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于7月4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以“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为主题,深度聚焦“治”与“智”的平衡与融合。而作为中国和全球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重要展示平台,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寄予厚望。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保持对科技、产业、人文等领域深度探讨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治理”这一关键词。此次盛会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更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一个“议事平台”,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与安全作为人工智能治理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称:“关于未来可能达成的全球性共识,我们首先要明确,人工智能治理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发展问题,即如何构建良好的制度规则,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科技向善;一是安全问题,包括保证安全底线和防范其他风险。这是所有治理逻辑都必须依托的出发点。”
那么从发展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产业是如何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推手的呢?以其前沿技术和创新驱动,人工智能产业正引领着我国科技、产业、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李强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充满活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它既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也是引领未来的关键力量。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19年开始快速增长,到2023年已经达到了5784亿元。作为新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人工智能已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展现出惊人的实力。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可能突破1万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再从智能交通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因此,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要的任务。过去,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场景创新”中部署人工智能,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愈加广泛。尤其是在特定的、与人工智能发展更为契合的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合作密度来看,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占比接近一半,达到46.47%;其次是物联网和5G技术,分别达到10.7%和8.1%;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分别占比6.39%、4.08%、4.05%。
人工智能通过围绕场景整合技术、人才和数据等各种因素,进一步加快了技术变革的速度,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将推动新产品的开发,激励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更多地投入到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培育新产品上。例如,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公司正在大力支持深耕场景创新,参与更多行业场景的建设,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孵化升级提供强大的“加速度”。这不仅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进程。
不过,发展人工智不能光想着“快进键”,治理跟上才是硬道理。据《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的恶意使用增长迅速,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暴增了3000%,基于AI的钓鱼邮件增长了1000%;目前已发现有多个有国家背景的APT组织,利用AI实施了十余起网络攻击事件……在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军事安全等方面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2024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上海向全球发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宣言中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安全和伦理方面。”同时,宣言强调了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必要性,确保其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类社会发展。
宣言发布现场 图源:央视
要想让人工智能治理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还得靠技术创新和伦理探索双管齐下。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本质是技术应用,对其治理须紧紧抓住其技术本质,特别是在安全治理上,从源头抓起更容易取得效果。”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不仅包括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也包括进一步探索新的安全防护机制,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另一方面,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探索,例如数据偏见可能导致的歧视现象,需要建立公平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机制以引导技术合理应用,避免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伦理探索与合理应用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才能确保人工智能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当然,要保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健康成长,一套清晰严格的标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标准的制定将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进程提供坚实的保障,从而确保其产业生态的平稳运行。近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明确提出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特别是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行业时,标准化的重要性将呈指数级放大。
随着人工智能影响力的国际化扩张,如何弥合其数字鸿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衡量数字发展:2023年事实与数字》报告显示,在欧洲、独立国家联合体以及美洲地区,约有九成人口已接入互联网服务,相比之下,非洲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则稍显滞后,目前仅有大约37%的人口能够使用互联网。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数字基础设施的薄弱与创新应用能力的不足,使得原本应作为缩小数字鸿沟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却未能有效发挥其预期作用,反而导致了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加剧。
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当如何引领跨越数字鸿沟?就在近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这是联合国通过的首份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该决议主张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代表性和发言权,强调要营造公平、非歧视的商业环境,明确支持联合国发挥中心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重要引领作用。
非洲的互联网普及率近年来在逐渐提升 图源:中新网
李强也在此次人工智能大会中指出,要推动普惠发展,弥合智能鸿沟。通过打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帮助中低收入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以期缩小这种鸿沟差距。通过广泛拓展在研发创新、数据共享、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共识与合作,并始终秉持着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在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中国展现出了大国的担当与智慧,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加速前进的趋势,相应地,人工智能治理也应向着更高水平前进。尤其在技术和产业不断迭代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充分利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一国际平台挖掘现实机遇并发掘和防范潜在风险,提高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治理水平提升,确保人工智能治理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并引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