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

AI的尽头不是芯片,而是“它”?

作者:财经早餐发布时间:2024-06-03

AI下一个短缺的将是电力?

近来,人工智能发展背后的能耗问题成为市场的焦点,甚至有人提出,“AI未来比拼的尽头是能源”。

那么人工智能真的那么耗电吗?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真的会缺电吗?

01

AI真的很耗电?

关于AI能耗问题,可以分为训练和推理两部分来看。

在训练阶段,此前就有数据显示,ChatGPT训练时就已耗电量巨大。根据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所(HAI)发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OpenAI的GPT-3单次训练耗电量高达1287兆瓦时(也就是128.7万度)的电力。

这么多耗电量是什么概念?大概是3000辆特斯拉电动汽车、每辆跑到约32万公里的总耗电量,或者相当于美国约121个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美国家庭平均每天使用约29千瓦时(29度)电力)。

而GPT-3的模型参数为1750亿,GPT-4曾被曝包含1.8万亿参数,随着参数的翻倍,能耗也会大幅增加。

而以上的能耗还只限于训练阶段,完成训练后,AI将迎来新的耗电阶段——推理,也即人们使用AI输出结果的过程。

据《纽约客》杂志报道,ChatGPT响应一个请求平均耗电2.9瓦时,ChatGPT每天响应约2亿个需求,消耗超过50万度电力,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平均一天的用电量。

AI的训练是一次性事件,而推理使用却是长期过程,随着应用的普及、使用人数的增加,耗电量将不断叠加。天长日久,耗电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要满足巨大的增量电力需求,势必催生电力设备行业的巨大发展机会。中国的风机、光伏组件等电力设备技术已经实现世界领先,并出口全球主要市场。

财秘推出的👉先进制造行业情报👈长期跟踪带电力设备行业动态,以洞察市场趋势,把握发展机遇,欢迎点击文字链接跳转体验。

02

AI会缺电吗?

以上的各种数据说明,AI确实像一个“耗电巨兽”。那发展AI真的会导致能源缺口吗?

其实不会。

根据公开资料,2023年,美国全口径净发电量为41781.71亿千瓦时(也就是41781.71亿度电),以ChatGPT每天耗电50万度计算,按一年365天,耗电量约为18250万度,这也只占全美发电量的约0.0044%。

当然全美国不只一个ChatGPT,但大模型数量也没有成千上万那么多,尽管随着AI算力的迅猛增长,电力需求也持续增长,但目前其在整体电力消耗中所占比例较小。

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2700亿度电,同比增长25%,占中国当年度全社会用电量的3.1%;美国2022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占美国电力需求约3%,对应约1500-1700亿度电左右,占比依然比较低。

03

AI发展带来电力需求增长

虽然AI发展不至于会导致缺电,但确实会带动电力需求的增长。

高盛称,2022年美国来自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在总的电力需求当中的份额为3%,但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至8%,电力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2.4%。相比之下,过去20年数据中心发电量年复合增率不到0.5%,过去10年发电量年增率为0%。

Arm公司CEOReneHass(雷内·哈斯)的预期数据更高,哈斯预计,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耗电占比将达到20%~25%。Haas表示,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超过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用电量。

国内也同样,根据信通院与华为的预期,在基准预期下,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超过9500亿度电,是2022年的3.5倍以上,2022年到2030ECAGR达到17%。

总而言之,尽管短期内还不会出现AI缺电的问题,但未来AI的发展确实会驱动电力需求增长,进一步助推全球电力基础装备周期向上。

有句话说得好,现在的科技领域,一天一个新知识,学的头发都要掉光了。一般的朋友,仅仅要抓住这些信息就很难了,怎么分辨、理解这些新领域,怎样抓取机会规避风险又是难上加难,所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财秘团队长期致力于各种行业的深度研究与跟踪,推出的👉先进制造行业情报👈长期跟踪电力、人工智能、半导体、智能驾驶、新质生产力等先进制造领域动态,欢迎点击文字链接跳转体验。

【先进制造行业情报】↑↑↑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