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元宇宙|微软|谷歌|百度

ChatGPT:是玩具还是生产力?

作者:刘典数字经济观察发布时间:2023-02-16

2021年风头正盛的元宇宙概念,一夜间就惨遭硅谷抛弃。2023年,微软开始裁撤手下的元宇宙团队,旗下的社交虚拟现实平台(AltpaceVR)也将于今年3月10日关停。自从ChatGPT于去年11月横空出世以来,整个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市场都被点燃了,从微软到谷歌,从百度到腾讯,纷纷入场生成式人工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

ChatGPT不仅点燃了科技达人的热情,就连投资圈都陷入狂热。资本摩拳擦掌,希望人工智能复刻去年的“元宇宙”概念,让自己好好赚上一笔。面对资本市场的追捧,科技行业的观察者们开始担心,在“潮水”过后,ChatGPT会不会像元宇宙一样,成为下一个“裸泳”的新概念。

01

ChatGPT:见顶之时,是消亡还是重生?

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仅五天后,体验用户超过一百万,两个月后,用户量突破一个亿。紧跟着的是资本市场和各科技巨头的狂热和浪潮。一时间ChatGPT成为了所有圈子热议的话题。

资本需要故事,技术需要资本,故事需要新的爆点。OpenAI的ChatGPT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元宇宙的炒作周期之后仅几年就出现了,应声成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市场追求的下一个重大事件。硅谷需要这件大事,因为其正在经历不同于过去十年经历的任何收缩,这一次,它是真的没有故事可讲了。2022年,科技领域一片惨淡。美国硅谷的科技巨头一个接一个宣布大裁员计划。从亚马逊到微软,从推特到ZOOM,除了苹果外几乎没有一家大型科技企业能够幸免。在此之前,硅谷已经讲完了元宇宙和NFT的故事,但是实践终究没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浪潮过去尽是白花花的裸泳者。

2022年8月,Gartner发布了最新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当时,Gartner 并不认为 Web3 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膨胀顶峰,而AI技术更是还有许久的路要走。但NFT作为一项技术的兴趣和应用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说明,一项新兴技术出现后,在资本市场和科技巨头的炒作下,势必会经历一个“市场过热”的阶段,并且在达到预期膨胀顶峰后会以同样快的速度触及幻灭低谷。而最终决定这项技术是消亡还是重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它是否能真正应用于生产力的提升。

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是当前硅谷新的创新故事。越多越多的人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是十多年来对大型科技公司、众多行业最具有颠覆性的力量之一。微软已将该技术添加到其搜索引擎必应中,而谷歌和百度也在努力推出类似的工具。谷歌表示将很快发布一款名为Bard的实验性聊天机器人。已向OpenAI投资130亿美元的微软则推出了一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支持的新型互联网搜索引擎和网络浏览器。从必应到Office,从后端支持到前端产品,所有的资源都在向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上倾斜。而在硅谷的热情投入下,美国和全球的资本市场为之癫狂。

02

生成式AI是否能带来新一轮科技繁荣周期?

科技创新是资本市场永葆青春的秘方,因此资本市场会去相信一个又一个的硅谷传说。根据熊彼得的创新周期理论,由于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盆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因此会形成一股创新浪潮。在起初,创新浪潮下使银行信用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周期下的经济繁荣。而随着创新以及该技术的普及,盈利机会的消失,周期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周期经济再次繁荣。因此,资本市场会本能的对处于萌芽阶段的创新采取“先发制人”式的把握和投入,谁没跟上创新,就等于失去了下一个资本市场的繁荣周期。

但不是每次把握都能成功。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罗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对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被称作是索罗悖论或者是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回顾科技发展史就会发现,从技术的诞生到生产率的提高,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科技创新到技术被接受、学习、证实或证伪,中间有非常漫长的路程。

而元宇宙和NFT就是当下最好的例子。在资本市场的衰退周期和世界科技创新的瓶颈之下,硅谷抛出了新的故事,资本市场本能的抓住和投入,但是元宇宙和NFT并没有即时的带来实际的产出和生产力提升。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这两项创新没有真正满足社会的生产力需求;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企业没有获得持续的回报,资本家也没有因此创造一个新的资本繁荣周期。但故事终有讲不下去的那天,炒作周期终会破灭,浪潮之后,不能应用在提高普通人生产力上的技术,都在裸泳。

走向互相成就的技术。虽然科技创新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但不同的技术进步对于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是非线性、非匀速的。因此虽然资本市场会对大部分技术创新热点投去目光和实打实的金钱,引发炒作周期,但是否能引起资本市场长期的关注,甚至互相成就,就取决于技术进步对于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而这也是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大多数人报以期望和看好的原因。目前来看,之所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春天要来了,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不同的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属性,直接作用于提高生成力。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有四个发展方向。一是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创造新内容。如文本、图像或音乐等,甚至是艺术和其他形式的创造性表达,并为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生成数据。二是提高效率和生产力。通过自动生成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节省时间,包括从新闻和内容创作到数据注释和分析等各个领域。三是可以提高生成内容的质量。随着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进步,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更擅长生成难辨真假的高质量内容。四是可以开辟新的应用和领域。比如,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建个性化的体验,包括个性化的新闻文章或个性化的音乐推荐等。

详细来看,这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已经出现了多种细分领域。其中不同的领域可以被同一款应用所整合。

第二,人工智能领域首次实现技术、需求和效益的三点汇聚。

首先,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进步使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生成高质量的类人内容。这也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经过几十年发展的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的“图灵测试”,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期的同声传译系统。随着深度学习算法不断迭代,人工智能所能够生成的内容已经到了一个可以满足人类现阶段部分需求的程度。

其次,在艺术、营销和娱乐领域,对个性化和独特内容的需求不断增长,增加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的需求。

最后,大量数据和强大计算资源的可用性使得大规模训练和部署这类模型成为可能。而如扩散模型等新技术的出现,也缩减了训练和运行推理所需的成本。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平民化进一步成为现实。目前研究界仍然继续开发更好的算法和更大的模型。

第三,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来说,几种潜在的收入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一是将技术授权给其他公司或组织;二是将人工智能系统的输出(生成的图像、视频或文本)出售给广大客户;三是以订阅服务的形式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四是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来提高公司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效率或有效性,再利用该产品收费;五是利用人工智能创建新产品或服务,并将其直接销售给客户。

也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率先出道的ChatGPT Plus能够拉开它的商业化序幕。在短期应用层面,ChatGPT几乎可以不加改造便投入行业工作中。

传媒行业中,ChatGPT的应用可以实现智能新闻写作,将部分劳动性的采编工作自动化,更快、更准、更智能地生成内容,提升新闻的实效性。

在影视行业中,ChatGPT的应用可以根据大众的兴趣身定制影视内容,为剧本创作提供新思路。或者创作者可根据ChatGPT的生成内容再进行二次加工,缩短创作周期。

从中长期来看,ChatGPT+教育,ChatGPT+金融,ChatGPT+医疗都能成为系统性的大工程,起到促进数实结合、助力产业升级的重大作用。

03

下一个元宇宙,还是开启新的互联网时代?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经历了小型规模年代,正在走向大型语言规模的年代。不断有该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涌现。2019年的OpenAI和Grammarly,2020年的ada,2022年的stability.ai、CRESTA等。如今各大科技巨头亲自下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同时,目前市场也正在等待一个如同苹果公司一样的杀手级应用,为人类当下技术拐点开辟一个市场缺口。

ChatGPT究竟是下一个元宇宙,还是可以像苹果IPHONE一样开启新的互联网时代,有待进一步观察。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否切实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仍然是最终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能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很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生产力,但是否会像苹果一样领军未来十年的技术发展,我们还不得而知。这取决于它多大程度上能提高人们的生产力,又如何像iPhone一样切实推动新生态的到来。

过去十年间,人工智能完成了从感知、理解到推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如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该行业技术飞跃后的阶段性成果。技术上人工智能可能已经抵达了一个临界点,而能否突出炒作周期的重围,实现真正的技术革新,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如果在经过五到十年的加速发展后,人工智能技术能实现大规模落地,实现赋能各行各业的目标,那彼时下一个“苹果”才算真正砸了下来。但目前来看,ChatGPT相关概念以及商业市场的真正落地,还远没有出现。

对于中国和中国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既是我们不可不登的技术列车,也是我们不得不去花一番力气精雕细琢的大工程。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是大模型的不断迭代。而目前中国还没有自主大模型。目前的问题不是技术门槛达不到或者是资金没有到位,而是高级别实验室和研究团队的开放性问题。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在学习中完善。这也是OpenAI将工具免费提供给大家的原因,让全世界进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模型也不断地成熟起来。中国也要重视大模型的开源。虽然不得不为公众的体验买单,但其实这也是在用一种众包的方式帮企业完善产品。

如果走在科技前沿的中国头部企业一直将技术放在后端研究,而公众无法参与,那么“藏在深闺”的高科技到最后反而很可能落伍,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广泛参与“黑科技”的打磨,才能建立更多的业务模式,深刻地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格局。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福布斯》杂志的采访中谈及公司是否已经接近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问题时表示否认,但他称“朝着AGI的方向发展是驱动OpenAI所有行动的推动力”。长期以来,科技巨头公司都在致力于打造通用型人工智能,ChatGPT如此强大的语言模型让技术人员看到了希望,尽管人类距离通用人工智能也还很远,而这也应该是更多的中国企业应该有的理想和远见。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