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华为|GPT-4|AI大模型

超30个国产大模型混战,BAT华为稳居第一梯队,赶超GPT-4还得看大厂

作者:菜寻评价发布时间:2023-07-04

原标题:超30个国产大模型混战,BAT华为稳居第一梯队,赶超GPT-4还得看大厂

2023年无疑是人工智能的“爆发年”,各种基于AI的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其中AI大模型更是成为了全球科技公司的“角逐场”。

日前,中国移动研究院发布国内AI大模型发展报告指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是业界公认国内大模型第一梯队,在大模型研发投入、技术能力和人才团队实力较强,具备追赶GPT-4实力。

其中,从应用方向看,百度文心大模型布局最早,内外部应用双向发力;阿里通义率先布局内部应用,尚未向公众客户开放;腾讯混元大模型主要服务内部业务。

国产大模型“混战”

今年以来,随着ChatGPT爆红“出圈”,国内大模型诸神混战,热闹非凡,热度甚至完全超过美国。

如今,中国已经出现了“百模大战”盛况。据民生证券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中国已经有超过30个大模型产品发布,还有不少正在研发过程中。

今年3月,百度就推出了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并不断迭代出新的能力。并且,目前还在内测阶段的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上,不仅支持文心一言大模型及第三方大模型服务,还有大模型开发和应用的整套工具。

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大厂也已经推出大模型相关产品。

4月11日,阿里云正式发布旗下大模型产品“通义千问”,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在峰会上表示,阿里巴巴所有产品未来都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

华为、腾讯也在不久之后公布了盘古大模型、混元大模型的新进展。并且,腾讯还另辟蹊径,从大模型算力上入手,推出了性能提升3倍的新一代高性能计算集群。

除此之外,AI公司们也都将重心转向大模型,一些新兴的AI公司崭露头角。比如,由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搜狗创始人王小川等企业高管领衔的“AI大模型创业军团”,也对AI大模型风口“虎视眈眈”。

大厂AI技术比拼

众所周知,AI大模型是“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结合的产物,科技企业的技术底座决定了其AI大模型的应用价值,因而AI大模型入门资质是科技实力,技术比拼不可避免。

据公开资料显示,无论是百度、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华为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均在百亿元规模,研发团队人数破万,且在技术研发上实力雄厚,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玩家。

以华为为例,身处“制裁常态化”压力之下,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仍高达1615亿元,占总营收的25.1%。

在AI大模型相关的技术积累上,华为拥有芯片、算力、模型、算法等完善的生态链布局。早在2019至2020年间,华为就已启动“盘古大模型”立项,该模型在预训练阶段累计学习了40TB大小的文本资料,参数规模达千亿级别。

无独有偶,腾讯的混元大模型,背后的技术投入和积累一样颇为深厚。据腾讯2022年财报显示,腾讯去年全年研发开支达到614亿元,2019年以来,腾讯累计研发开支已经超1826亿元。

在人工智能领域,腾讯过去五年专利申请数量为1063工智0项,位居全球互联网行业榜首。腾讯在2022年4月披露混元大模型,就协同了腾讯预训练研发力量,覆盖NLP大模型、 CV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及众多行业/领域任务模型。

阿里达摩院也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多年,形成了从飞天云操作系统、芯片到智算平台的“AI+云计算”的全栈技术能力,为阿里AI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算力、算法和数据基础。

大语言模型AI技术是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对科技巨头而言,掌握这项技术意味着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突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众多挑战,未来会有更多科技企业投身于大型语言模型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期在全球科技产业的舞台上保持领先地位。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