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幻译者怎么办?“做好翻译工作的高端10%”|文化观察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重庆合川摄影报道
Chatgtp等强大人工智能软件的到来,引发各行各业震动性思考。其中,关于哪些行业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最大,也是被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同语种之间的翻译工作,则被不少人认为将会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险”工种之一。
在面临AI强势介入翻译的情况下,科幻领域内的译者们,该怎么办?他们是怎么思考的?
首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红毯现场
6月10日晚,首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颁奖典礼将在重庆合川举行。近百名跟科幻相关的作家、学者、编辑、电影人、大学教授、中学名师、游戏从业者相聚钓鱼城,即将见证这一科幻界的盛典。在颁奖典礼开始之前,10日上午,在重庆移通学院,举行了四场跟科幻相关的主题论坛。众人相聚一堂,围绕“职业科幻作家养成指南”、“智能时代的科幻译者”、“充满可能性的科幻教育”“如何挖掘重庆科幻本土气质”四个主题,分组轮番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能时代的科幻译者”论坛环节中,在重庆移通学院钓鱼城科幻学院教师、科幻译者李懿的主持下,科幻作家、译者丁丁虫,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访问学者、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三丰,科幻作家、译者宝树,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波兰语译者毛蕊,重庆出版集团卡通分社图书编辑魏映雪等人现场进行了详细分享了各自的想法。
“智能时代的科幻译者”主题论坛
体验:人工智能完成90%,人类译者完成10%
丁丁虫原名丁子承,在科幻文学翻译领域,尤其擅长日语翻译。在他的感受中,对一部作品的翻译中,人工智能已经能做到90%的工作,“剩下的10%,由人来完成一些精修的工作。未来这10%,是不是也能被人工智能完成,还未可知。从某个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对翻译工作效能的提高,会有利于还没有掌握外语的人类互相交流。但是对于从事翻译工作的那一部分从业者,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危机。”他也坦言,从目前来看,这似乎是大势所趋,不是哪一个人能抵挡得住。我作为从事翻译的译者,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来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完善自己的翻译。”
“智能时代的科幻译者”主题论坛
忧思:要注意警惕、防止AI侵入人类学习语言的领域
三丰是国内科幻资深研究者、评论家。他坦言,自己目前的确已经在工作中使用了人工智能软件,比如在写一些外语工作信件时,自己会给机器一些关键词或者想法,机器就能写出很不错的工作邮件。这的确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他提到,大家不要小看需要人来完成的那百分之十的工作,“这部分工作是非常高端的,它不大可能被替代,而会像现在的奢侈品、艺术品那样保留下来。需要做好那10%,去精心校对机器做好的90%。”
在三丰看来,人工智能已经在翻译界引发巨大的“洗牌”式的冲击。真正值得担心的是,在智能机器带来很大方便的情况下,人不再有学习掌握一门外语语言能力的动力,“或许有人会说,人类可以像把繁琐数字计算交给计算器那样,把掌握一门语言能力也全部交给机器。我思考了一下,这还是不能类比的。人最好还是不要把语言训练能力全部交给机器,因为主动习得一门外语的能力,对于人本身的存在、思想、情感的意义比较大。而且,人类如果想做好翻译中的那高端的百分之十,也是需要人对语言的充分掌握,否则这百分之十可能也做不好。所以,我个人建议,在开发人工智能的时候,还是要防止其侵入人学习语言的领域。”
宝树是当代新锐科幻作家,在《科幻世界》《人民文学》《最小说》《超好看》等刊物上,都曾已经发表科幻作品,并出版有长篇小说《三体X:观想之宙》《时间之墟》及短篇小说集《古老的地球之歌》《时间狂想故事集》等。除了自己写科幻作品,宝树本人还从事一些科幻作品的翻译。他坦言自己很喜欢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能体会到特别的乐趣。他提到,如果未来大量的翻译工作由机器来完成,可能会涉及版权难以厘清的相关问题。此外,宝树还提到,像翻译《柏拉图全集》这样的哲学经典作品翻译中,优秀的译者,会参考已有的几十种译本,进行精心翻译。这种翻译暂时还离不开人类译者的智慧。
在此话题上,三丰有同感,“未来可能会有90%的作品全部交给热门工智能机器翻译,只有10%的经典作品,值得人耗费精力去介入翻译。经典作品需要人类译者高度地思考、判断、选择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还有没有专门学一门外语的必要性?未来一个人花费4年时间专门学一门语言,值不值得?毛蕊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波兰语译者,她在分享中提到,确实在这个领域,有学生确实有这样的困惑。但也有学生对人类译者感到乐观,让她很感动,“人工智能机器再强大,但它似乎还没有具备人类这样在现实世界里感受细微差别的情感能力。”对于将来,人类译者的那部分工作将成为高端奢侈品的预测,毛蕊提醒说,“奢侈品往往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拥有。但我想,好的东西,还是尽量让更多人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