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拥有海量的数据、丰富的应用场景、广泛的客户覆盖,已成为AI大模型应用价值最高的垂直行业之一,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在营销、投研、投顾、风控、品牌等中后台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全球金融科技大会平行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对AI大模型等热点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应用发表讲话。
据悉,该场2023金融街论坛全球金融科技大会分论坛以“倡导负责任金融理念 共建数字金融新生态”为主题,行业专家、学者和众多金融机构代表展开讨论。
论坛现场发布的《全球视野下中国数字金融素养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分析了我国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的基本情况,认为我国数字金融素养建设已取得极大进展,提出应加强数字金融素养的研究和监测评估、构建多元协同的数字金融教育格局等方面建设的建议。
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我们为什么需要?难在哪?
《报告》从金融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对我国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
以金融行为为例,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消费者使用场景消费信贷工具习惯良好,但也有8.5%的受访消费者还款时会经常后悔,可能有过度消费倾向。
综合分析看来,该次调研受访者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得分为70.4(百分制),这一分数与人民银行基于2021年调查数据计算出的分数(66.8)较为接近。种种结果显示,我国数字金融素养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电信网络诈骗是消费者在数字金融背景下需要多加警惕的风险。同时,调研数据显示,弹窗提醒、电话提醒、自动拦截等平台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受骗比例,因此,《报告》认为,有必要充分发挥平台企业等数字金融从业机构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的“守门人”作用。
“第一道门槛是风险能不能控制得住,如果风险控制不住,那就是‘耍流氓’。我们过去在数字金融领域有过一些教训,有借钱的人说,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认为,金融机构做好负责任的数字金融,关键体现在有效的风控上。
黄益平进一步指出,目前金融机构想在数字金融领域做负责任的金融,确实遇到一个独特的困难:跟传统金融相比,数字金融目前主要面对的是长尾客户。“怎么样把数字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匹配、对应上长尾客户,有一定挑战。此外,使用数字技术后,会使一些金融风险形态的产生和传导发生改变。”黄益平说。
肖钢以热门的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举例了当前数字金融领域发展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模型尚未成熟,服务金融业态的能力还不足;二是应用成本比较高;三是金融安全性、合规性面临新的问题。
对此,肖钢建议监管部门应出台金融业应用AI大模型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转型和AI大模型应用的经营战略、实施路径,同时加快建设智能“双化”模型、安全评估和合规审计体系建设,把模型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金融机构共议“负责任的数字金融”建设
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在论坛上,来自交通银行、金融壹账通、蚂蚁集团、新网银行、马上消费金融、度小满等机构的管理层围绕该话题作分享与讨论。
马上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蒋宁认为,大模型等新技术给行业带来期望和新机会的同时,也将带来安全、合规、算法和生态四个方面的挑战,在算法、数据和算力等三个层次带来思考。
度小满技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杨青表示,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整个金融行业的工作重心已发生变化,也对金融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我们是面向业务增长的传统创新,现在我们就要去做顾大局、有担当、守底线的负责任创新。相当于从之前更短期的收益,更加关注长期的收益发展。”杨青说。
金融壹账通党委书记、监事长黄润中认为,企业应义(ESG)、利(ETP)并举,建设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新生态。ETP为Employment(就业)、Tax(税收)、Profit(利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核心要素。他展示了平安集团近年来EPT实践成果,其中,2022年平安集团全集团纳税1155亿元、全集团客户数2.27亿人、2022年总体个人业务运营利润达1326亿元。
此外,黄润中也展示了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对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追踪观察。结果显示,生态建设的数据共享方面,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布局中,目前58.75%的受访银行处于布局初期阶段,仍有16.25%的中小银行尚未布局,仅有25%的受访银行具备了成熟的合作机制并取得成果。
蚂蚁集团副总裁、监事长周芸则结合《报告》与蚂蚁集团的企业实践思考作分享。周芸表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决策能力依赖于金融知识。因此金融知识的不足、对金融产品认知不足容易导致决策困难,进而影响金融决策行为。
“企业应该做好功课去迎合这样的偏差。”周芸说,企业可以从做好一款产品的介绍出发,“即使一个很简单很普通的概念,但要站在用户角度,对金融产品介绍能够切中用户的认知的难点和痛点,加强产品的专业术语的解释、风险提示等手段,以便于消费者做出更加理性、科学的决策。”
周芸进一步提出,消费者的金融态度和金融意识仍存在不足,企业应合理使用金融工具提升消费者抗风险和长期财务规划能力。同时,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离不开金融教育,当务之急要服务好“一老一少”等重点人群。
责编:李雪峰
校对: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