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24日,由流媒体网主办,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湖北电信、湖北移动、湖北联通共同协办的「长江论道暨27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洞见新格局·智变新视听”为主题,聚焦大屏格局之变,寻找视听向新路径。在24日上午的主论坛上,电影制片人,监制,AI电影创作导师 陈洪伟 发表了题为《AIGC对传统影视教育的冲击与革新》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我在电影行业做了很多年,最早在万达做电影院,也是大屏。后来到了腾讯,互联网企业,也做电影,做制片,做投资。今年我在北师大教本科生如何使用AI,课程的名字叫做视听语言和AIGC实践。其实,核心是视听语言,而不是AI的工具。
广电系统和大屏人都会涉及到AI内容,从去年到今年一年时间里面,我看到最多的AI作品反而是广电系统的,广电系统不同的电视台和央视做了非常多AI生成的内容,AI生成内容是我今天想要探讨的核心内容,AI在创造生成内容、视听内容方面,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品质,没有品质是没有生命力,如何解决品质的问题,跟视听语言教育有着深刻的关系。
广电行业前面专家的发言表示已经存在着天花板,其实电影行业的天花板更低,一年600-700亿。我给同学们上第一次课的时候,非常的明确的告诉大家:“你们没有机会了,不要去想再进电影行业,没有机会。”我发现在这样的存量市场里,如果你还想再重新进入到影视行业,还想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电影导演,主流导演,投资方都不知道去哪了,你不要去想自己的创作,没有机会,这个时候怎么办?这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也是我最近几年思考的。
一次湖畔AI会议的五点总结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式发展,我在第一时间,4月就在北京的一个露天湖畔开了一次非正式的影视行业闭门会,很多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导演编剧制片人,投资公司老板,甚至还有音乐人歌手参加了这次小会。会上我们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有这几个方面的结论,过去了一年再来看,也不不过时,与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点,未来没有答案,但一定是人类深度数字化时代的开启。
未来发展成什么样没有结论,人类在不断的朝着更深度的数字化前进,什么叫深度数字化?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国民时间占用指数”,我们抢的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流量的大小,而是用户的时间,这个时间在每一个人面前完全是平等的,而且是稀缺资源,我们一个人一天就24个小时,14亿人一天有336亿个小时。这些时间被什么人或者被什么渠道、被什么领域分割和占领了,这是值得研究的根本核心重点。不管是电影还是任何的一款APP,你会发现占用的时间都有一个占比,跟商业价值有正相关的关系,你占的时间越多,市场份额越大,其他的都不重要。
全面的数字化是什么概念,就是数字信息数字生活占据人们的时间比重越来越高,高到超过50%,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就来临了。你用手机或者刷抖音,或者是大屏,还有VR,整体的数字信息占比越来越高。在AI的推动,这个全面数字化的进程会提速。
第二点,AI是工具,就是用。工具人必然被替代。
AI是工具,就是来使用的,不存在探讨,我国在AI真正的开发的算法、算力、算据上无疑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在应用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有着无限的可能。我的观点是,不管任何一个AI工具靠不靠谱,好不好用,拿来先用,用了再说。在坐的各位,用个任何一类AI工具的请举下手(全场仅仅不到1/3的人举手),这就是了,我们开的是探讨AI的论坛,但真正使用过AI工具的朋友们还没有超过半数。AI工具是最大化降低使用门槛的信息科技,而不是什么复杂的需要程序员才能驾驭的技术。所以,用了你才知道它是什么,你从和AI的交互中才真的知道它是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和他合作。用不见得解决什么问题,但是不用,一定会被淘汰,未来工具人一定会被淘汰。
第三点,内容创作者不会消失,能量更大,新的技术必将带来全新内容商业模式。
一年里面的教学和实践,我带着学生一直在探索AI的创作边界,我们真的在使用AI,在品质提升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AI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合作伙伴,你越强大,使用AI的工具,做出来的内容越好。本身你是一个普通玩家、业余爱好者,使用AI生成的内容就非常业余。客观讲,中国现在所谓的生成式AI的短片,普通玩家占了99%,专业人士太少,我说的专业人士还不是所谓的象牙塔或者是电影剧组里面的所以“行业人”,而是有着专业技能,有着专业视听语言能力的人,这太少了。目前看到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没有真正驾驭这么强大的AI工具,因此做出来的东西太水了,有点看不过去。
第四点,普通人被赋能,全面的。但普通人需要学习专业技能,才能驾驭AI。
我认为普通人非常有机会。过去年轻人想做电影,没有硬件条件的话,不好意思,你和电影高品质一辈子都没有关系。但是现在不会,你只要告诉你的AI合作伙伴,我想要艾丽莎拍摄摄影机的效果,它已经能够给到你非常接近的。我们希望AI内容生成的能力越来越强,普通人一定要学习专业技能,在影视创作里面什么是专业技能,4个字——“视听语言”。
第五点,未来教育才是大问题,是人类新课题。
这不仅仅是影视教育,而是人类需要重新构思和面对信息的接收、训练、反馈、实践这样的教育循环结构,AI将对人类的教育框架、教育方式、教育系统都带来冲击。现代教育体系,是基于工业革命技术发展的成果,而这次的信息革命彻底的迭代升级,人类的教育何去何从,这是大话题,目前我个人没有答案。只能说目前我个人在影视传统教育与AI的结合上,做了一些基础的实践探索。
传统影视教育应开始彻底重新构思
在给同学们上课的过程中,当我让她们用AI生成内容的时候,她们的动画老师还在让她们一帧一帧的画分镜、画手绘。我们都已经用联合收割机的时候,老师在说:你看这爬犁这里头你得往这边偏一点,你挖土挖得才深,这就很荒谬,这现实和传统巨大的反差。我觉得完全不存在AI威慑传统影视行业这件事,目前来看,这次一次根本的技术工具的升级,用就好了。
我给同学们在我教学之后的一星期,和一个月都留了作业,两次作业不同的是,第二次作业之前我给同学们讲了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我希望他们可以学习剪辑,学习如何把电影片段形成基础的视听信息流,我要求是尽可能去接近电影,要用AI的方式。大家可以理解叫做仿拍,举例说,过去传统影视院校的同学没办法仿拍《沙丘》,因为这需要更高成本预算的硬件条件,但现在,有了AI工具之后可以轻松完成任何一部商业大片的仿拍,而且还不是简简单单把预告片用AI重新过一遍,而是二度的创作。这个同学很喜欢电影里面 “费德罗萨”这个角色,她从电影里面找他的镜头,自己又创作了一些,组合进去,预告片是重新剪辑的,这就是她的创造力。
在跟他们教学过程当中,我会思考,传统影视教育还得像过去那样吗?这个月同学们正在完成最后一个作业,一个融合作业。什么叫做融合作业,就是实拍+AI+特效结合。为什么会留这个作业,因为AI的技术并不成熟,在实践中我们非常清楚它的局限性在哪里。我们用AI的优势和我们实际靠操作可以结合的资源做最好的作品,去做最好的影像呈现,要的是品质感。AI天然带有成本低和效率高的优势,但做出真正的影像品质感,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AIGC时代,重新定义“电影”
我做了接近二十年的电影,经历了整个电影的产业链的全环节,也经历了电影发展的黄金十年,现在我们真的要对电影这件事情重新界定,AIGC时代,到底什么是电影?我认为它是一段高品质的,视听语言叙事的,数字信息流。
未来的电影传播渠道不是电影院,而是大屏。我这个观念已经有三五年了,它遵照高品质的内容的输出,大家以最便捷的方式可以接收到,这种高品质一定不能是我们的手机端。因为电影要求高品质,就意味着画面的清晰度、分辨率以及给你带来的声音和画面的冲击,视觉冲击力小屏幕是给不了的,这个是根本性的东西。所以电影不局限于电影院的大银幕,它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扩展到很多领域。这其中一个是大屏,这个大屏不是传统意义的“电视”,它就是一个屏幕,不管是在家里边,还是在任何的空间场所,在我的概念当中,它可以提供更好的视觉冲击力的内容。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大屏渠道,就是不断快速发展中的VR设备。内容产业就两点,第一个叫内容生产,第二个渠道分发。从生产的角度如何去把握品质,从分发的角度如何去保证让品质不会衰减。我说的广义的大屏和像VR这样的设备,甚至可能会有更多的渠道,谁能够更好的视听的品质性的内容做传播,谁就一定有价值,不管是广告还是付费的商业形式,都是具有价值的。
现在特效的电影,特效是无限仿真的,你分辨不出来哪个是特效,哪个是真实拍摄,未来的电影连真实拍摄都没有,这个才是未来真正的趋势。
我并不是一个对技术迷信和盲目崇拜的人,因为我非常清楚,我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知道它目前的局限性,但是它未来的潜力是很大的,我们可以感受人类的未来的趋势。我提了几个词叫去中心,反平台,非物质,全数字。无限自由,无限想象,无限可能。
可以看到创作门槛越高,参与的人越少,玩家越少,真的创作者就越少,为什么网文多,因为谁都能有个键盘去敲一敲,这是最根本的,而AI带来的是什么?AI带来的就是谁都可以拿着AI去搞一搞,这是很现实的创作源头海量打开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能让这些人里边一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而且他们也不再限于传统的电影院或者电视台这些渠道,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展现他们的才华。现在的短视频就已经是这个趋势了,让很多的原来没有机会的创作者被大家看见,AI技术进一步发展会更多。
我和几位专家还有郭帆导演一起,有一场关于AI电影未来的探讨,我在交流过程当中感触很深,郭帆导演在生成式AI出来以后,全世界走了一圈,去探索AI工具大概可以使用到什么程度,边界在哪,他已经非常清楚了,现在他对AI的态度,我认为代表了一种最面向未来的态度,那就是充分的为我所用,只要是可以发挥作用的,那就绝对要拿来主义。这样有远见又有实践探索能力的电影导演太少了
此外他还认为,视听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其实还不是那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解决了很多文字文盲,大家可以通过文字传递思想与感情,这样的扫盲工作是文字语言传播的“基建”。但遗憾的是,视听语言还没有完成这种基建很多人其实并不会拍摄画面、组合镜头。只有先完成基建,我们才能继续发展,并达到顺畅使用视听语言的程度。我期待未来AI帮助我们完成视听语言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这个基建,更多人才能掌握视听技能,影像发展领域才会有更肥沃的土壤与源源不断的人才。
如何脱掉AI感,拥抱电影感
不管Sora有多强,不会视听语言还是AI文盲,视听语言原来是不需要懂的,因为你懂了没用,你懂了视听语言你又没有摄影机,你没有真正的专业的设备,你拍不出高品质的影像,而现在是可以的,你真的懂了,可以告诉AI,它就可以帮你生成东西,所以这个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
最后是我自己对这个时代和世界的一个理解与大家分享,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起源于否定,或者可以说,这个产物、行业、领域已经发展到天花板的时候,已经到存量没有机会的时候,那反而越是新机会开始的时候,因为起然与否,为存于亡。
谢谢大家!
长江论道
报告推荐
往期回顾
洞见新格局、智变新视听——「长江论道」圆满落幕
百度智能云携手长江云发布数智广电“白皮书”,联合七省市成立IPTV大模型联盟
“美丽中国·灵秀保护地”全国IPTV联播行动重磅启动
▼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