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大语言模型

ChatGPT访问量增速下滑,国内大语言模型能否迎来春天?

作者:互联网的那些小事发布时间:2023-07-06

原标题:ChatGPT访问量增速下滑,国内大语言模型能否迎来春天?

近日,网络分析公司Similarweb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5个月,ChatGPT全球访问量环比增幅分别为131.6%、62.5%、55.8%、12.6%、2.8%,增长幅度明显下降;6月份ChatGPT的访问量环比下滑9.7%,为其推出以来首次。除访问量以外,用户使用ChatGPT的时长也在下降。借此次ChatGPT访问量增速下滑事件,大众视线也开始转移到中国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进程上来。有网友在评论里这样感叹道,“我们中国自己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其实也不差,就是仍需要时间来完善。”

那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ChatGPT在国内的“破圈”之路。今年二月份,由美国公司OpenAI公司基于GPT-3.5系列大型语言模型微调而成的全新对话式AI模型ChatGPT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爆火”,实现了跨圈层的传播,引发了大众对话AI热潮。从ChatGPT相关话题首次登上微博热搜开始计算,3日之内总热度就迅速超过了7000万。那为何在五个月后,人们就开始“冷落”ChatGPT了呢?

被用户逐渐揭开神秘面纱的ChatGPT

我们首先要了解ChatGPT共为用户推出三种模式——免费模式、网页会员模式、开发者收费模式。免费模式面向所有用户开放ChatGPT3.5模型功能,听上去令人心动,但使用时用户将会面临AI回复效率低下、高峰时段线路拥挤等问题,使用体验就没有那么好了。

其次像GPT3.5和GPT4.0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在运行时需要大量的算力来帮助形成推理和生成能力,这就意味着ChatGPT无法做到真正意味上的免费,刚面向公众开放两个月,OpenAI就宣布了付费订阅版ChatGPT。有意思的是,OpenAI总裁兼董事长Greg Brockman曾公开发帖,就“如何通过ChatGPT获利”向用户征求建议。

ChatGPT并没有推出正式版国内网页服务,所以国内的ChatGPT其实就是一些开发者利用OpenAI提供的API接口,将ChatGPT整合到自己的网站,APP或者小程序,让国内网友使用。根据请求的Tokens数量不同,OpenAI会向开发者索取费用,这笔费用最终会转嫁到用户身上。除此之外,ChatGPT对于真实和虚构的分辨、语言符号中能指和所指的区分并没有大众所想象的那么精确。但是GPT3.5和4.0大语言模型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五个月后的今天,与ChatGPT对话热潮的退去让人们更加理智看待AI聊天的未来发展。无论是其使用体验或实用价值仍待进一步的开发,普通人想要通过对话AI来获得情感慰藉是否有效也得先打上一个问号。

从互联网企业看国内大语言模型发展现状

说完国外,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国内。首先,国内的大语言模型发展的研发和应用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大型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等都在大力投入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室。作为互联网企业龙头的阿里和百度分别于今年4月和今年3月分别推出“通义千问”和“文心一言”,加入国内大语言模型赛道。

从应用场景来看,百度“文心一言”对标ChatGPT,为用户提供文学创作、知识检索、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多模态生成等功能。百度CTO对其进行了技术解读,文心一言是基于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积累的文心大模型成长而来,它具有高效的分布式训练能力和产业级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早期文心一言内测的时候,它的表现其实是不尽如人意的,出现了文字理解错误、回答含糊等问题。而一位网友时隔两月再次参加文心内测后分享说,“四月初的时候,文心一言远远比不上GPT3.5,回答的又慢还经常答非所问,但最近使用起来虽然还有不足,但居然有点GPT3.0的样子了。”

和文心相比,通义千问就显得低调了许多。它主要针对聊天内容进行了优化,可以理解和回答各种领域的问题,包括复杂甚至是少见的问题。在网上可搜集到的资料来看,通义千问的中文文本能力甚至部分比ChatGPT要更出色,更符合中文语境。但是在多模态能力上,通义千问和ChatGPT还存在着差距,这是事实,也是国内大语言模型下一步应该进步的方向。

据6月26日《科创板日报》报道,今年4月,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开放对外测试,目前已有超过20万企业用户申请接入,几乎覆盖所有新兴和传统行业。同时,阿里云启动的“千问伙伴计划”,已经覆盖油气、电力、交通、金融、酒旅、企服、通信等行业。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场景在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可以说相当具有前景。

国内大语言模型“迎春”或许不是空谈

从大语言模型所需算力基础来看,国内互联网公司占据了主要优势。国内互联网公司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为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国内的计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能够更高效地训练和推理大语言模型。更为重要的的是,打造中文语言的大模型,本土化语料库的丰富资源将会成为一大助力。

此外国家政策的扶持也相当利好人工智能领域。中央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强调“未来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在《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 年)(征求意见稿)》中围绕大模型发展提出 21 项具体措施。从政策释放的信息来看,中国大模型技术产业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由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热潮只是一个开端,人们通过和机器人聊天切身体会到了人工智能的奥妙之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关于道德伦理和个人隐私上的思考。国内大语言模型起步因为各种原因要晚于国外大模型,但是全民关注AI这一社会现象实属难得,也影响了国内人工智能板块股市变化和资金流动。以科大讯飞为例,在AIGC概念股持续走强后,7月6日股价已涨超5%,融资余额增长至66.56亿。

国内互联网企业如果能趁此次ChatGPT访问量增速下滑的机会,加紧开发本土化的大语言模型并拓展应用场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快速、安全、便捷地使用中文语境下的AI,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才算是迎来了真正“春天”。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