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王舒然
编辑/陈纪英
上线才俩月,月活已过亿,ChatGPT火得猝不及防,它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人类想象的聊天机器人——会作诗,能谈心,写论文,善玩梗,代写信,几乎“有求必应”,“无所不能”。
惊艳之余,恐慌也接踵而至,“就像你被第一次核爆炸惊醒,你还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但你知道,此后世界将不再一样”,一位国外网友对其评价。
在文秘、客服、数据分析师等数十个行业,不少打工人深陷失业恐慌,担心被ChatGPT取而代之。
其实,对大部分行业来说,上述担心,都是“远虑”而非“近忧”,但对教育领域而言,似乎已是“兵临城下”了。
在线课程供应商Study.com的一项调查显示,截止2023年1月,美国89%的大学生利用ChatGPT应付作业,53%的学生用其写论文。
为此,全球多个学校已经禁用ChatGPT,理由是担心学生利用ChatGPT作弊,沦为ChatGPT喂养的“宠物”,丧失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思维。
美国西雅图公立学校发言人蒂姆·罗宾逊更是“出言不逊”,把 ChatGPT 列为应该封禁的六种作弊工具之一。
但在大洋彼岸的这一端,国内机构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类ChatGPT技术落地于教育领域,抢占风口。
科大讯飞追风而至,宣布5月6日在学习机上落地ChatGPT;网易有道以在线教育为切入口,不过,相关产品上线时间尚未明朗;学而思的路径则是人机互动,计划将该技术用于AI讲题机器人。
相比之下,小度出手最快。2 月8 日,小度推出旗下首款搭载类ChatGPT 技术的教育硬件产品——小度光学护眼学习平板,其中就提供了作文批改和润色等AI 功能。
国外一味封禁,国内加紧应用,两种理念截然不同,孰对孰错?ChatGPT对教育到底是威胁,还是助攻?
答案或许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ChatGPT“入侵”教育,该堵该疏?
教育机构的集体封禁,导致ChatGPT的孵化机构OpenAI坐不住了,公司发言人主动出面“平息”,透露正在开发反作弊系统,检测AI自动生成文本。
但这样被动的技术“反制”,更像是“左右手互搏”,有点治标不治本。
就连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也无奈承认,“从根本上说,我认为它(作弊检测系统)不可能做到完美,有些人可能会找到绕过检测的方法。”
其实,部分学校将ChatGPT视为“洪水猛兽”,不足为怪,过往几乎每一次AI新技术的更迭,都会引发“威胁论”。
上一次是2016年,AlphaGo战胜职业围棋世界冠军李在石,就引起了“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恐慌,但彼时AI还未贴近普罗大众,担忧也很快烟消云散。
而这一次,ChatGPT出色的能力,快速的普及,和普通大众贴面相逢。
不少教育人士担心其任人予取予求的能力,让学生沉迷于“拿来主义”,从而丧失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与教育本质背道而驰。
彻底将ChatGPT挡在学校门外,是否真的科学合理?
在美国,有老师让学生和 ChatGPT辩论,以训练批判性思维,还有老师试用ChatGPT 出题,提高备课效率,还有老师用其快速搜索资料,提高课程丰富度……
非营利机构All4Ed 的教育技术专家Adam Phyall 则建议,可以使用ChatGPT 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水平。
Adam Phyall的建议在国外是否落地不得而知,在国内,小度已经捷足先登,默契“回应”了Adam。
小度新款学习平板内置的学生作文助手,可以自动识别作文错别字,并针对字、词、句子给出点评、优化建议和润色示例,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比如,原文是“一到三亚,你一定会被那儿的美景吸引”,小度会建议“把细节勾画出来,让三亚美景跃然纸上。”
小度“批改作文”demo
该功能基于类ChatGPT 的生成式大模型实现,不过,针对教育场景,小度做了更多限定——学生总要先写一篇作文,AI才能“吐”出“批改意见”,彻底规避了纯粹的“拿来主义”,杜绝了作弊抄袭。
即将面临中考的青海初三学生李言认为,这就像自己聘请了一对一的私人导师。
“我的作文水平不差,但总是容易忽略细节,导致拿不到高分,小度的建议就很精准,是我通过其他信息渠道难以搜集归纳的。”
在他看来,AI就像一位私人教师,一对一对他进行辅导。
何况他所在班级总共51个人,老师除了批改作文,还要备课讲课、管理学生等,非常忙碌。
“每次找老师讲题的机会都很宝贵,有时我似懂非懂,还想继续追问,看到后面排队同学幽怨的眼神,只能作罢。”
某种程度上,像小度这样的AI助手,可以一定程度弥合教育可及性的个体差异和区域差距,推动教育机会普惠公平。
一款教育产品不能只对学生有益,考虑到老师的立场同样关键。
毕竟,有一部分老师担心ChatGPT强大的知识输出能力,会导致其丧失价值。
对此,小度内部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AI的意义并非取代,而是辅助。由AI识别出错字病句等基础问题,可以将老师从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设计课程等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
比如,当小度先对作文的字、词、句子初步批改后,再交由老师去完成起承转合、谋篇布局、主题立意等AI现阶段完成不了的创作性工作。
归根结底,AI的价值取决于如何使用它,以人为本,便可成为助力者,而非令人谈之色变的入侵者,这不止适用于教育,其他领域皆然。
前所未有的ChatGPT“大众化”速度
ChatGPT和类ChatGPT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是其大众化应用的缩影。
与过往AI技术相比,ChatGPT展示出了To C的强大生命力——“一朝为人知,快速大众化”。
根据瑞银分析师预估,ChatGPT从2022年11月底推出,到2023年1月底达到了1亿月活用户,仅用时俩月。
过去,人工智能虽已历时60余年,但其大规模应用多在B端,普罗大众对其感知更多是技术秀。惊艳一时,却难走进日常。
而ChatGPT就像当年iPhone的横空出世,以“好用到吓人”的人机交互实力,第一次向众人展示了其融入生活场景的无限潜能。
当下,ChatGPT和类ChatGPT的全球较量中,已经全面覆盖“技术比拼”和“应用速度”。
2月7日,微软推出了ChatGPT支持的必应和edge浏览器,一天后,谷歌也推出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Bard。
国内企业也紧随其后,根据《财经故事荟》粗略估计,当下,已有10余家科技公司入场。
百度更为直接,宣布在3月初推出中国版ChatGPT“文心一言”。
而小度的路径则是软硬一体化,涉足全链条。除了前述落地到教育领域的“批改作文”外,小度也官宣将打造针对智能设备场景的人工智能模型“小度灵机”,并应用到小度全系产品上,如智能学习机、智能音箱、智能屏、智能健身镜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度的海量智能产品,已经拥有很高的国民度,以小度学习机为例,IDC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学习机平板市场第一。
这意味着“小度灵机”也可借道小度海量硬件入口,快速触达大众群体——适配细分场景,对类ChatGPT技术,发挥所长,隔绝其短(比如“批改”作文而非直接“生成”作文,防止作弊),如同驯化猛兽,用其能力而避开獠牙。而海量智能终端,也成了类ChatGPT技术大展身手的最佳载体之一。
综上,“AIGC技术深耕+刚需应用场景+海量硬件入口”的三位一体,才让小度在类ChatGPT技术应用上,先行数步。
风口之上,泥沙俱下,在这场应用竞赛上,追风口蹭热点抄近道只能一地鸡毛,比拼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才是正道。
在应用转化上,落地ChatGPT既需要想象力,又需要接地气。
想象力是指打破思维惯性,敢于创新试错;接地气则需以人为本,紧贴刚需,挖核心场景。
ChatGPT作为一项“新”技术,如何落地,尤其是To C层面,并无先例可循,再加上,现阶段的ChatGPT展现出的更多是通用能力,落到垂直领域是否可行,还有待验证。
以小度“批改作文”为例,其首先源于对“老师批改作文费时费力”和“学生得不到充分指导”的真实痛点的洞察,又遵循了“不滥用AI”的原则,放弃了“代写一篇作文”的惯性思维,才能找到立足点。
技术方面,AI能力进化并非一日之功,真正的比拼不在今天,而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ChatGPT火了后,一度引发了外界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国外的差距讨论。
但不妨吃上一颗定心丸——中外技术差距没那么大。
乐观的底气在于,国内大厂对于类ChatGPT的技术探索,并非今日仓皇跟风,早已潜心布局已久。
据腾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AIGC发展趋势2023》报告,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AI生成内容)产业生态体系,分为三层构架:以预训练模型为主的基础层;以垂直化、场景化、个性化模型为主的中间层;和以图像、语音、文字生成等具体AIGC应用为主的应用层。
图片来源:腾讯研究院
还是以小度为例,在以上三层均有布局,比如,小度助手为代表的通用基础层,“批改作文”模型为代表的垂直中间层,还有小度智能硬件产品等终端应用层。
当前,ChatGPT和类ChatGPT的落地备受瞩目,第一把火最先烧到了教育,小度以“批改作文”这一垂直场景撕开了一角,也只是起点。
就像ChatGPT自己回答的那样,“我认为我可以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与现有的教师一起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
让AI归于教育之道,以专业能力答疑解惑,让老师归于教育之本,以思想启智润心立意,这场“合作”任重而道远。(文中李言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