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2026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

作者: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4-10-21

《方案》指明,按照“双核多点”架构,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全省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

为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广东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近日,广东印发《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下称《方案》),包括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20项主要任务。目标到2026年,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建设5个以上商业航天特色产业集聚区。

技术平台两手抓

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在广东南沙,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的落成宣告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精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投产运营,将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汇集南沙。

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广东有基础。

南都记者留意到,《方案》指明按照“双核多点”架构,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全省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广州、深圳打造从火箭、卫星、地面站、终端设备到应用的全覆盖产业链,建设若干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广州打造北斗产业生态城。

技术方面,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星箭制造、天地往返运输、星座组网与测运控、空天信息实时处理与在轨智能融合等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整合技术、人才、数据、资本、服务等要素,建设联合试验、协同加工、共享制造平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商业航天专利池,形成联合防御、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

有了技术,还要“沿途下蛋、就地转化”。

《方案》指明,利用现有创新平台载体,围绕概念验证、小试、量产等关键环节和配套工艺,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打通商业航天“技术-样机-产品”转化通道,鼓励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竞价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落地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多次提及深化央地战略合作,指明推动央地联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协同攻关,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粤布局,提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能力;落实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还包括支持在粤商业航天央企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优质社会资本等。  

内培外引壮大经营主体

打造商业航天供应链高地  

南都记者了解到,根据产业链划分,商业航天上游是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及相关配套设备;中游为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下游为终端应用及服务市场。传统应用场景包括通信、导航、遥感,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

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斌今年3月接受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形成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建议产业各界联手布局“星座”,建设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轨商业卫星互联网。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商业航天的产业基础,也有需求。

《方案》提到,要实施产业基础固链强链工程,发挥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火车头”、制造业“排头兵”、新材料“领头雁”优势,支持企业联合搭建供应链交易平台,打造商业航天供应链高地。

南都记者了解到,当前,广州商业航天产业已汇聚中科航宇、吉利航天等航天领域头部企业,以及海格通信、中海达、杰赛科技等国内卫星通信、卫星终端及应用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骨干企业,形成集运载发射、卫星研制和航天应用于一体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新格局。

《方案》指明,到2026年,培育一批商业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建设5个以上商业航天特色产业集聚区。

《方案》强调,扩大重点行业应用规模,对标国家明确规划的行业领域,推动通信、导航、遥感等方面空天信息融入重点行业,例如应急救援、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气象探测、国土规划、环境监测、水利水务、防灾减灾等领域;另一方面,以消费需求为牵引,不断推出新型消费产品,推动商业航天IP内容孵化、品牌授权,打造影视媒体、游戏动漫、手办模型等衍生产品。依托广东侨乡丰富资源,拓展航天大众消费应用国际传播途径。  

超前布局太空新业态

促进太空经济快速发展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1.1万亿美元。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赛道加以支持,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布局引导,逐渐在不同细分领域构筑起各自优势。

《方案》指明,拓宽太空经济广度,超前布局太空制造、太空旅游、太空安全、太空资源开发利用、太空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

金融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信贷、融资租赁等针对性金融产品,引导融资担保公司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拓宽商业航天融资渠道。据了解,当前广州市、南沙区分别针对商业航天项目的早期天使轮、成长期和成熟期,提供“南沙商业航天天使创投基金-空天同航基金-广州产投商业航天专项基金”的全生命周期融资保障,确保企业在南沙区茁壮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 张婷

相关新闻

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发布

探寻地外生命 考古太阳系 探测系外行星

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围绕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5大主题、17个优先发展方向  

“极端宇宙” 主要是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揭示极端宇宙条件下的物理规律。该主题下的优先发展方向包括: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宇宙起源与演化、宇宙重子物质探测。

“时空涟漪” 主要是探测中低频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优先发展方向是空间引力波探测。

“日地全景” 主要是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与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地球循环系统、地月综合观测、空间天气探测、太阳立体探测、外日球层探测。

“宜居行星” 主要是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其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行星圈层刻画、地外生命探寻、系外行星探测。

“太空格物”。主要是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该主题下的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微重力科学、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空间生命科学。  

发展路线图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 至2027年

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第二阶段 2028-2035年

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科研站等的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

第三阶段 2036-2050年

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央视新闻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