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我国每年工科毕业生超全球总数1/3 为何工程人才仍紧缺

作者:第一财经发布时间:2024-10-15

[ 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为3.55%,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 ]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新技术、新场景不断涌现,也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新需求。与此同时,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工程人才仍存在结构性问题。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

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下称“研讨会”)上,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在主旨演讲中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将迎来彻底的变革,因为它不仅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更要求教育者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新一代。

支撑产业升级的工程人才储备不足

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但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重却较低。

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为3.55%,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中国工程院2021年的咨询研究项目“世界顶级工学院建设的战略研究”报告还披露,我国每年工科毕业生总量超过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1/3,但支撑产业升级的人才储备,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明显不足。

早在十多年前,多所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都参与了一项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版;2017年,教育部提出推动高校新工科建设与发展,并在2018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这项改革也诞生了新工科建设中的“天大方案”“成电方案”“北大规划”等典型模式。但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尤其是ChatGPT的出现,工程教育也面临新的问题。

刘庆表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给予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专家。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将迎来彻底的变革,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着重培养思考与看待世界的能力。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告诉记者,在知识开放时代,大学已失去知识垄断地位,评价标准转向知识的实用性,大学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未来教育应打开学科、学习和学校边界,“现在仅仅做专业知识传授是不行了,我觉得我们教育界有这样的共识”。

产教融合下一步怎么做

如今,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培养工程人才已成为广泛共识,下一步如何破局?

在高校、企业都有过工作经历的刘庆做过一项调研,一些企业表示高校应届毕业生,一年之内的离职率高达40%~50%,主要因为他们不了解企业也不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如果学生来企业之前,能够通过实习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热爱企业,学生第一年的离职率一定会降低很多,其实也是帮助企业节省成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认为,产教融合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其重要性和意义却越发凸显。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还是研究方面,都需要产教融合。在智能时代,更需要认识产教融合的价值、意义和特点,需要从工程教育的本质、工程问题的本质以及工程的知识观角度去看产教融合。

李培根在研讨会上提到,多年前他就提出将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延伸到地方,与产业结合;让业界人士走上讲堂(不只是以讲座的形式,而且参与部分课程教学);同时,也不能因为高校内实践条件和环境的改善而忽视了与产业的融合,如果导致教育更加封闭,那样将是工程教育的灾难。

他认为,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基本上是知识导向的,这种模式呈现出收敛式、集中式的特点。教师习惯于教学生按照既有的知识,沿袭固有的途径,解决既定的问题。“现在我们需要从知识导向转向问题导向。产教融合更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发现工程或企业中的真问题”。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高级副院长Thomas Kenny教授告诉第一财经,在所有工程领域创新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是主要的驱动力,他们工程学院的所有系都达成了一项共识,即所有学生都必须修满至少36个数学和科学学分。斯坦福每年有2000名本科生,其中500多名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的25%。另外还有很多院系开始在高级研究中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并且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它们。他们学校正通过重新设计专业,减少冗余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改革过程。这些尝试虽面临挑战,但已取得积极成果。

哈佛大学工学院原执行院长Fawwaz Habbal教授强调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他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学校的基本职责是为学生提供指引和想法,课堂是一个起点,但学生们最终做的远不止于此。一般来说,他们会将研究与教育相结合, 因此许多研究工作最终也成为了教育的一部分,而这是确保教育质量走在前沿的一种方式。

就在研讨会期间,全国首个以推动大学生带薪实习教育模式为战略的基金会——集萃教育基金会宣告成立,由集萃教育基金会倡议组建的集萃合作教育联盟与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

基金会发起人之一刘庆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时代,工程教育可能不满足于传授知识,还面临如何应对未来。“我们培养的人是不是适合企业,只有企业才知道,所以我们这次特别强调产教融合”。

他说:“带薪实习教育(CO-OP)模式,通过课堂教育与工程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能够有效衔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对学校来讲,通过结合实践、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凝练产业的需求,把人才培养当成自己的责任来提供实习岗位。当然通过学生的实习,也能帮助企业定向培养人才、降本增效。“在大学四年当中,学生如果能够有4~5次的实习,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岗位体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自己、对专业、对社会将形成新的认识,就会有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