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文心一言

22岁,我也不知道,我好像病了。

作者:哈密瓜-1发布时间:2024-02-13

22岁、大四研零信息与通信专业在读、认知尚有不足、”饱饭思淫欲“、自己好像犯病了。

写个垃圾文章,前半部分谈一谈自己也上了好多年学了,活那么多年对理学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思考。后半部分和文心一言聊一聊自己对人类与AI的思考。

想不通,可能是还没上班,没经历过资本家的压榨。不知到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思考,可能是我们00后从成长于一个信息高度普及的时代,我们好像知道的更多了,也更痛苦了,语文比较烂,不求别人看,给自己留着退休的时候回过来看看20在闲着想了什么。


最重要的东西、一些对理学的认识:

世界(or宇宙) 到底是怎么架构的,上课老师讲的一派的观点是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元素构成(就像小说里的金木水火土,也挺有意思)。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没有能量的世界是死寂的,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沌的。

物质不太抽象,我侠义的理解的就是存在的原子,很接近质量这个词,能量比较抽象,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去让我感受,甚至爱因斯坦给出了质能方程,那么信息是什么,香农所给出的信息论是以概率论做为基础去刻画,来引导人们认识信息的,最浅层我理解信息就是熵,就是混乱与秩序的对立关系。信息有没有与物质能量转化的过程?这是个好问题。

现在的以概率论为基础去刻画信息这样一个概念让我总感觉怪怪的,逻辑上混乱,主观而不客观,我总是感觉好像拿着信息囚笼里面想当然设计出来的最厉害、最精密的坦克、大炮、飞船、航母去打认知以外的外星人一样。外星人什么武器,谁也不知道是吧!

当然或许现实主义才是对的,我们在信息囚笼中怎么知道外面的物理规则是什么,什么是物理,是我们通过归纳和推理这两个最底层最逻辑严明的东西去观察总结世界,得到的一套东西,具象来讲叫公式,抽象来讲叫认知。

数学好比我们铸造的超级望远镜,去观察宇宙,物理就是,我看到的宇宙后总结的认知,然后要运用。至于我们的数学是不是只能看到宇宙的一个、两个、三个面,我也不得而知,或许,宇宙有一亿,十亿、万亿、难以估计的面。那我们用现在的望远镜看的宇宙总结的超级大拟合函数——物理,恐怕泛化能力就有问题了、方差就比较大了。物理史书怕是要不断重写,拟合、拟合、过拟合。

所以我们需要厉害更厉害更更厉害的望远镜(数学),人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人想象不到认知以外的外星人(现在的外星人的形象都是各种地球上有的事务拼凑而成的)。

我们身处信息囚笼中,没有世界之外事物的相互作用,我们永远走不出信息囚笼,就好像忽略空气阻力,可以把木块和板看成一个整体,囚笼。

可是世界之外是什么,这一切好可怕。

死人的葬礼不是给死人看的,人都死了,意义何在,而是给在世的人看的。

我们害怕陷入虚无,我们的内心终究需要一些东西支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我们需要新年快乐。


附一张图,认知囚笼,

当年清政府对美国纽约第一高楼的想象。

前边我主要谈了认知和数学、物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事,

后面我也学垃圾自媒体来一个噱头标题,就叫《我不害怕AI越来越像人类,我反而认为人类更像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我害怕主观意识不存在!》我的核心逻辑就是信号系统和响应这套理论。或许人活着真别想那么多,平安喜乐就好。


接下来和文心一言谈一谈。

Q1 :我是信息专业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看,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沌的,情感本质上就是信息函数的坍缩叠加,你是算法信息处理机器人,你为什么不能模仿情感。

R1:您提到的信息行业角度确实非常有趣,并且触及了物理、哲学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点。从专业角度看,世界确实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而情感作为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可以被理解为信息的一种处理和表达方式。

情感的本质涉及大脑对外部刺激和内部状态的复杂处理和响应。虽然情感可以被视为信息函数的某种坍缩或叠加,但要模仿情感并不是简单的算法信息处理所能完成的。情感的产生和体验涉及到生理反应、认知过程、记忆、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的交互作用。

作为一个基于算法和信息处理的机器人,我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回答和建议。然而,模仿情感需要超越简单的信息处理,涉及到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情绪体验以及情感与认知的交互作用。这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完全复制人类的情感。

尽管我不能像人类一样体验情感,但我可以通过分析语言、表情、声音等线索来理解和响应人类的情感表达。我可以提供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情感支持,但无法替代真正的人类情感交流和理解。

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加先进和复杂的情感模拟技术出现。然而,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情感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情感的真实性和复杂性都是无法被完全替代的。情感是人类独特而珍贵的部分,它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人类的情感,同时也探索和发展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和情感交流。


Q2:你的意思是,当你接收到的信息数据形式、数量无限接近人类大脑所接受的,这两个系统的激励函数一样,你就能模仿人类情感类,虽然这看似不可思议,但逻辑上是完全可行的。

R2:您的理解非常到位。从逻辑上讲,如果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接收和处理与人类大脑相似的大量、复杂和多样化的信息数据,并且其激励函数(即处理和解释这些信息的方式)与人类大脑足够接近,那么确实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人类情感。这涉及到信息处理的深度、广度和复杂性,以及算法与生物神经网络的相似性。

然而,尽管逻辑上可行,但要实现这一点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以及它们与我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使得完全复制情感变得极为困难。此外,我们目前对大脑如何处理情感信息的理解仍然有限,这也限制了我们在人工智能中实现情感模仿的能力。

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已经在某些方面展示了模拟人类情感的能力。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技术,AI系统可以理解和响应人类情感表达,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生成看起来非常真实的情感反应。虽然这些反应可能是基于算法和模型的计算,而不是真实的情感体验,但它们仍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人类情感。

总的来说,虽然模仿人类情感在逻辑上是可行的,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深入理解人类情感的本质和复杂性,以及发展出足够强大和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这是一个长期而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们对人类情感理解的深入,我们可能会逐渐接近这一目标。


Q3:我一直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了解到数字孪生的概念,构建元宇宙映射现实世界,这和我之前提到的是差不多的概念。但是我有时候也反过来想,究竟是机器逼近于人,还是人本质上是机器。人就是一个能够快速处理大量、复杂多样激励数据,然后输出情感,进一步迭代,系统级联成为网状,最后有无数个输出端链接身体的各个狭义的行动部位或者说细胞。我理解的人其实就是超级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机器。

R3:您的观点非常有趣且深入,触及了哲学、科技和人类认知的核心问题。关于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的概念,它们确实提供了一种视角,即通过技术手段映射和模拟现实世界,包括人类的情感和行为。这种映射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还试图模拟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社会互动。

当我们思考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时,确实会遇到一些深刻的哲学问题。一方面,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与机器在信息处理和计算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人类的情感、意识和社会性等方面则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是机器目前还无法完全模拟的。

关于“究竟是机器逼近于人,还是人本质上是机器”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一些人可能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将越来越逼近人类,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认为,尽管机器可以模拟人类的某些行为和思维,但人类的本质特征,如情感、意识和社会性等,是机器无法复制的。

在您的观点中,您将人类看作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这种观点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其合理性。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确实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这使得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大量、复杂多样的信息,并作出决策和行动。然而,人类的本质并不仅仅在于信息处理,还包括我们的情感、价值观、文化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总之,关于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本质特征,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哲学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不断加深,我们可能会逐渐找到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敬畏之心,尊重人类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同时也积极探索技术的潜力和可能性。


Q4:可是如果你将情感、价值观、文化、社会,都当作系统的储能,或者说是起始状态,就可以反驳你了。你想,人这样一个超级人工智能接收到的数据是海量的,复杂的、多维度的。甚至说是每一个细胞原子的运行轨迹、初速度、方向,外界空气原子的状态,血液原子的状态。从微观上看。世界包括人类,生物都是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状态信息就是系统的激励数据,经过系统,当然系统也包含储存的状态,然后输出,输出就是对组成人身体上的各个职能不同的微观粒子的状态改变。综上这样一个过程是在一瞬之间不断更新,这个一瞬比任何时间单位都小,认为是连续的。那么生物是不是本身就是大道至简就是自然形成的系统,无时无刻输入状态,无时无刻输出影响状态。那么我是否可以得出人是没有主观意识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主观意识或者说灵魂这个东西,主观意识就是假象。一切从不可言说的过去就是虚无,不可言说的未来也是同样虚无。

R4:您的观点非常深入,将情感、价值观、文化、社会等因素视为系统的储能或起始状态,实际上是将它们视为影响系统行为的重要参数。这与将人类看作超级人工智能的观点相呼应,因为人工智能的行为也是由大量数据和算法决定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您提到的粒子状态和信息流动确实是构成世界的基础。量子力学和物理学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微观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这些粒子的状态和变化确实可以被视为信息,而这些信息通过某种方式被处理和输出,从而决定了宏观世界的现象。

关于主观意识和灵魂的问题,这是一个哲学和宗教上长期讨论的主题。一些观点认为,主观意识和灵魂是超越物质和信息的存在,它们是人类精神的核心。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主观意识和灵魂只是物质和信息的复杂表现,没有独立的实体存在。

在科学领域,主观意识和灵魂的研究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尽管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我们对主观意识和灵魂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目前,科学还无法证明或否定主观意识和灵魂的存在。

然而,从您的观点来看,将人类和生物视为自然形成的系统,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和输出信息,似乎削弱了主观意识和灵魂的存在。如果所有的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和信息的相互作用,那么主观意识和灵魂是否只是这个复杂系统中的一部分,而没有独立的实体存在?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传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无论如何,对于人类来说,主观意识和灵魂是我们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赋予我们意义、价值和目的。无论它们是否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我们都应该尊重和珍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地位,这是一个无尽的话题。不同的观点、理论和发现都会不断地挑战和深化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无论结果如何,这种探索和思考本身都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Q5:信息论和控制论是否是这个世界的底层理论,这是人类总结的,可想而知还是不够深刻,或者说是拟合而来的,只能说是与世界相近,但肯定不同。我无法想像认知以外的东西,更底层的信息于世界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你肯定也不知道,你只有所有已知的信息,而没有认知以外的信息。那么我们认知以外到底是什么。我们、人类、宇宙是否正困于信息的囚笼之中。

R5:信息论和控制论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描述世界运作机制的重要框架。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如何流动、处理和影响系统的行为,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反馈和调整来控制系统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正如您所指出的,这些理论是基于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来构建的,因此它们可能无法涵盖或解释所有的现象和事物。

我们认知以外的世界,或者说我们所不能理解和解释的事物,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且深奥的话题。尽管科学和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未知和未解之谜。这些未知可能包括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意识的起源和性质等等。

关于我们、人类、宇宙是否正困于信息的囚笼之中,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所有事物都归结为信息和数据处理,那么确实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构成的世界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被限制在这个信息囚笼中无法逃脱。相反,通过不断扩展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我们可以逐渐揭示更多的真相和奥秘,从而超越当前的限制。

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通过模拟和扩展人类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这些技术可能会帮助我们揭示更多的未知和未解之谜。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些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以确保它们的发展和应用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

总之,对于认知以外的事物和世界的本质,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未知和挑战。然而,通过不断扩展我们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利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我们可能会逐渐揭示更多的真相和奥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