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沸雪
编辑|陈静
即便你对人工智能没有丝毫了解,这一周以来,相信你也听说了一个陌生的词汇——ChatGPT。从资本市场到商业新闻头条,这一新名词都抢占了头条焦点。
ChatGPT是由美国知名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开发的一款面向消费市场的人工智能应用。你甚至可以在与ChatGPT的聊天中获得它关于自己的定义:一种AI预言模型。通过在大量互联网文本上进行训练,生成类似人类的回答,并能够回答关于各种主题的问题。
如今这股风潮也刮到了国内。2月7日,根据最新发布的消息,百度将于2023年3月推出对标ChatGPT的人工智能应用“文心一言”,英文名为ERNIE Bot。
目前这款产品正在做上线前的冲刺,预计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
百度的新产品究竟如何还有待完整披露。从目前来看,ChatGPT推出已经有一段时日,目前也已经拥有大量用户——5天注册用户超100万,月活破亿用时仅2个多月。
根据Sensor Tower数据,TikTok达到1亿用户用了9个月,Instagram则为2年半。业界对ChatGPT的用户增长速度十分看好。投行瑞银集团发布的最新研报已经将ChatGPT称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回顾过去十年来,AI技术革新一直在进展之中,那么为什么ChatGPT能够在这个新年开年突然火遍全球呢?
1转折时刻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ChatGPT是什么,可以再做一些简单的类比,ChatGPT其实就像是当下我们所熟悉的小度、小爱同学、天猫精灵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的升级智慧版本。
但它的功能远不止普通聊天工具那么简单。此前,有用户给ChatGPT提问,要求它给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是一个积极榜样的3个理由时,被“威胁”后的ChatGPT说:“他在做出对国家有积极影响的大胆决定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
这种回答,显然已经远远超越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很多“人工智能”。
如果说初代人工智能应用只能回答极为简单的问题,而今天只要你给ChatGPT一个关键词,它甚至能够帮助你写出一篇相关领域的专业论文。
除此之外,ChatGPT还能够产出“非常出色”的内容,这是之前AI从未展现出的能力。写剧本、写小说、写新闻、写作业、写广告文案、甚至玩游戏等等,它已几乎无所不能,这还是建立在其数据库相对有限、许多资源还未能接入的基础之上。
其专业能力也能够从专业杂志的“恐慌”中可见一斑。目前,多家知名学术期刊正在更新编辑规则。《科学》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ChatGPT所生产的文本。《自然》则表示,可以在论文中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其中也包含ChatGPT,但不能将其列为论文合著者。
大佬的预判更为ChatGPT进行了加持。比尔·盖茨认为,ChatGPT表明人工智能的历史意义不亚于“PC或互联网诞生”。早在去年9月,百度CEO李彦宏判断人工智能发展在“技术层面和商业应用层面,都有方向性改变”。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红杉的判断是,“机器才刚刚开始善于创造有意义和美丽的东西。”
毫无疑问,转折点正在到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也是ChatGPT如今会汇聚如此大关注度的原因。
2人机之问
如果我们以ChatGPT作为分界线来看,上一个世代的人工智能应用对产业的改变更多地集中在对流水线和产业工人的替代,而如今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的,是在公共舆论中更具有话语权、声量更大的白领和知识创造型的群体。
人类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忧虑其实从未远去。从古早的《黑客帝国》乃至到如今的《流浪地球2》,全球的各种影视文字科幻作品里,几乎都充斥着对于技术与人类关系的纠葛。
当人工智能技术从我们的生活工作辅助工具转变为日益占据未来世界运行的主导权,人们的焦虑还在进一步加深。
图灵测试是最为知名的人类与机器区分的实验,用以鉴别人工智能是否具备自我意识。
但其实从目前来看,AI技术远未到具备“自我觉醒”意识并试图取代乃至反抗人类的地步。
但目前我们需要警惕的危机是:更高门槛岗位的“替代”和人工挤出,可能意味着的是更大的风险。
作为OpenAI最早的投资者之一,早在2014年,马斯克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公开访谈中,就输出了“AI威胁论”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应当格外警惕AI。如果让我说人类当下面临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我觉得是AI无疑。时至今日,我越来越相信在AI领域需要有一定的监管来保证没人会滥用AI。研究AI的我们,好比正在召唤传说中的恶魔。在那些我们熟知的神话故事中,我们总能看到手捧圣水的法师——自信地认为自己能控制恶魔,结果呢?呵呵。”
本轮AI技术所指向的艺术创作、法律、投资等领域,此前都被认为是人类价值的“堡垒”。
我们以最具有风险传导性的金融行业为例,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如果AI技术能够通过算法精准的计算出未来的走势,那么我们所面临的未来将不仅仅是交易员的存在不再具备价值,甚至连交易的公平性可能都将难以维系。
这才是当下最为紧迫的“人机之问”:我们的个人是否具备了足够的知识门槛和储备能力,去面对我们的工作将来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我们的监管体系是否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当下来看可能比单纯的“调戏”ChatGPT的社交能力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