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Lazada身陷入“十面埋伏”

作者:蓝海亿观网发布时间:2024-11-15

Lazada的处境有点尴尬。

它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

2012年,Lazada在东南亚各国逐步上线,并迅速成为当地“电商一哥”,而它的主要对手Shopee,直到2015年,才刚刚发出一枝嫩芽。

然而,这一枝嫩芽迅速成长,在2019年就长成一棵大树,还超过了Lazada的高度。此后几年,Lazada一直活在Shopee的树荫之下,交易额仅为其一半左右。

更糟糕的是,东南亚冒出了许多新兴“物种”,不断冲击lazada的原本已经弱势的地位。

2021年,TikTok Shop杀入东南亚,依托TikTok庞大的流量,以“内容电商”的新形态,迅速跑马圈地。

在印尼遭遇一段短暂危机之后,TikTok控股了印尼最大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并持有多数股权。

从此,“TikTokShop+Tokopedia”成为了Lazada的腹心之患,逐渐取代了它在东南亚的“老二”之位。

Lazada面临的严峻处境,远不至于此。

拼多多的Temu在横扫欧美之后,也杀入了东南亚,在短暂的低调之后,近几个月持续加大火力,业务迅速遍及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文莱、泰国五国。

主打低价的Temu所释放出来的杀伤力,同样是lazada接下来必须正视的。

Lazada现在的处境,有点像战国时期的魏国。魏国在魏文侯变法之后,曾一度傲视诸侯,为一时之雄,但很快在续任君主的手上衰弱,并陷入了大国的十面埋伏之中:虎狼之秦国攻于前,后期之齐、楚抄于后,以至于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Lazada曾执东南亚电商之牛耳,如今不得不面对Shopee的超越,TikTok Shop、Temu的包抄,处境何其相似。

Lazada磕磕碰碰走了几年之后,在2016年,被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控股,在7年内,更换了4任CEO。

2024年的第二个工作日开始,Lazada更是开启了一轮大裁员。一批P8、P9、业绩3.75 的员工,也在被裁之列。他们在深圳、北京、广州、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办公地,约占公司总计约1万员工的20%。

很多商家也感受到了Lazada的衰退。

泉州商家张欣向「蓝海亿观」透露:“这两年来,我们在Lazada的单量持续减少,尤其是今年五六月份开始,许多产品几乎没有利润了,因此,我们决定不再补货了,接下来会将重心放在Shopee和TikTok Shop上。”

福州商家李华林直言,Lazada已经落后了。

“这两年来,我和我的朋友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在Shopee、TikTokShop那边可以做起来,但是在Lazada很难做起来,”他说。

深圳商家向琼军在Lazada的订单,也在持续下降,其周围朋友的情况,也不太乐观。他表示:“最近两年,一批曾经业绩不错的卖家,在Lazada的单量‘腰斩再腰斩’。”

目前,一批商家已经做好了“非利润款不再补货”乃至放弃Lazada店铺的准备。

当然,更多的商家抱着“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想法,不想完全放弃Lazada,但不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其中,而是做基本的维持,不再指望未来会有什么大起色。这批商家开始将重心聚焦在Shopee、TikTok Shop之上,并期望在新来的Temu上找到一些新机会。

商家的人心向背,让已经步履艰难的Lazada,更加压力重重。

01. Lazada商家: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张欣来自泉州。泉州人在出海时,天然“亲近”东南亚,因为在东南亚有许多泉州人或者泉州华裔,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跟很多泉州商家一样,重点布局了Lazada。

然而,近两年来,其Lazada店铺的单量持续下降,利润也越来越低了。

根据张欣的观察,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许多存量和增量卖家为了抢夺更多份额,在持续升级价格战,另一部分原因是,在Temu、TikTok等外部平台的低价进逼下,Lazada和商家都感到了压力,因此价格上暗中较劲;

二、淘宝推出了「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目前已经从大服饰扩展到全行业全类目,这意味着国内淘宝天猫商家也开始在Lazada上跟存量商家抢食了。

“这是一个糟糕的变化,我和我周围的朋友都感到有些焦虑,”张欣说。

「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于7月被推出,是由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与淘宝天猫共同发起的。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负责物流和用户运营,而淘宝天猫负责招商。商家的商品不仅在淘宝海外版App销售,还可在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旗下的速卖通、Lazada等平台上展示并售卖

近几年来,Temu、SHEIN、TikTok Shop一路高歌,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希望凭借淘宝天猫在国内的丰富供应链资源,联手阻击对手,加固护城河并拓宽市场,而淘宝天猫在国内在面临着市场日趋见顶的困境,即便连张大奕这样的元老级淘宝网红,也宣布闭店。

在这种情况下,两者联手,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张欣等Lazada商家原本面临着单量和利润双双下滑,如今又要面对淘宝天猫商家的新竞争,让原本萎缩的业务,更加雪上加霜。为此,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动了另寻“高枝”的念头。

新平台的崛起,对Lazada形成了更为实质性的冲击,尤其是TikTok Shop在东南亚异军突起之后,不少卖家明显感受到了它与Shopee、Lazada之间的此消彼长。

在Shopee与Lazada两强相争的时代,深圳商家向琼军在Shopee与Lazada之间的订单量比,往往是六 四开(6:4)或者七三开(7:3),然而,在TikTok Shop冒头之后,Shopee 的占比降为60%,Lazada的则降为10%,而TikTok Shop贡献的单量很快占了约30%。

虽然单量持续再讲,但向琼军还没有打算放掉Lazada已经好多年,毕竟“蚊子肉还是肉”

“我们在其他平台有上新产品,也会同步到Lazada上,等于多了一个分销渠道,但在Lazada上的利润变得很低了,因此我们现在很佛系,不会开广告,也不会做一些更积极的运营动作。如果我们一旦开了广告,或者了其他动作,可能ROI会有问题,最终导致亏损,”向琼军表示。

对于Lazada卖家面临的种种的问题,一位深耕东南亚多年的商家表达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首先,从源头上来看,Lazada在流量上就输了一筹,无法与Shopee、TikTok Shop相提并论,彼此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Lazada似乎急于盈利,因此在站外投流方面等方面做得不够,导致流量越来越落后于竞对平台;

第二、Lazada的人事变动得太快。Lazada在7年内,更换了4任CEO,由此牵动着上上下下的人事高频变动,上个月还在对接的账户经理,这个月就换人了,一些卖家有时去东南亚各国,要找到Lazada人来对接,往往比较难,相比之下,Lazada的竞对平台,在这方面做得好很多,他们的人员相对稳定,去东南亚线下也容易找到人,也乐于给商家提供辅导、帮助;

第三、Lazada的容错率在持续下降,对商家友好度也在下降。Lazada对商家的政策比较严苛,例如,一位商家朋友的店铺,在上个月就被Lazada封掉了。该商家销售的一款置物架,少了一个配件,被顾客投诉为欺诈,该商家提出补发或者补偿等解决措施,但还是Lazada被果断封掉账户。该商家同时在东南亚好几个主流平台销售,对比之下,Lazada的容错率是比较低。

单量下降,利润变薄,容错率下降,许多商家感到,在Lazada上做生意,越来越难了。

02. Lazada盈利,是一个好消息吗?

在2024年7月,Lazada迫不及待地宣布“实现了自成立以来(2012年)的首次单月EBITDA盈利”。

这看起来是一个好消息,然而,结合其各站点流量情况来看,这一消息对各商家来说,这并不算是一个利好。Lazada曾一度有计划被剥离出来,独立IPO,因此它很看重盈利。这意味着,未来在流量采购、站内商品补贴乃至物流设施建设等“开源”方面的动作,Lazada会变得更谨慎。

近几年来 ,Lazada的流量与其主要竞争对手Shopee的差距,越拉越大,在东南亚五国站点中,其流量都处在下风。

泰国站,是Lazada的主力大站,然而,其每月访问量仅为4133万左右,而Shopee泰国站的每月访问量达到了1.109亿,近乎构成了碾压式的优势。在马来西亚站、菲律宾站、新加坡站,两者力量对比情况,也大致如此。

同样,在人口大国印尼(约2.8亿人),Lazada除了与Shopee的竞争,还要面临”Tokopedia+TikTok Shop”(两者已合并)、Bukalapak等竞对的压力。

在印尼站,Lazada的每月访问量大约为2545万,而Shopee的每月访问量大约为1.22亿,两者依然差距甚远。

Lazada很看重盈利,意味着在流量源头的挖深、拓宽方面以及物流基础设施方面,都会变得更谨慎和保守,因为这些都是花大钱的事情。

许多商家发现,Lazada在站外采购流量的力度,越来越小。当竞对平台持续展开大补贴,搞出1泰铢,9比索、1马币等低价热销商品之际,Lazada要么没有补贴,要么力度很小,在各方面都放不开,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让各站点流量增长益发疲软,而最终被竞对平台压过了一头。

虽然近一两年来Shopee也收缩了补贴规模,但其流量优势依然存在,Lazada则要面临TikTok Shop、Temu两大年轻而新型的“物种”背后包抄和冲击。

这两个平台,在流量获取、价格竞争方面都非常激进,这无疑将给步履蹒跚的Lazada形成更大的压力。

流量是商家业务的生命之水,流量增长放缓或者下降,都可能让商家的订单下降,甚至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当然,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Lazada商家的订单量都在减少。据一些商家透露,像3C品类、或者一些需要认证才能销售的品类,许多商家近两年依然在Lazada上实现了销量增长,也有不错的利润。

03. Lazada频繁“地震”

Lazada诞生于2012年,总部位于新加坡,在很早期就获得了德国创业孵化器Rocket Internet的投资。

彼此,作为东南亚电商的先行者,Lazada放眼东南亚,所看到的几乎是一片无人开垦的处女地,美美地享受到了一轮先发优势,成为了当地电商的领头羊。

2016年4月,阿里巴巴用10亿美元拿下Lazada的51%的股权,2017年6月追加约10亿美元投资,将持股比例上升到83%。2018年3月,继续再追加20亿美元增持Lazada。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拥有Lazada公司逾90%的股份。

阿里巴巴的风格是,收购了一个公司,往往会按照自己的风格来改造公司。

这与腾讯的风格大相径庭。腾讯是Shopee背后的大股东,但选择了放手,不干预Shopee的日常运营,保留了原有的本地人才团队,因此,Shopee的本地化色彩一直很浓厚,使其在业务实施的过程中,反而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Lazada高频的CEO变动,牵了中层乃至基层的人事“地震”,于是出现了商家们衔接的账户经理经常换人,甚至找不到人的情况,对整个平台业务的开展不太有利。

Lazada一路走来,颇为不易。

当然,话说回来,在面临Shopee、TikTok Shop、Temu以及Bukalapak(印尼)、 Tiki(越南)、PG mall(马来西亚)等日益紧缩的“包围”之际,Lazada正在进行一场深度变革,包括CEO的变动,以及年初的大裁员等,都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集中资源为持久战做准备”。

我们期待Lazada能够在“包围圈”中突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海亿观网”(ID:egainnews),作者:蓝海亿观,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