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陷入疲软期时,扎克伯格改名Meta押注元宇宙,但元宇宙业务进展不顺,原业务还被tik tok和Twitter压制的同时,华尔街机构对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故事看淡,openAI在近半年里杀出重围,成最受华尔街追捧的新科技。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此刻就能提供帮助且实用的人工智能,远比扎克伯格描绘的元宇宙故事更加动人,大家更相信能回答你问题,甚至能帮助你工作的chatgpt。
比尔·盖茨评价ChatGPT称,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盖茨表示,在2023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热点板块,他个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非常合理的。包括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出现,重要性相当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
一、Meta的重注,元宇宙的末落
元宇宙的末落,已提前反映在迟迟无法商用上。由于元宇宙的硬件设备AR/VR虽有进步,但仍不是方便携带出门的,不便捷的硬件设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应用场景。
硬件设备即限制了用户购买的欲望,而硬件设备销量少,也在限制着元宇宙虚拟世界内的用户体验。
用户进入Meta推出的horizon worlds虚拟世界后即发现,目前元宇宙与用户想象中的元宇宙千差万别,如今元宇宙技术仍未进步到可以让用户在虚拟世界获得很好的体验,很多用户在首次体验感到失望后,再也没登录回来过,即说明应用端的虚拟世界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据《华尔街日报》去年10月的报道,过去三年里,Quest头显的保留率(即所有者持续使用该头显的比例)每年都在下降,超过一半的Quest头显用户在购买该产品6个月后,不会再继续使用。
Horizon Worlds 已经建立 1 万个独立世界。然而Meta报告称,目前在该平台中,只有 9% 的独立世界有超过 50 人访问,大多数世界根本无人问津。
2月2日,Meta公布2022年Q4财报。财报显示,Meta 第四季度营收 321.7 亿美元,好于预估315.3亿美元,同比下滑4%,这已是Meta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出现下滑。
财报显示,Meta元宇宙部门在去年Q4亏损42.8亿美元,使其去年的总运营亏损达到137.2亿美元。Meta在2022Q3时即表示,预计2023年元宇宙部门的亏损将大幅加大。
Meta元宇宙部门Q4营收为7.27亿美元,2022年全年的收入为21.6亿美元,低于2021年的22.7亿美元,主要收入来源是VR头戴设备的销售。
一项营收仅21亿美金的生意,Meta在元宇宙部门上运营亏损达137.2亿美元,而元宇宙部门的销售额连Meta千亿总营收的2%不到,这即证明元宇宙是有多烧钱,也是在拖累meta的转型,元宇宙是驱使股价和财报暴跌的主因。
在一个科技创新行业内,只有一家企业的拼搏是很难使行业突破瓶颈,推动行业实现商业化的。或者说,正因元宇宙难赚钱,且现在的技术难满足用户的高期待,导致行业投资越来越少,行业发展出现降速。
虽然不少科技股都在布局元宇宙,但与Meta实打实的投入数百亿美元的重注,是相差甚远的,其他企业看到Meta数百亿美元的投入打水漂后,对元宇宙行业的投资会越来越慎重。
目前ChatGPT已在硅谷掀起了一场人工智能的浪潮,微软计划用100亿美元买下OpenAI 60%的股权。在微软加大投资后,谷歌正在使用其LaMDA技术测试类似ChatGPT的产品,这项产品的名字为“学徒巴德”(Apprentice Bard)。
两个巨头在短时间内挤进同一赛道,并产品受到全世界用户的好评,这是在元宇宙里没出现过的情况。
二、为什么Chatgpt胜过元宇宙?
据外媒报道,ChatGPT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距离它上线只过去了3个月。此前最快突破1亿月活的产品纪录是由TikTok创造的,用时9个月。而Meta推出的horizon worlds虚拟世界,在2022年月活跃用户不达20万。
当然,这也有体验门槛的原因,目前ChatGPT仍是免费体验,而想体验Meta的虚拟世界则需要购买VR头戴设备,所以用户基数上肯定是差距很大。
但从用户体验和未来能创造出的经济效益来看,Meta的元宇宙与ChatGPT相差甚远,ChatGPT可以帮助人们工作,甚至未来可替代小部分人的工作。寄希望于可在Meta的虚拟世界内实现办公等现实场景,人们更愿接受ChatGPT带来的实用性和趣味。Meta在元宇宙上技术的不成熟,导致迟迟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商用。
值得注意的是,专注于机器人的马斯克,也是OpenAI的创始人之一。特斯拉研发的Optimus也即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用机器人来替代体力劳动,这可最大程度的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简单化。
Optimus机器人若是能解决体力劳动,那ChatGPT是有解决脑力劳动的可能性。目前ChatGPT还处在0到1的阶段,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ChatGPT是有潜力帮助人类工作,有能力将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杠杆化。在硅谷大厂的裁员潮下,对人员需求大幅下滑,可能会将ChatGPT融入到工作之中。
这种生成式的AI不仅更快、成本更便宜,且在某种情况下,人类创造的更好。从社交媒体到游戏,从广告到建筑,从编程到平面设计,从产品设计到法律,从市场营销到销售,没一个原来需要人类创作的行业,可能都在被AI智能颠覆的进程中。
近期有媒体报道ChatGPT通过了Google的 L3 编程工程师应聘,这个职位的年薪大概是 18 万美元。并通过了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和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考试,甚至还通过了美国医学考试。
生成式AI可以处理的领域包括知识工作和创造性工作,这涉及到数亿的人工劳动力。也就是杠杆放大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假设以前一个工作需要两个人来处理,未来可能只需要一个人加上迭代后的ChatGPT,可以让创造力大幅提高。
与我们此前《AI绘画爆火之后》的观点相同,每个行业AI的出现在未来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也对算例的要求前所未有地高,服务于人工智能的基建设施,尤其是低功耗成本的硬件,同样是保证行业可以平稳发展的关键。因此,将为硬件端带来更大的需求量。
从这点上看,ChatGPT的出现可能会对一些工作所需的人员产生影响,可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远优于元宇宙。
目前OpenAI已推出了ChatGPT的收费版本名为ChatGPT Plus,月费为20美元(约134元人民币)。这是基于ChatGPT免费版本的迭代更新,将更新2022年的数据库,并提升ChatGPT的能力。
由于现在我们接触到的ChatGPT是免费版本,数据库和脑力水平停滞在2021年。ChatGPT还不知道世界格局动荡最大的2022年发生了什么。在一亿日活跃用户的训练下,更新数据库和脑力后的收费版,可能会有明显的不同。
ChatGPT从起步到爆火,日活跃用户数超1亿人,这仅用了3个月。美股相关概念股的大涨即说明华尔街对ChatGPT的重视程度。
三、ChatGPT带来的投资机遇
目前ChatGPT分为三方面。
● 微软和谷歌为首的Chatgpt开发者。
● ChatGPT对数据中心和芯片的硬件需求。
● 商业模式逐渐清晰。
从开发者的角度上看,这无疑能给受宏观经济打击的微软和谷歌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一亿日活跃用户的好评下,已接近实现商业化。
尤其是在美国通胀粘性、利率高企、劳动力市场紧张的宏观经济结构下,这对成长股的整体表现不利。市场大资金的选择有三个,一是美联储高利率的5%收益,二是虽受宏观经济打压,但公司运营在增强的成长股,三是从0到1的技术创新领域。
本质即是分子端盈利的跃升,能够抵过分母端的冲击。在宏观引起的结构化市场下,有望改变人类习惯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新技术,会更吸引投资者,这也是ChatGPT为什么在投资市场上一下爆火的原因。
目前微软推出了由ChatGPT支持的Teams premium,7美元/月。添加ChatGPT后,Team用户可以生成自动会议记录、AI推荐的任务、个性化的会议模板以及其他智能化的结果,这被认为是AI秘书的出现。
我们实事求是,目前ChatGPT能做到的事情并不多,想用来分析数据或让他帮你写一篇文章的话,由于ChatGPT的回答固定格式比较严重,目前还难以融入到金融编辑工作中。
接下来我用ChatGPT给大家测试一下,我向ChatGPT提问:我是一名基金经理,2022年因美联储加息 俄乌冲突爆发 中国疫情影响等因素 导致我的基金净值下跌50%,但步入2023年后,中国疫情解除,美联储通胀见顶的趋势下,投资机遇大于2022年,帮我写一份年度总结信。
从文中看,的确与很多基金经理报告说的类似,提问时多给一些要求,会写的更好。但目前来看,问任何问题他都是有自己一套格式的,过于的格式化不利于帮助工作,或者在收费版中能有改进,现在有一些“死板”。但目前毕竟是0到1的阶段,能做到这样已经比国内厂商的小度同学小爱同学强很多了,国内厂商的AI甚至连对话都不太流畅,必须要触发关键词才可对话。
那么目前国内外的差距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ChatGPT限制了中国用户的登录,这意味着国外有意识的想将中国在最新的AI领域也进行卡脖子,一是技术的领先,二是硬件上的卡脖子。
聊到国内厂商,在ChatGPT登场前,国内外的AI水平差距似乎不大,但在ChatGPT问世后,国内外AI水平一下就被拉开了差距。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在硬件的卡脖子上也有差距,这一点需要认清,所以国内的ChatGPT炒作延续性可能较差。
百度在ChatGPT爆火后,彭博称百度计划在3月推出类似于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服务,百度文心(Ernie)大模型将成为其基础。凭借这一消息,百度2月1日股价大涨13%,但随后两个交易日即回落。
若说百度的AI技术是国内顶尖水平,那A股的小公司们差距将更大,但A股的ChatGPT概念已炒到上天,这与A股当时炒作元宇宙一样,都是脱离公司基本面的极端炒作,先不谈这些公司是否有同样的技术,从硬件端上看,国内外大厂有很大的卡脖子硬伤。
基于目前看到令人振奋的ChatGPT或是AI绘画及各种各样的AI表现,软硬件的共同进步将驱使一个更加高效运作的人类未来蓝图已展现在面前。
英伟达/AMD与微软/谷歌的逻辑相同,遭受到宏观经济的打压后,ChatGPT的出现为半导体公司创造出需求,迎来新的增长点。
国内厂商想做到ChatGPT相同的程度,至少在硬件的GPU芯片端有很大的要求,而这一点国内算力已经被卡脖子了,即使是国内头部公司,从算力上跟谷歌微软等相比,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从技术上看,目前模型的规模到效果,国内外差距还比较远。尤其是ChatGPT从回答的逻辑性和完整度上,都远超国内厂商的大模型。国内大模型的答案带有明显的拼凑感,夹杂着不少问题之外的胡编内容。在回复速度上看,ChatGPT也领先一截。
据业内人士称,从数据质量来说,整个互联网的中文数据质量,相比于英文还是有明显差距。我们可能要想办法,做中英文不同语言之间的数据互补。
且国内外最大的差距是,在看不到前景和能否实现商业化前,OpenAI等公司就在坚定的投入,相反国内等大厂拿着很多的钱,在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没有相关技术的大额投入或布局,导致国内厂商总处在国外技术突破后,再进行跟随。
四、结语
整体而言,硬件上已被卡脖子,算力有差距。从数据上看,数量级、泛化性的差距。从模型方法来说,和现阶段普通的训练模式有差别。
从企业的创新性、长期性来看,国内大厂已慢了一步。国内大厂如何在软硬件的差距下,实现追赶?另外不谈追赶,在微软谷歌等国外大厂的领先下,国内厂商即使在追赶,如何吸引用户来使用自己的“ChatGPT”?
技术的落后即意味着商业化的道路难走,而目前国内大多数AI公司的投入都是亏损的,在这样一场软硬件落后的科技创新仗下,国内大厂们该不该all in到人工智能上?
总之,这是一个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巨大科技创新。
ETBox 2023-03-21
夏春的财经智识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