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报告指出2024年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报告出台后,据东方财富网数据,人工智能股价走势迅速走高。
报告强调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早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将人工智能至2030年的发展规划纲要提上日程。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经济特点和优势,出台了相应的人工智能发展支持政策。
比如2023年,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四部门就联合印发了《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意在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同年,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组建千亿级人工智能基金群等一系列举措。至今,各地市基本实现了对人工智能产业从政策到资金的全方位支持。
在政策倾斜下,国内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迎来繁荣,除去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老牌厂商,许多新的人工智能公司,比如聚焦大语言模型领域的月之暗面、着力建构基础模型的MiniMax以及专注硬件开发的寒武纪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初露头角。
政策之外,资金的流向最能反映一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先看基本盘,据前瞻经济学人的有关数据可知,自2014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迎来了投融资的热潮,在2018年达到顶峰,投资金额和事件数量均显著增长。2018-2021年,人工智能投资额总体呈增长与波动并存的趋势,其中,2021年达到一个新顶峰,投融资达1362起,金额高达4761亿元人民币。
2021年之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活动进入相对冷静期,数量与金额都经历了下降,并接连走低,尽管如此,人工智能仍然是市场投资的焦点,投融资总额依然保持在2000亿左右规模。
投资轮次方面,截至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融资事件主要以早期投资为主,其中A轮及以前环节占比最多,Pre-IPO、战略融资及以后环节事件数量相对较少。根据中商情报数据,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投资轮次占比为天使轮21.5%。A轮、战略投资、Pre-A轮、B轮的占比分别为16.2%、14.9%、11.1%、7.7%。
这些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处在一个虽然总量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状态,许多初创企业是接受融资的主要对象,目前还没有体量较大的成熟企业。
作为赋能技术,“人工智能+”指代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产业的应用,2022年,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场景创新应用在推动人技术升级和产业增长中的作用。
图片来源:上海静安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和企业服务领域,例如中国商飞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飞机设计和仿真,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旷视科技以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闻名,提供包括智能安防、智能金融、智能手机、智能零售等解决方案。据IDC数据,这两个领域也是目前人工智能相关融资事件中占比最多的领域,而交通、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也均被纳入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展展望,其中各细分领域的细分赛道,或许是未来值得开垦的生态位。
总之,本次工作报告发布后,"人工智能+"战略在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得到了显著强调。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更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行业细分领域的应用上,这不仅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传达出政策将继续支持行业发展的良好信号,或将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带来新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