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人工智能|生成式AI

200+AI大模型盘点:八成集聚京沪粤,推进行业场景应用

作者: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4-08-05

ChatGPT、Midjourney等生成式AI大模型的发布在全球掀起了“炼大模型”的热潮。在国内,腾讯混元大模型、vivo蓝心大模型、佳都知行大模型……多家科技企业从广东出发,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

为促进生成式AI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2023年7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明确了我国对生成式AI大模型研发及服务的合规要求。一年时间过去,国内新增了多少大模型,哪些场景应用更广泛?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采集分析了全国各地公示的208个已备案(登记)生成式AI大模型,数看当前国内大模型发展现状。

208个大模型已通过备案(登记)

《办法》提出,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履行备案手续。在此基础上,部分省市网信部门陆续提出,通过API或其他方式直接调用已备案模型能力,且面向境内公众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开展登记工作。

据各地网信部门公开信息,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已有182个生成式AI大模型通过备案、26个大模型完成登记,可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以84个备案(登记)大模型领跑全国,上海和广东紧随其后,分别有54个和26个大模型完成备案(登记)工作。近八成已备案(登记)大模型开发者位于京、沪、粤三地,产业集聚趋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据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从2023年至今,国内已发布超300个生成式AI大模型。若按此数据,目前只有约三分之二的大模型通过网信部门备案或登记。

对此,有相关从业人士介绍,部分由研究机构发布的大模型项目可能更偏重学术探索,而非商业应用,其备案动力相对较弱;同时根据现行规定,一些仅供内部使用、不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大模型不用履行备案手续。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也留意到,部分省市已在相关公告中明确:“不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无需备案”。

而根据国家网信办和公安部于2018年发布的《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两大情形,一是开办论坛、博客、微博客、聊天室、通讯群组、公众账号、短视频、网络直播、信息分享、小程序等信息服务或者附设相应功能;二是开办提供公众舆论表达渠道或者具有发动社会公众从事特定活动能力的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

大模型备案数量持续上升

从时间分布上看,《办法》出台以来,通过备案(登记)的生成式AI大模型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已有过百个大模型通过网信部门备案或登记,并对外公示。

大模型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反映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与相关标准出台、合规要求明确等密不可分。据各地网信部门公开信息,目前大模型备案具体要求主要参照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于今年2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TC260-003)》。此外,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由TC260归口的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预训练和优化训练数据安全规范》《网络安全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安全规范》《网络安全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等均已在征求意见阶段。

在鹏城实验室大模型创新应用中心主任赵子莹看来,随着大模型备案的推进,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并投入到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研发中,推动了行业向专业化、细分化发展。同时,大模型备案成功后,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实现其商业化应用,加速了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落地。

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表示,陆续出台的大模型合规指引和标准,为企业带来实操性强、可落地的实践指引。现行备案要求会在准入阶段提出更多明确的模型安全、训练数据合规、版权采买合规、内容安全防控等要求,促进更多高质量精品内容的涌现。

夸克相关负责人也指出,随着相关部门出台的管理政策日益全面,国内大模型行业的发展会更加繁荣有序,包容审慎的管理态度和分类分级监管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大模型产业的健康发展。

终端企业积极布局大模型

对208个生成式AI大模型的开发者进行分析,除了中科院自动化所、鹏城实验室等“国家队”外,掌握丰富数据和算力优势的头部互联网企业也是大模型开发主力军。达摩院、蚂蚁金服、淘宝、夸克、菜鸟物流、钉钉等一众“阿里系”均有针对各自业务场景的大模型通过备案,百度、腾讯、网易等不少头部企业也手握两个或以上大模型。

已有生成式AI大模型通过备案(登记)的企业或机构

图为截至2024年7月31日,已有生成式AI大模型通过备案(登记)的国内企业或机构。

此外,在消费者对AI助手和端侧处理等功能需求的推动下,不少终端产品企业也在积极布局AI大模型领域。数据显示,华为、荣耀、小米、vivo、OPPO等多家国内手机厂商均有AI大模型通过备案。小艺、YOYO助理、小爱同学、蓝心小V……多款手机智能助手已获得大模型的能力加持。TCL、长虹、海尔等家电厂商也陆续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嵌入旗下智慧家居产品。

谈及AI技术为终端产业带来的影响,荣耀魔法大模型负责人表示,与云侧AI相比,端侧AI在个人隐私保护上更具优势,且拥有24小时在线的算力,结合系统级的、基于意图的人机交互,可以很好地提升用户用机效率。

大模型应用向行业领域推进

进一步梳理数据还发现,目前生成式AI大模型已不再止步于“文本生成”“图像生成”“智能对话”,越来越多大模型走进垂直领域,赋能千行百业。

这一趋势在广东体现得尤为明显:来自佳都科技的知行交通大模型赋能城轨智能客服、智能运维、安全运营等业务场景;南方电网的大瓦特大模型实现公司智能客服、输电巡检人工替代率达80%,负荷预测网省两级全替代;IDEA研究院的Eureka学术大模型专注学术科研领域;视源股份旗下希沃教学大模型赋能课堂教学、MAXHUB领效智会大模型聚焦企业开会场景……广东26款已备案大模型中,超过20个针对特定行业领域或业务场景打造。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不遗余力促进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去年广东陆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用人工智能发展22条”等多份政策文件。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抢抓风口机遇,集中力量突破底层技术,鼓励大模型行业创新应用,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今年6月,《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再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创造智能时代的经济新模式、生活新体验、治理新方式”。

专家:大模型或将催生新业态

不少业内人士看好大模型与具体业务场景的融合。夸克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2024年,大模型竞争开始向行业领域和应用场景推进,越来越多大模型走出纯技术场景,更多地与产业结合、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相结合,出现更多的落地场景,一批新的业态将由此诞生。

佳都科技人工智能科学家兼通用大模型研究中心主任王凯博士认为,大模型的出现使得企业生产方式发生不少变化。随着多模态及智能体能力的引入,如今的大模型已经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与人进行交互,且具备基本的自主思考和规划能力。“如果各行各业都能用大模型赋能的智能体去替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实现产业升级,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空间。”

南方都市报“AI治理与创新智联体”专家、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刘威表示,不少企业利用大模型,探索行业应用场景,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不少好处:一是大模型能够集成和分析复杂的数据,支持预测性维护、优化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管理,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工厂转型,促进智能制造升级;二是借助大模型的灵活性,企业能够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大模型的应用需要人才具备新的技能,促使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的更新,提升整个行业的劳动力素质。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李伟锋 实习生 纪依 何兴如

设计:甘丹

数据来源:各地网信部门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