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达证券:AIGC推动AI产业化由软件向硬件切换,半导体+AI生态逐渐清晰
钛媒体App 2月7日消息,信达证券表示,AIGC推动AI产业化由软件向硬件切换,半导体+AI生态逐渐清晰,AI芯片产品将实现大规模落地。硬件端核心包括AI芯片/GPU/CPU/FPGA/AISoC等,而在AI芯片中,算力及信息传输速率成为关键技术,芯片性能及成本的平衡也带动周边生态,包括Chiplet/先进封装/IP等产业链受益。
AIGC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快速生成大量内容,从而节省时间和资源。AIGC赋予人工智能大规模落地场景,国内芯片有望切入MaaS产业生态。当前时间节点,我们看好人工智能芯片及人工智能相关的半导体产业链,核心观点…
AIGC人工智能MaaS
水晶球财经网 2023-02-09
中信证券表示,Sora的超常热度是OpenAI在发布时机上对谷歌Gemini等巨头产品营销竞争的结果,表明当前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迈入产业化需求爆发前的心智占领与话题营销阶段。该阶段内入局玩家均已积累一定技术产品成果,但距离产业和C端应用的爆发仍有一定距离,亟需大量资源支持。
融资人工智能OpenAI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28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近日,智谱AI推出自主智能体AutoGLM,它是一个能代替用户在手机和网页上完成各种操作的AI助手。AutoGLM等终端AIAgent技术将带来更短路径的交互形式,接受语音指令并自动完成复杂操作的能力将为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其有望成为AI终端的亮点功能并吸引消费者升级换代。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0-30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第一,看好服务器定制化趋势。从特斯拉Dojo上我们看到AI在专业领域的价值,而相似案例有望在教育、医疗、办公等场景拓展,服务器定制化趋势或蔚然成风。建议关注算力产业链:工业富联、沪电股份。第二,受益AI强势赋能,特斯拉产业链或迎成长良机。
AI大模型教育医疗
证券时报 2023-09-22
近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发布《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这是ChatGPT引爆AI大模型热潮以来,首份由地方政府出台的与AIGC高度相关的政策文件。目前,AIGC已
AIGC人工智能AI大模型ChatGPT
乐享集团 2023-06-02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这标志着“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将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记者从国铁集团了解到,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
光明网 2024-12-30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教你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让你在搜人这件事情上游刃有余。像微信、微博、QQ、Facebook等,这些平台上聚集了大量的人。
新报观察 2024-12-30
近日,据印度媒体报道,关于打车应用存在“针对iPhone用户定价偏高”的传言引发了广泛关注。虽然结果似乎支持了这一传言,但《印度时报》强调,这一发现并不代表具有普遍性,因为同样的搜索可能会在不同的日期显示不同的结果。
手机中国 2024-12-30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中列举详细合规要求,指导、帮助平台企业做好算法合规工作。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特任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师曾雄看来,算法治理已经不是政府部门单一的垂直监管,而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需要更重视技术治理措施,并对传统的行业规范进行优化升级,增加新的算法规则,弥补治理漏洞。
南方都市报 2024-12-30
IT之家注意到,此前Windows11曾推送过MicrosoftDefender应用(与Microsoft365捆绑)以及《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的广告。而近期,微软加大了针对PCGamePass(即XboxGamePassforPC)的推广力度,通过频繁的弹窗或通知来吸引用户订阅。
IT之家 2024-12-30
“我们社团有100多名同学,这次参加月球样品展开幕式有32个名额,一发通知立刻就抢没了。”
中国青年网 2024-12-30
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是精准施工的典范。据了解,新入轨的两颗北斗卫星搭载了新型星间链路终端,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其他卫星之间的组网及信息传输,不仅可以更好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北斗规模应用,而且将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金台资讯 2024-12-30
雷军近日公布了一张小米SU7的评测成绩单,表明其在安全性、续航力以及智能驾驶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他感慨地说:“每一项努力都意味着收获。”
中关村在线 2024-12-30
vivoiQOOZ9内置6000mAh超大电池,在满电状态,待机时间长达30.17天,而对于日常使用来说,足以满足用户一整天的用机需求,无需频繁充电。
大话百科天地 2024-12-30
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昨日抵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并正式入列。“探索三号”是一条可保障深远海科学考察、载人深潜、工程作业、水下考古、快速响应等多用途的新型破冰船。船长约104米,满载排水量约10000吨,最大航速16节,定员80人,续航力15000海里。
北青网 2024-12-30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