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在成都市举行,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现在很多国家和很多地区把新材料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国家把新材料产业定位成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国际高技术必争的领域。
肖劲松表示,材料发展的周期很长,一个材料从研发到最后真正批量应用上去,平均18年。以碳纤维为例,日本坚持50多年,才能够形成规模和盈利,其他产业也一样,包括硅材料。现在电子信息用的硅材料,也坚持了二十多年,要找到独特应用,真正体现到价值,包括石墨烯,从2004年到2014年,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真正找到它的独特利用。它是好材料,但要找到它的独特应用场景和盈利点,研发、产业应用就有一个规律,需要一个过程。
肖劲松接着指出,这个过程现在可以缩短,因为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ChatGPT,ChatGPT也可以用来做材料研发。材料关键的是配方,科研人员通过它进行初步筛选,再实验验证,实验验证也有新的方法,可以基于大数据,进行工业的仿真,以缩短它的研发周期和使用周期。这也是国家正推广的,怎样用大数据、先进的技术来赋能新材料的研发、迭代,真正实现材料先行。这就像我们做菜一样,在超市买了基础原料回来配方,最后做出来的菜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变成货架式的产品。目前的研究还是解决国家急需的,重点工程和重点产业所需的东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