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深度学习|教育

杨妮花:《深度学习》之深度感悟

作者:校长传媒发布时间:2024-08-10

【杨妮花专栏】

《深度学习》之深度感悟

原创作者|杨妮花(任教于河北承德第一中学小学初中部

2022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升与深度学习息息相关。唯有“知识”被置于具体的境脉中才富有意义,这种被链接起来的“知识”才能臻于深度理解。不是单纯地积累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求重建因应境脉的“知识”-这就是“深度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一个人终身直面的、问题解决所必须具备的、起码的“胜任力”,就是所谓的“核心素养”或者“关键能力”,也可以谓之“21世纪型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从聚焦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基于新课标,教师必须通过小组建设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课上适时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达到高质量课堂。

2024年初,我研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的《深度学习》,使我明确,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培养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灵动的思考、敢于直面难题、通过与他人协作智慧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和21世纪型能力迫在眉睫。

通过阅读《深度学习》不难看出,深度学习超越了单纯知识的习得,旨在发展学生广泛的技能、态度(能力),培育作为学习者的人格(人性)的成长。深度学习是立足于转换教学范式的学习观。深度学习涵盖三个点:其一,主体性学习-所谓“主体性学习”是指学习者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思考。其二,对话性学习-所谓“对话”,是指基于发现“更优的解”这一共同的目标,秉持彼此间的信赖感与诚实性而展开的协同性的知性作业。其三,协同性学习-所谓“协同”是指彼此立足于对方的视点来审视对方的见解,洞察问题、求得共鸣。因此,课堂将不再是教师绽放自我的舞台,而是学生实施真正学习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高效地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亦即“通过学习者能动地学习,旨在培育囊括了认知性·伦理性·社会性能力,以及教养·知识·体验在内的通用能力。”深度学习所必须的过程:1.新的信息同既有知识的链接;因果关系与证据的探究;基于对话的知识建构;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深度学习”不是指特定的教学方法,也不否定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而是要求教师把握学习的本质,不断地思考旨在培育儿童素质与能力所必须的学习的理想模式。深度学习必须明确三个要点:其一,所谓“深度学习”无非是指培育儿童的素质与能力所必须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不是把“主体”“对话”“协同”三者当做独立的要素加以解释,分别形式化地设定应对各自要素的不同情境与活动。其二,深度学习不是聚焦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聚焦儿童所产生的学习的本质。不是单凭教师发号施玲-教师说,开始对话吧,于是儿童就被动地展开对话。其三,优质的深度学习,既是主体性的,又是对话性的,也是协同性的学习。学科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量的增加,而且是拥有独特价值的知识结构的变化与凝练。这意味着“因应不同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与见解得以形成的状态”,亦即“学科素养”的形成。作为英语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深度学习》从教学设计、课外作业、教育评价等方面让我们明确:“深度学习”设计强调的,不是制定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琢磨儿童“学习”的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它由六个要素-情境、协同、支架、任务、展示、反思构成,这六个要素作为有影响力的手段是重要的。当然,其顺序是动态的。

“深度学习”是以学习者的对话为中心的教学。对话中心设计的六个要件如下:1)让儿童掌握有助于形成新型学力的学科知识内容;2)让儿童探究并解决自己设定的学习课题;3)让儿童借助对话与讨论,在同“异质的他者”的交流中展开讨论;4)让儿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尝试错误”“判断与批判”“推理与验证”“发现与创造”等探究过程;5)让儿童丰盈地开展“内言的外言化”;6)让探究过程成为儿童进行元认知“反思”的过程。“深度学习”的设计尤为重视如下几点:(1)学习课题具有挑战性;(2)保障“每一个儿童的思考”;(3)活跃“集体思维”;(4)教师的“点拨”左右探究的质量;(5)借助“反思”确保学习的质量。“深度学习”大体可以分为“问题把握”-自力解决-集体探究-归纳总结。

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教师的责任在于为每一个学生“真实性学习”的演出提供温馨的舞台。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课外作业要变革-重新定义“课外作业”,为每个学生开拓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天地。

要真正从“知识中心”的评价走向“素养中心”的评价阻力重重。不过,倘若能够围绕“深度学习”及其评价的实践,将其作为开发新型的“学习实践与评价”的一个出发点,将是大有可为的。其一,从“项目型学习”的设计做起,让学生获取永不消逝的经验。其二,完善“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让学生的“成长”可视化。

教是为了不教。在深度学习的课堂里,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协助学生透过自己的独特经验建构意义的引领者。

《深度学习》这本书让人醍醐灌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践行其中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才能力争培养出拥有关键能力和“21世纪型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杨妮花,中共党员,任教于河北承德第一中学小学初中部,2016年参编出版《跨文化交际教程》一书,曾发表《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游刃有余》等文章,接受《教育》期刊专访,参与“话题共议——因材施教,给受教育者公平机会”话题并发表个人见解。曾获河北省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论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获河北省教育协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延伸阅读:

杨妮花:再读《给教师的建议》,重拾教育智慧

杨妮花:观《热辣滚烫》,悟人生哲理

如何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游刃有余

做然后知,知而后做

消除“差生”从我们自身做起

一部藏着8个家教哲理的经典电影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小事例,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

纪录片《零零后》,看哭无数父母,值得所有老师、家长观看!

豆瓣评分9.6《翻山涉水上学路》,值得每个孩子观看!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