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秋分的渊源和文化习俗

作者:积山国学堂发布时间:2024-09-20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天文学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和历史渊源。

一、秋分的渊源

天文学背景: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在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使得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昼夜等长。

“秋分”一词中的“分”意味着“平分”、“半”,既指昼夜平分,也指秋季已过半。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气温也逐日下降。

历史记载:

古人很早就对秋分节气有了认知。据《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时期就已通过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其中就包括了秋分这一节气。

先秦时期的《礼记·月令》更是详细描述了秋分时节的天象、物候特征,如“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干涸”。

《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表明秋分是自然界阴阳转换的一个标志性时刻。

农业意义:

秋分是秋收、秋种、秋耕的“三秋”大忙时节。此时,大多数作物已成熟,是农民收获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冬小麦等作物的播种时间。

二、秋分的文化习俗

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 “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民间百姓也会在秋分这一天举行祭月活动,祈求月神保佑家庭平安、丰收。但由于秋分的日子每年不同,而且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 “祭月节” 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 “竖蛋” 试验。这一被称之为 “中国习俗” 的玩艺儿,何以成为 “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 “秋分到,蛋儿俏” 的说法。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 “秋分吃秋菜”。“秋菜” 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 “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 “滚汤”,名曰 “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 “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 “说秋”,说秋人便叫 “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时节天气适宜,是放风筝的好时机。人们通过放风筝来娱乐身心,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秋分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因此,秋分期间人们会特别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秋分时节,人们会吃一些应季的食物,比如秋梨、柿子等,这些食物被认为可以帮助润燥。同时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观赏秋景:

秋分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赏秋活动,如登高望远、观赏红叶等,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景色。

秋分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文化习俗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分的文化意义虽然有所变化,但其核心价值仍然被保留下来。例如,自2018年起,中国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肯定,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这一节日的设立,使得秋分这一节气在现代社会中焕发了新的活力。

秋分及其相关习俗不仅限于中国,其影响力已经扩展到了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庆祝秋季收获的节日,这些活动通常包括感恩自然、庆祝丰收等元素。这种跨文化的共鸣显示了秋分作为一个全球性文化现象的重要性。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