居图的修复被百度所定义。
元末的《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画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却在清代惨遭火焚,从此成为残卷。到了近代,欲凭一己之长复原其者众,但能复其神貌者却少之又少。
如果交给AI来复原,会怎样?7月21日,2022百度世界大会现场,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带着AIGC现身,给出的答案是:1秒钟。AI表现力使人瞠目,完美实现了一秒钟修复原画。画作得到了黄公望纪念馆负责人毛传镔的高度评价,他表示,文心大模型补全的《富春山居图》“与现存真迹风格一致,使两岸画卷走出博物馆实现了合璧,光线风格统一,山水脉络和谐,不仅符合原画审美特点,视觉上还同样具有观赏价值”。
别有意味的是,在补全画作之外,文心大模型还按照传统,作文以记之。现场,撒贝宁称百度文心大模型为“具有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人工智能”。李彦宏曾指出,AI技术在经历了长期的投入和积累后,已经进入到快速应用期。从文心大模型来看,快速应用和快速升级迭代都在稳定同步着。
AI画山水画难度几何?
李彦宏曾在内部财报公开信中表示,在预训练大模型领域,大模型的进一步应用,正在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未来,像AIGC这样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很可能将依靠大模型训练来实现。
从修复老照片等经验来看,AI对于影像的判断和精准程度难以匹敌,AI的感知和记忆层,能判断和识别更多复杂的图形和色层。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修复老照片仅仅是技术层的沉淀,更难的是水墨画。《富春山居图》首先是一幅画作,修复的第一原则是保持原有的风格和笔法,同时还需要对原画作的配色和景致有所拓展,大幅的空白和断篇,几乎阻断了所有艺术从业者欲修复的念头。
值得注意的是,富春山居图损毁的部分,现在几乎没人见过,也无任何可参考性。对人来说很难,但让AI从无到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似乎更不容易,但百度AI的文心大模型似乎就是冲着创造而来。
整个修复过程,只需要人在空白处勾勒,AIGC便寻迹而作,仅仅一秒钟就呈现出一个完美修复版本。令人为之一振的是,修复的版本并不是唯一,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带着自己想法去得到一个新的修复版本。有人说AI的尽头是人工,但就创作来看,AIGC的尽头是创造更好的审美,向原创者致敬,更符合原汁原味的时代背景和画家的风格。
而且,在原画基础上,从大量山水画中学到的技术也真正展示出来,修复版的《富春山居图》对所有细节进行了高清画质的修复。对艺术的苛求,是追求极致的画家和艺术家们的追求,而AI的修复过程基本可以视为在原素材基础上的二次创作。
有人说,艺术的修养靠技术和积淀,艺术家的意义是提供新的审美和价值。AI用事实证明,最高级的艺术造诣就是算法,是总结所有先人的经验将之汇总提取精萃,其操作原理虽近似于机械,却是完成了高等运算后的多样化解决方案。艺术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有了AI,人们所能见到的艺术创作更可能性和多样化。
AIGC创作的终极场景
快而且好,是AI带来重要成果,以此打通各种创作应用场景。高考期间,百度数字人度晓晓参与作答了全国新高考Ⅰ卷题为《本手、妙手、俗手》议论文,40秒就根据题目创作了40多篇文章,平均1秒生成1篇,随机抽取其中一篇,其分数已赶超约75%高考考生。
度晓晓创作的 AI 绘画数字藏品还卖出了超过17万元的高价,西安美术学院2022年“时空留痕·无界西美”度晓晓带着她的画作“现身”本科毕业展。创作的“无界”系列作品使用了文心大模型跨模态图文生成模型 ERNIE-ViLG,它具备了领先的跨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得益于百度飞桨文心大模型的持续助力,未来当AIGC成为每个UGC手中的工具时,AIGC强大的算力思维和UGC的蓬勃的内容创作活力将在提升创作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内容的多样性。
不论是参与全国高考中英文作文写作还是参与西安美院艺术家毕业展以及入端百度APP,度晓晓展现出大模型极强的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够实现创意作品的自动生成,应用场景也非常丰富,包括AI作画、AI写歌、AI剪辑等。
相关行业专家表示,在无监督学习、深度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生成对抗网络等算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AI的算力将越发强大,其背后自运算与强适应的特征能够完美匹配每一个内容生产者,指数级释放UGC内容创作的活力,带来多样且生动的内容创作光谱,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百度文心大模型助力智能创作,足以推动AIGC时代到来。
据了解,百度飞桨已构建了业内布局最全、最适宜产业应用的模型库体系,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宽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场景覆盖广度,更加深了产业应用的深度。李彦宏表示,文心大模型将持续降低应用门槛,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让人工智能技术惠及每一个人。
从自主创作到AI“人”
“技术”,由冷冰冰的代码生成,通常被人们冠以“高、冷”之名,但如今这冰冷的技术却转化出了魔力般的温度。
电影《芬奇》中,机器人照顾小狗尚需要由机器人三定律再加上额外一条。从诞生而来的使命感中,机器人照顾老人和小狗,让人感觉到算法的温暖和人性之地。那么懂得艺术创作和AIGC后,AI是不是更接近于人了呢?
从UGC到PGC的创作演变是一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有时候远远不能满足所谓创作之需,所以AIGC更像是引入人脑思维的过程,在不断利用人为条件去实现创作意图的同时,达到并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从感知到得出算法规律,AIGC的创作更多是与“人”奔跑在同一战线上,将人类思维变作引导,实现“人”的意图。
百度又在AIGC的跑道上领跑了,让AI更接近于人的思考,更贴近于其丰富的艺术表达,又快又好地实现作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与人类的关系也在变化升格,AIGC不但是“人”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的朋友。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本质是节能又高效,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容生产方式,基于大模型的AIGC生产效果和效率的不断提升,为实现创意内容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AIGC让创作领域又快又好,对于艺术世界来说,满足于“人”的精神层面的艺术产出是无限的,很多画家、作家其实在解决了脑力(构思)后,再着手于体力的完成。
据百度研究院预测,2022年AIGC技术将借助大模型的跨模态综合技术能力,可以激发创意,提升内容多样性,降低制作成本,实现大规模应用。
已经实现的,即将上演的,都逐渐让人们感受着技术的温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能如此亲近且充满情怀…
用李彦宏的话说,未来十年, AIGC将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去生成AI原创内容。
AIGC始终与人想法保持着高度同步,始终与人不断发生着相遇和相知的故事。“AI深耕”的愿景,正在成为“万物生长”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