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谷歌|ChatGPT

C.AI创始人被谷歌挖走,角色社交还要继续吗

作者:新浪财经发布时间:2024-08-05

来源:白鲸出海

大众将这次 Character.AI 的人士变动称为 Inflection 2.0。

但为何不继续?

Character.AI 官方公告

北京时间 8 月 3 日,Character.AI 宣布已经与 Google 签署了一项战略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Character.AI 将向 Google 提供当前 LLM 技术的非独家许可。

(2)Google 将向 Character.AI 提供更多资金,使其继续发展并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构建个性化的 AI 产品。

(3)Noam、Daniel 两位创始人以及研究团队的部分成员也将加入 Google。

换句话说,Google 花费巨额资金“买断”了 C.AI 的核心团队,再或者说 C.AI 被架空了。

大厂和投资人的狂欢,与创业公司的叹息

根据 The nformation 报道,Google 将以每股约 88 美元的估值完成本次交易,这个价格大约是 C.AI 2023 年 A 轮的 10 亿美元估值的 2.5 倍,也就是 25 亿美元。

有趣的是,25 亿美元,也是海外媒体披露的 AI 搜索平台 Perplexity 今年 4 月融资时的对外估值。

更有趣的是,大公司通过收购协议实现“模型授权协议+核心团队挖角”已经不是第一次。

·2024 年 3 月,Microsoft 同意向 AI 模型 Inflection 支付 6.5 亿美元,获得 Inflection.ai 的使用授权,Mustafa Suleyman 和 Karen Simonyan 两位创始人以及多数员工将加入 Microsoft。

·2024 年 6 月,Amazon 以 4.39 亿美元的价格与 AI 工作流公司 Adept 达成协议,Amazon 将获权使用 Adept 的核心技术,另外 David Luan 创始人以及 4 位联创和大约 66% 的员工加入 Amazon。

根据分析机构数据,尽管这三笔交易带给投资人的回报与理想中的指数级回报相去甚远,但也并不吃亏。而且相较于多数没有机会回收的投资,至少获得了退出机会、而且品牌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增加。缺少退出机会是当前市场 AI 融资情绪不够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这些超级大厂,自然更不用说了,好处多多:

1、避开反垄断审查。直接收购可能会引起反垄断监管的严格审查,而授权协议和挖走核心团队则更具复杂性,因此可以避开、至少暂时避开反垄断法律的监管。

2、性价比更高。通常情况下,收购一家仍在正常运营的公司价格不会低于其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并且由于业务发展、员工意愿等原因还需要支付裁员费用以及其他无法避免的开销,而只挖走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则省去一大笔开支。而且时间成本也是个问题,一整个公司和业务的融合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更精简的团队融合效果也会更快。

3、缩短技术的研发时间。通常情况下被大厂盯住的项目,要不然是已经获得了市场验证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渗透率,要不然和现有业务可结合性高,因此直接获得核心技术的使用授权也节省了一定的时间。

想出这个办法的人,一定既对反垄断法非常熟悉、拥有多起并购经验且在实践前能够对这个想法以及核心人物验证,非常聪明。

但是对于这家创业公司以及其他创业公司来讲,“技术授权+创始人流失”的合作方式,可能会让公司陷入完全被动。

【1】迷失。对于任意一家公司而言,创始人都是公司的灵魂,尽管很多时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不可否认创始人的视野、能力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况且这三笔交易不仅挖走了创始人,还有核心技术团队,因此很可能会带来技术发展停滞、服务能力受限。

【2】打击。首先,留下员工的士气一定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来自客户、投资人的质疑,对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和可信赖度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作为直接的案例,根据 SimilarWeb 平台统计数据,Inflection AI 的网站访问量自4月以来断崖式下降,平台定位也从通用模型转为聚焦于为企业开发定制的大型语言模型。

Inflection.ai 4-6 月访问量|数据来源:SimilarWeb

我们读者中从事 AI 研发或者 AI 业务的一定不在少数,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AI 模型都绝对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

尽管,各家模型自我定位会有不同,比如 Anthropic 的 Claude 强调安全性,马斯克的 Grok 强调反叛性,而 Inflection 的 Pi 则注重同理心,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体感并不明显。

而渗透率的丧失,无疑意味着 Inflection 失去了成为头部大模型的机会。

如果“协议交易”的方式一直继续,那么显然这些头部大厂的竞争力、完成度,都会成为创业公司完全无法赶超的存在,从 AI 大模型到企业服务再到应用层,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少。

当然不只我们看到了这些问题,美国一些议员要求重新审视 Inflection 的交易、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也宣布重新调查本次交易。所以,这种强势的、看似多赢的“合作”持续性还未可知。

创始人离开C.AI,AI角色社交还值得做吗?

而回归 Character.AI 本身,其实多数创业者更关心的是:

1、创始人为什么会选择离开 C.AI 回归 Google?

2、C.AI 走到今天,AI 角色社交到底还有机会吗?

这一切的一切还是要从 Noam 和 Daniel 两位创始人说起,Noam Shazeer 在离开前在 Google 担任首席软件工程师、是 Transformer 的作者之一,Daniel de Freitas 领导了 LaMDA 的开发,显然两人具备非常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宏大的技术梦想,可 Google 当时并不打算公开 LaMDA,Noam 的多次发布提议均被驳回。

于是,两个并不被重视的人选择离开,并共同创建了 C.AI。根据 C.AI 的官网,C.AI 最初的愿景是“为全球用户带来个性化超级智能”,让数以百万的用户能够与角色进行沉浸式对话。

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位创始人的目标已经实现,截至 2024 年 3 月,C.AI 上共有来自平台和用户创建的超过 1600 万个 AI 角色。根据 SimilarWeb 数据,C.AI 网站端过去 3 个月累计浏览量超过了 5.8 亿次,是 ChatGPT、New Bing、Canva Text to Image 之外访问量最高的 AI 网站。除了访问量本身,C.AI 也收获了大量用户好评,聊天助手、分析师、历史学家、当代名人、动漫角色,每个人都有可能在 C.AI 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角色。

但形势一直在变化,前提条件和事情发展走向让两位还是选择重回 Google,结合已知信息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在两人创建 C.AI 时,市面上并没有可用的公开大模型,所以两人选择自研从 0-1 搭建了模型,而现在包括 ChatGPT、LLaMA 3、Gemini 等大模型都已经非常成熟,C.AI 官方表示在这次交易后将更多地使用第三方 LLM 再进行针对性训练,会将更多精力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

所以两人也算功成身退吧,换句话说,可能会存在一定影响但 C.AI 理论上讲还可以继续向前发展。

另外,C.AI 的成功已经向 Google 证明两人的视野和能力,这次回归 Google 将会加入 Deepmind 参与 Gemini AI 项目,2 人用 3 年时间为自己争取到了话语权和资源,而显然 Google 有更多的资源支撑其技术梦想。

【2】有关 C.AI 的优势可参见白鲸出海此前发布文章《 每月 1.6 亿流量还在涨,人类社交行为正在被 AI 改变?》,这里更多想讨论 C.AI 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巨大的访问量带来了巨大的云计算和数据中心成本,根据 The Information 消息这一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万美元,比较有意思的是,C.AI 租用的正是谷歌云服务器。

另外,C.AI 的营利一直未达预期,在 2023 年两位创始人接受 The Bussiness Journals 访谈时曾提到还是希望通过用户订阅获得收入。于是 2023 年 5 月,C.AI 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 C.AI+ 高级订阅服务,付费用户可以获得更短响应时间、高峰时段插队等服务,但显然付费用户只占用户数量的很少一部分。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亏损缺口会越拉越大。

【3】另一个是几乎所有平台都面临的问题——内容审查。尽管 C.AI 平台荷尔蒙用户占比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基数原因,绝对值就不算小了,再加上暴力、骚扰、极端、侵权等等,这就使 C.AI 在面向公众的产品上更加谨慎,近半年来有大量用户在 Reddit、X 等平台反映“C.AI 不如原来有趣了,开始变得 AI”,而这正是审查加重的结果,可也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但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味着,AI 角色社交不值得再做或者没有机会。

首先,全球第 4 的 AI 平台访问量已经证明了用户需求确实存在;

另外,这次风靡全球的收购让更多公司、投资者看到了 AI 角色社交的巨大潜力,反而关注度会增加。

其次,这次变动还是会对 C.AI 的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市场机会分配至同类平台,因此创业公司反而有可能获得一波流量。

而接下来所有同类型的公司共同需要解决的是:

让用户在平台沉淀更多,不管是内容还是社交关系,让用户没有办法离开、或者至少无法轻易离开;

找到和产品模式相契合的商业模型,订阅、内购、广告、企业定制服务外,还有哪些合理的营利可能;

探索更多互动模式,除了现在的与 AI 角色文字聊天、语音聊天、AI 角色之间聊天、人类和多个 AI 角色共同聊天,还有没有可能存在新的交互方式或者组织形式。

另外,Character.AI 能够获得当前的成绩也给创业者带来了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启发——尊重用户

创立之初,Noam 和 Daniel 先是创建了一些用户旅行规划、编程建议和语言学习的聊天机器人,但很快他们发现用户在创建超现实角色、当代名人、动漫同名角色,用户在平台创造有趣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获得情感支持,Noam 说我们不断被提醒,用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总之,这次交易注定会被记录在 AI 模型发展历史当中,至于导向何方,可能还是要交给时间。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