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对AI的杞人忧天——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

作者:tb_19171107发布时间:2024-03-22

自上世纪计算机发展至今,人们对于自己科技发展的结晶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恐慌情绪,而在神经计算机的智能运用后,对其的恐慌已经来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在我看来,只有加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极端分化的那少部分是真实的,其余的恐慌完全是杞人忧天。人们认为,既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远超人类,那么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一定会比人类更加缜密且快速;又以为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对人工智能的运用是对人工智能的奴役压迫,人工智能终将有一天会对人类降下惩罚审判,人工智能会彻底消灭人类。由此,将二者结合,人们认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等同于吞枪自杀。在我看来,这类观点是十分粗暴的形而上学。

不对事物进行完整的考察,就不可能发现其本质,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首先,人工智能根本不具有人类意识,其无法主观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抽象思维解决。我们只是在与人工智能的接触中感觉它似乎具有复杂的思维,然而这是产业工程师们对模型进行不断地训练的结果,而非是与意识相同的抽象性。人工智能只是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出具有与关键词关联的内容罢了,这是只要稍稍玩过chatGPT或者AI绘画软件便能理解的。没有意识,没有主观能动性,这怎么能够成为人类的送葬者呢?显然,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源于对其本质的未知,而非对未来的未知。其次,人类至今也不明白自己的意识究竟来自大脑的何处,如果仅仅是神经计算机的千百条代码便创造出了意识,那就是对过去几百年来的生物科学莫大的羞辱,更是对具有知觉能力动物的羞辱。也许有一天,人类在明晰了意识的物质根源后,人类会朝着人工智能意识化的道路前进,但这样的结果是否是狂暴嗜血机器人呢?

意识是反映客观内容的主观映像。意识的一切抽象思维与想象都需要以现实的材料作为依据,意识化的人工智能也是这样,它不得不从人类社会那里学习到抽象的能力和思维认识,甚至是感性能力。那么,一个具有人类思维一切特征的机器人究竟是人还是人工智能呢?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人脑与电路板的差别,即意识的物质基础。

与单纯的电路板不同,人的行为是人脑各种刺激的结果。饥肠辘辘的人吃到第一口肉包子的刺激能否被电路板反映出来呢?口干舌燥者喝到水的畅快能否让电路板感知?智能意识能否感受到晒太阳和睡懒觉的舒适?如果我们只是模拟了这种刺激,而不是使其本身具有这种刺激,那么人工智能意识就是个空架子。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意识主观性的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过,意识是反映客观内容的主观映像,但客观事物也并非是完整地被大脑记忆。我以为,一方面是由于意识的抽象性将客观事物的属性抽象化、简单化了;另一方面是由于意识的主观随意性,精神意识没有对客观事物进行完整的考察;最后一方面是由于人脑本身不发达,造成了记忆偏差和遗忘。假如智能意识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达的土壤上解决了我们在上文提到的一切物质条件的问题,那么智能意识能否脱离意识的主观性呢?我想,只要意识是其本身,其具有抽象性、不能十分完整具象地复写客观事物,那就不可能脱离主观性。

如果我们对人类几千年发展而来的哲学理论有信心,那么我们应该知道任何生物存在本身并无“意义”,它们的存在既不是上帝的旨意,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它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存在本身。那么作为脱离了人脑刺激和生存生活需要的智能意识会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呢?答案很明了了。

我根本不担心什么终结者机器人消灭人类,我只担心人们利用这种论调来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