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

那个红衣老炮又杀了回来

作者:华尔街见闻发布时间:2024-01-18

原标题:那个红衣老炮又杀了回来

作者 | 刘宝丹

编辑丨黄昱

一场意料之外的互怼,让消失在主流舆论场已久的周鸿祎再次成为焦点。

1月5日,冯仑在“风马牛年终秀”上请来了老友王石和周鸿祎,作为主持人的网红程前和周鸿祎发生争论,在这场唇枪舌中,周鸿祎完全占了上风,年轻的程前则显得底气极其不足。

看起来,这是一个修为还不够的年轻人,对一个资深互联网前辈的无礼攻击。没有意外,舆论大多偏向周鸿祎,五天后,程前在微博道歉了。周云淡风轻地表示没什么。

很多人没有忘记,周鸿祎是怎样一种存在。他和马化腾、李彦宏同属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在此之前,他最出圈的事情是离婚套现风波,以及2010年与腾讯著名的3Q大战。

相较曾经那个攻击性极强的周鸿祎,如今的他已经变得有所收敛,曾经的“红衣大炮”已经变成“红衣大叔”。

这种改变背后,是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们都已过了不惑之年,对周鸿祎来说,比言语交锋更重要的是,如何抓住AI大模型风口以带领360闯出新的生机。

这是周鸿祎的新战场,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

危机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上,周鸿祎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作为360集团创始人,他首创“免费安全”战略,颠覆了传统互联网安全行业模式。

更重要的是,360是在腾讯围攻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2010年,已是巨头的腾讯开始全面布局网络安全领域,周鸿祎嗅到了危险,为了遏制腾讯在安全软件方面的崛起,他主动发起防卫战。

这场“3Q大战”的结果是,腾讯赢了官司,但周鸿祎赢得了舆论。从此,周鸿祎知名度暴增,成为互联网行业颠覆式创新的标志人物。

360早年的发展一路顺风顺水,始终稳居在互联网行业的前列。2011年,360在纽交所募资2.256亿美元,成为当时市值第三的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

2018年,360成功回归A股,市值最高3850亿元,比百度、京东、网易、拼多多等一众中概股当年的市值都要要高。然而从2019年开始,360以广告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遭受挑战,公司业绩和市值不断下滑。

根据财报,360过去五年的收入分别为131.29亿元、128.41亿元、116.15亿元、108.86亿元和95.21亿元。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广告行业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同时,近年来广告市场竞争激烈,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流量平台不断瓜分广告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对360的广告业务造成了影响。

周鸿祎也意识到了问题,并开始调整业务结构,努力提升数字安全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的收入占比。不过,截至2022年,360的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占比仍高达50%。

业务之外,周鸿祎离婚也引起质疑。2023年4月4日,周鸿祎宣布与妻子胡欢离婚,周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公司约4.47亿股股份分割至胡欢名下,按当日股价计算市值高达近90亿元,虽然360多次澄清,但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有“套现”嫌疑。

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对360表现冷淡。截至2024年1月17日收盘,360市值仅为536.6亿元,较2018年高峰时点跌去86%。

在这种情况下,尽快遏制360业绩下滑的态势变得越来越急迫,2022 年 11 月,ChatGPT 一经推出就快速席卷全球,这让周鸿祎看到了新的机会。

挑战

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条路上,周鸿祎曾试水过手机、新能源汽车、元宇宙等业务,对风口的追逐让他遭遇过很多次失败,但大模型可能会成为一个例外。

360的布局可以追溯到四五年前,360在2019、2020年左右便看到了技术变革的可能,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算力去做人工AI场景。

2022年底,ChatGPT出圈带动了国内大模型的发展,360的大模型由此走上发展快车道。

360在去年上半年已经将公司战略调整为:坚定“两翼齐飞+四路并发”的方针,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周鸿祎曾解释道,“两翼齐飞”,指一方面要发展大模型的技术,另一方面,大模型也一定要场景化、产品化、平民化、垂直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工业革命。

360大模型落地的速度很快。

2023年3月29日,通用大模型360智脑大模型1.0版本发布,6月13日,360智脑升级至4.0版本,数字人、多模态应用、360全端应用等成果落地。

从速度来看,360和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是同一批发布大模型的互联网公司。8月31日,十余家大模型陆续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360 智脑就位列其中。

在业务模式上,360大模型主要是To C场景的产品赋能,包括基于搜索引擎+浏览器和桌面等产品的AI助手,面向政府、大型企业带有安全能力的专有GPT,以及深挖垂直行业的机会。

光大证券认为,360作为国内头部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在数据、工程化调度及算力储备上均具备天然领先优势,该机构看好公司大模型在AI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维持“增持”评级。

360已经成为国内首个披露收入的大模型公司。2023 年上半年,360智脑已创造近2000万元相关业务收入。

不过,相较于45亿规模的总收入来说,360智脑的贡献规模还不到1%,对业绩增长难以构成实际的助力。

周鸿祎的压力还在于时间的紧迫性,由于大模型试错成本极高,360的研发投入居高不下。

2023年上半年,360研发费用为15.60亿元,占营收的比例高达34.64%,而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由于对大模型的投入,360在2022年已经出现亏损。

2024年,大模型将集中进入商业化验证阶段。根据赛迪研究院数据,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占比超过四成。

李开复近日表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仍然处在预选赛阶段,在预选赛中通过技术考验的企业将进入下一阶段:商业价值阶段。“中国最终只有几个大赢家,部分企业可能会体面地退出,但大多数企业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转向更实际的目标。”

这也意味着,大模型行业将从早期试水阶段进入更为残酷的淘汰赛。对360来说,最大的挑战仍在于,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出盈利模式。

周鸿祎不止一次表示要All in AI。坚决的态度背后,是大模型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可能,新旧互联网参与者都来到了同一条起跑线。

市场对周鸿祎也抱有希望,受益于AI大模型概念,360股价在2023年涨了33.7%,这是公司回A后首次出现如此大的年度涨幅。

商业才是周鸿祎最在乎的战场,至于言语争锋,他本来就不在乎。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