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李耿光
国内AI语音独角兽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知声),在近日上海举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简称2023 WAIC)上,携其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首次公开展示,并受邀出席和参与大模型生态合作共同体启动仪式与《2023年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案例集》发布仪式。
△ 云知声参与共同体发起仪式。图片来源:云知声微信公号
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上,云知声时隔两年多后,再次谋求IPO上市。
据港交所文件披露,近日云知声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来源:港交所网站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
此前,在2020年11月云知声曾冲刺科创板AI语音第一股,但仅隔3个月就以“出于战略发展考虑”为由撤回上市申请。
▎国内第四大AI方案供货商,11轮融资超3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云知声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企业,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目前主要基于云知大脑技术平台,专注于深耕智慧生活和智慧医疗两大关键应用场景,并向客户提供极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
云知声曾入选2022年中国大数据独角兽企业榜单。2022年底,云知声推出山海大模型(UniGPT),通过AGI技术架构升级,打造MaaS模式,加速U+X战略落地。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早在2012年就开始推出语音云平台,是最早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商业语音识别的公司之一;于2014年搭建“云端芯”技术架构方案,完成智能语音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2016年开始建立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据此开发了拥有600亿个参数的专有大模型“山海大模型”;2023年正式发布自有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成为公司技术平台云知大脑(UniBrain)的新核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云知声是2022年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且在年度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增长最快。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
记者梳理天眼查数据发现,自创立至今,云知声已累计获得11轮融资,融资金额总计超过30亿元,包括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中网投、京东、中金、高通等知名机构皆在其列。
其中,云知声在2012年成立当年便获得了1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2013-2014年,在A轮、B轮融资中,启明创投的投资颇受关注。启明创投A轮融资中联手磐谷创投,投资1亿元。B轮融资中,启明创投又联手高通,投资5000万美元。
2018年5月,云知声获C轮融资1亿美元。由中电健康基金领投,360、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汉富资本等跟投。据悉,这是当时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最大单笔融资额。
2018年7月,云知声又获得国家队的加持,完成6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领投,中金公司旗下中金佳成、建投华科旗下中建投资本跟投,汉能投资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2019年4月D轮融资,中金公司再度作为投资方对公司进行了投资,此外投资方还包括东方证券及清和泉资本,不过次轮融资金额未披露。
2021年6月,云知声获得了D+轮融资,融资金额近1亿美元。
2023年6月,云知声刚刚完成最新一轮D++轮的7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汇融、磐谷创投、华创深大、挚信资本等。其中,磐谷创投参与多轮投资。
来源:天眼查
▎营收、毛利润双双高增长,但3年累计亏损超11亿元
云知声的主要收入构成来源于智慧生活与智慧医疗。按收入计,2022年公司在中国智慧生活及智慧医院行业内均排名第三。
具体来看,以2022年的收入统计,公司作为智慧生活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为8.4%;与此同时,公司作为智慧医院AI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市场份额为6.6%,两者均位于行业前列,具备稳固领先优势。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
在营收与盈利指标方面,云知声也交出了一份表现优异的“成绩单”。
据招股书,2020年-2022年(以下称报告期内),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2.61亿元(单位为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2年的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1.7%;毛利润由2020年的8925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3.9%,双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作为重要盈利指标之一的毛利率稳步提升,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34.2%、31.8%及39.9%。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
与公司营收逐年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知声业绩连年亏损,2022年亏损有所收窄,但始终未能实现扭亏为盈。
从财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内,云知声净亏损分别为2.98亿元、4.34亿元和3.75亿元,但3年累计亏损超11亿元。同期,剔除股份支付开支、赎回负债利息的融资成本及开支,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1亿元、1.72亿元及1.83亿元,公司的经调整亏损在持续收窄。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
对于亏损的原因,云知声在招股书中解释,是由于业务快速增长而产生的大量研发费用。
▎山海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但研发投入仍显单薄
眼下,人工智能赛道火爆,AI解决方案市场正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国内AI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由2022年的937亿元增至2028年的633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5%。云知声深耕的智慧物联与智慧医疗,更将成为AI解决方案的主战场。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
云知声如果上市,有望借助资本市场,抓住AI解决方案市场快速增长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云知声在今年5月正式发布“山海大模型”,在发布会上,云知声CEO黄伟称,云知声还将持续提升“山海大模型”的能力,目标是在今年内达到ChatGPT的通用能力水平,并在医疗、物联、教育等多个垂直领域的能力上全面超越GPT-4。
与此同时,入局大模型也意味着更“烧钱”。
国盛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GPT-3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14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模型,训练成本介于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充足的资金将是跟上大模型迭代的必要条件。
毋庸置疑,持续的研发投入,对科技公司尤其是AI独角兽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公司的较大开支,特别是研发开支费用的增加,确实也抵消了一部分营收的增长。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云知声研发开支分别为1.89亿元、1.88亿元及2.87亿元,分别占公司各年度总收入的72.6%、41.3%及47.8%;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研发团队拥有281人,占员工总数超七成,且公司于中国拥有288项注册专利及563项专利申请、235个商标及195项软件著作权。
然而,对比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的研发费用可以看出,在许多AI等科技公司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研发支出面前,云知声的研发支出仍显得十分单薄。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百度在研发上豪掷233亿元,科大讯飞花费超30亿元,商汤科技将20.4亿元用于研发。
云知声的研发开支从2021年1.88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2.87亿元,2022年研发费虽然同期增长50%,但仅为2.87亿元。
此外,招股书中的研发开支明细显示,2020至2022年,云知声在第三方服务费上花费逐年递增,两年涨幅21.3%。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第三方服务费主要由外包非必要研发工作而产生,外包给第三方能使研发人员专注于核心AI模型及技术。
不过,随着“山海大模型”2023年推出,以及后期持续研发投入,预期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展望未来,公司预计收入增速将高于研发及其他费用整体增速,运营效率将持续提升,有望为公司业绩贡献新的增量。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