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Sora

概念炒作从Sora到Kimi

作者:无贼天下发布时间:2024-03-22

原标题:概念炒作从Sora到Kimi

炒股资讯平台不断推出各种不同的概念清单,而且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股民目不暇接,也无所适从; S o ra.概念火了,"Kimi"接踵而来;Kimi 是一个名字,它在许多文化和语言中都存在。在英语中,"Kimi" 通常用作女性的名字,但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它可能有不同的性别和含义。例如,在芬兰语中,"Kimi" 是 "Kimmo" 的女性形式,意为 "美丽的"。在日语中,"Kimi" 可以是一个缩写,常用于称呼亲密的人,如 "君"(Kimi),意为 "你"。

Kimi是由月之暗面公司开发的一款AI应用,它是一种文本大模型,也是一种AI助手。该模型具有支持长文本输出的特点,其输出长度甚至超过了国内其他文本大模型。在2024年3月18日,公司宣布Kimi智能助手已支持200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这一技术突破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司还发明了group normalization,这是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成功的关键组件。这些技术突破使得月之暗面公司在AI领域中备受关注。

此外,Kimi的应用人数上升迅速,其增速在AI应用中排名第二。由于这种快速增长和公司的技术进步,月之暗面公司的估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提升了7倍。而各种媒体宣称(包括AI内容生成器)多家公司与Kimi进行了合作,如掌阅科技、华策影视和超讯通信等,而中广天择、海天瑞声和人民网等公司则为Kimi提供服务。对标Kimi的公司包括中文在线、金山办公、彩讯股份和凡拓数创等

Kimi的投资方包括深信服和九安医疗等公司。与Kimi创始人杨植麟有合作关系的公司是捷顺科技。在Kimi概念爆发的影响下,与Kimi相关的概念股如华策影视、掌阅科技、中广天择和海天瑞声等股价涨停,而超讯通信股价也直线拉升,因为其子公司超讯智能的AI软件产品“灵犀妙笔AI”打通了Kimi Chat链路,新增长文本处理功能。

很快,中广天择提示,经自查,“近期,有媒体报道公司涉及‘Kimi概念股’,目前公司跟Kimi没有合作。公司有出售视频版权给从事大模型业务的客户,但不涉及相关AI业务及AI技术。”业绩预告显示,中广天择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5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5300万元。

无独有偶,掌阅科技亦发布异动公告称:公司有在将市场已有的AI大模型和阅读APP进行融合,但相关功能应用主要聚焦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包括阅读前的推荐、阅读中的互动、阅读后的知识图谱等,相关产品尚在小范围用户测试阶段,何时推向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预计对公司目前业务及经营情况不存在重大影响。

掌阅科技提示,公司目前阶段股价对应2022年度业绩的静态市盈率为225.18倍,经查询公司所属的CSRC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的平均静态市盈率(剔除异常值)为78.37倍,公司目前静态市盈率水平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市盈率,二级市场交易和估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股价涨跌的波动风险较大,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据交易所盘后交易席位,掌阅科技最近三个交易日买入前五席位均为各地证券营业部,卖出席位前三则为机构,合计卖出约9300万元。中广天择近三个交易日则有一家机构买入3114万元。

国泰君安在3月20日的研报中分析,Kimi更新后支持的200万字的上下文意味着模型的文本理解容量有了本质变化,应用落地场景也有望扩大。Kimi商业化效果不及预期,相关公司业务探索放缓是国泰君安所提示的风险点。

广发证券则指出,国产AI大模型性能的快速提升为AI应用创新提供了更多选择,降低了应用门槛。但另一方面,下游应用也面临依赖模型提供商带来的同质化挑战,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依然是商业化推进中比较棘手复杂的挑战

这一波的 Kimi炒作狂潮,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S o r a,尽管两天前国泰君安的研报指出,商业化效果不及预期,而且相关公司的业务探索已经放缓了节奏,但似乎并未遏制炒作的狂潮,更深刻的背景是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里的激烈竞赛,清华大学某教授在其自媒体里声称,Open AI.修改了章程,不仅开始允许该技术用于军事领域的相关研究,而且对5个国别的 API接口实施了限制,因此该教授呼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尽早占领战略制高点,这种“以赛促进”的做法确实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剧了世界各国"技术崇拜"和"国家实力幻象”,这也是马斯克准备起诉open AI的原因之一。更进一步说,这位教授严谨的论证了,人工智能对能源的依赖,能源对电力的依赖,可见,此类“赛事”一开,“低碳”就大概率成为装点门面的“笑话”,当然这不在清华大学这位教授的“讨论范围”。

国家介入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迅速的提高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一方面却可能压制或限制企业级的应用,应用的方向更多的向“国计”方向偏移,而忽略了“民生”和商业化方向;若国家还能找到几个奥本海默,那么搞出几个“曼哈顿工程”也是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压力之下,联合国搞出来了第一个人工智能方面的国际协议,据国际媒体宣称,协议草案是由美国发起,且中国等重度参与,最终交联合国主要成员国讨论通过的;至于“大国责任”如何得到具体的体现,如何实施国际监督,而结局是否仅仅达到“人类思考上帝发笑”的概率水平,大国和大公司较低成本感冒,却让小国和小公司较高成本“磕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马斯克呼吁OpenAI披露解雇奥特曼内幕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 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个问题

美国致力于维持全球科技霸主地位:人工智能位于其科技版图的核心

降低人工智能带来的灭绝风险应该成为一个全球优先事项吗?

智能汽车的远虑与近忧

美FTC已经看到人工智能被用来“加剧”欺诈和诈骗的例子

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在近几年迅速兴起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