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重师70周年校庆 “老学长”讲述《汉语大字典》十余年编写故事

作者:上游新闻发布时间:2024-10-19

10月19日晚,“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致敬重庆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主题艺术思政课在学校校友会堂举行。重师退休教授101岁的尹从华老先生、《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成员重师老教授黎新第、扎根西部的感动中国人物重师1987级校友胡忠等校友再回重师,为现场师生讲述重师人在各行业的奋斗事迹。

他曾参与《汉语大字典》编纂

艺术思政课上,《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成员重师老教授黎新第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奋斗经历。

《汉语大字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形、音、义收录最完备、规模最大的一部汉语字典。第一版于1975年启动编纂,由300多名专家学者历时10余年共同编写完成。全书共8卷,收列单字约5.6万个,总字数2000余万字,结束了新中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

黎新第

“我是1976年在恩师赵振铎老师的引荐下加入了编纂组,当时他们需要注音方面的人才。”黎新第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讲到,当时工作组的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空调,记录文字都是用手写的卡片,开了风扇就要一只手压着卡片,不然会被吹得漫天都是。

“但那个时候没有人叫苦叫累,我们都是憋着一股劲,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智,报效祖国,不怕艰苦。”黎新第回忆,《汉语大字典》整整编写了十年时间,他们就在图书馆阅览室里日复一日工作着。

黎新第介绍,为汉字注音是非常考究的,大家常常为了确定一个汉字的发音,查询大量古代音韵书,例如《广韵》《集韵》《字书》等。实在查不到了会注明“音未详、意未详”。

因当年研究培养出的兴趣,退休多年后,85岁的黎新第还在做音韵相关的研究。

“对日常生活来说,《新华字典》就够用了,但如果做汉语的研究就远远不够。”黎新第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来说,“大字典”可以充实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展示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用精神的传承教育师生

思政晚会上,重师101岁的退休教授尹从华老先生与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同声同台,共庆学校70岁诞辰,其中来自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平均年龄仅6岁,形成了一次年龄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生日”祝福。

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时代楷模”重师人王红旭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王红旭老师曾经的学生冉羽佳今年考入重师美术学院,与多次营救落水儿童的王红旭师弟刘静军、王红旭大学老师周楠锋一起诉说王红旭的生平事迹,实践并传承王红旭精神。

扎根西部的感动中国人物重师1987级校友胡忠、全国道德模范重师2003级校友何巧再回母校,为现场师生讲述重师人在各行业的奋斗事迹。

“听了学长们的奋斗故事,我仿佛经受了一场盛大的精神洗礼,对学校产生了浓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上完这堂思政课后,重师2024级新生赵同学说,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学习,保持奋进的姿态,将来能够像学长们一样优秀,为母校争光。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周本帅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