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数字人|ChatGPT

世界范围内数字人才面临不足,企业与高校应如何分工应对“结构性缺失”

作者:上观新闻发布时间:2023-02-24

虚拟人、数字人、机器人、数字化人才……这些“人”到底有何区别?今天我们能单纯地将ChatGPT当做数字人吗?在2月24日举行的徐汇区数字人才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联动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促进产教融合、产才融合进行了探讨。

星环科技副总裁孙煜华表示,过去二、三十年间,业界对“人才”的认识已经从高科技企业的核心资产,转变到“人才不仅属于企业,更属于世界”,这一认识转变也促使高科技企业纷纷建立起一套人才管理培育机制,促进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人才如果只是狭义地定义为企业的研发人员是不够的。”孙煜华表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人才的边界已经从传统的供方延展到了需求方,科技企业的客户、社会各个层面都需要对人工智能知识有所掌握。“数字人才需要双向互动,不再是科技企业的单方面输出。”

更大的挑战来自厘清人工智能与传统的统计分析之间的差异,以及大数据与以往的专家系统、统计系统间的不同。“目前,产业界、学界已经有所共识,在技术研发和数字产业的核心环节,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但世界范围内,数字化人才都面临不足,需要企业打造多结构、多层次的人才梯队,解决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缺失问题。”

孙煜华建议,打通数字人才的供需端,完善人才优惠政策,不仅为海外数字化人才引进制定相应政策,也要进一步鼓励国内数字化人才的流动。此外,政府部门还可牵头建立全国范围内数字化人才的评价、交流、流转和共享机制。

近年来,徐汇区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产业,涌现了包括仪电创新院、商汤科技、星环科技、米哈游等在内的重点企业。去年,徐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预计超过18%,以人工智能产业为基础,率先探索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

“《崩坏2》到《崩坏3》,我们对3D游戏的开发还没有丰富经验,但正是每一次超出现有技术范围,甚至超出设备承载能力的自我要求,让我们逐步成为了新技术的探索者,而不是热点的追随者。”米哈游公共事务总监夏文婷介绍,企业接下来将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为行业共筑数字人才蓄水池。

对于高校人才与企业所需的数字经济人才间是否存在断层,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蒲戈光表示,企业与高校应各有分工,企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则要培育有解决核心问题能力的人才,注重基础人才的培养。

记者在会上获悉,徐汇区人社局已经与仪电创新院合作,连续2年面向数字人才开设徐汇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目前累计开设7个班次、培训近500人次,惠企区内重点产业和新赛道企业近100家。论坛现场,由仪电创新院自主独立研发的“仪电人工智能中台”正式发布,将聚焦金融、能源、制造、医药等领域推动更多应用落地。

本次论坛以“激活人才引擎智领数字未来”为主题,会上,徐汇区人社局还聘请了来自知名校企的6位专家担任徐汇(AI方向)数字人才培育讲师,进一步深化政校企合作,通过协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不断优化数字人才引培机制,培育数字产业土壤。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