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编码物候》展开幕,科学+艺术解读生物宇宙节律

作者:北京日报发布时间:2024-09-26

春夏秋冬四时交替,我们依循自然节奏井井有条地安排生活,物候的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9月24日,北京时代美术馆《编码物候——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展开幕,来自6个国家的新媒体艺术家带来雕塑、VR互动装置、影像等多媒介作品,旨在以物候的观察方法,用科技艺术作品演绎数字与生物世界交织的生命脉动。

物候,是指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本次展览由北京时代美术馆联合专注于“艺术+科技”方向的策展人邢丹共同策划,展出15位/组艺术家作品,其中四件作品是首次在中国亮相。

展览分为“算法节律”“代码物象”“数据神迹”三个单元,从宇宙节律变化中产生新的时间感知讲起,继而探讨物质物象与数字物象的关系。在《太空永续农业》这一文献装置作品中,参观者可以大胆想象太空农业的样貌,继而思考人类是否能在太空中追求一种永恒的农业模式。

参观者也可以随时拿起手机与作品互动。瑞士艺术家马克·李的《演化推测,原型 1》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与网络装置的结合,邀请观众创造新的生物变种,引发我们对未来生物多样性的深思。艺术家在开幕式发言中表示:“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应以更谦逊的态度对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演化推测,原型 1》

曹舒怡的3D打印树脂雕塑《潜含亲缘》也许会令参观者被跨越时空的生命所震撼。作品呈现了无脊椎动物的逆行蜕变、由微生物粘液组成的钟乳石、产在粘液石中的昆虫卵、多物种共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艺术家提出了一种以人类中心主义之外的逻辑去认知我们的星球。

《潜含亲缘》

《编码物候》展览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表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仅仅是把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媒介,更要拓宽艺术的边界,让当代艺术真正参与到科技发展、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为科学发展中注入人文思想和批评性思考。”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7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金力维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