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牛津&港大博士带路,跨学科还能这样玩?

作者:外滩教育发布时间:2024-10-18

众所周知,每个学科都并非孤岛,它们各自植根于肥沃的知识土壤,同时也在不断向外拓展自己的枝条,彼此交织、互相渗透。近期诺贝尔奖的归属也正是跨学科研究成果的又一力证,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跨学科俨然成为了打开未来无限可能大门的金钥匙。

01

跨学科研究

打破知识的界限

当人工智能成为当今的科技热词时,它其实早已深度融合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 “AI+X”的模式及其所孕育的人才,正逐渐成为这一变革浪潮中的焦点。

202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杰弗里·E.欣顿与美国物理学家约翰·J.霍普菲尔德。消息一出,很多人都在大胆预测,AI会不会进军到其他领域的奖项时,诺贝尔化学奖也花落AI领域,一半授予美国生物化学家、华盛顿大学蛋白设计所主任David Baker,另一半授予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AlphaGo之父”Demis Hassabis和谷歌DeepMind高级研究科学家John M. Jumper。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跨学科研究促进了各领域知识的融合与碰撞,为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研究人员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更全面地洞察问题的本质,彼此间相互学习、启发,从而推动学术研究不断发展。

跨学科研究所带来的创新价值更是不容忽视。例如,生物信息学就是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而诞生的新学科,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通过跨学科研究,科研人员能够开发出更高效、智能的技术/产品,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02

牛津&港大博士带路

打开你的跨界想象力

“从初中开始,我就对脑机接口这一前沿科技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牛津大学在读博士吕添说,这份探索欲指引着他前行,跨越学科的奥秘,探索科技与生命的奥秘。

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深度交叉的前沿技术, 吕添深知,要深入理解这一领域,就必须跨越传统学科的壁垒,将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

因此,吕添在2021年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Jan Van Der Spiegel教授的课题组,凭借独到的研究视野,他成功汇聚了一支多元化的研究小组,致力于研发基于肌肉电信号的适用于上肢截肢患者的面罩装置。团队成员背景丰富多元,包括英国卡迪夫大学材料工程硕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本科生、深圳国际交流书院的高中生以及吕添本人(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推进研究,实现了从肌电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到控制指令输出的完整流程。吕添作为该研究的核心策划者与主要推动者,最终凭借其卓越贡献,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吕添坚信,跨学科研究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只有打破学科的界限,才能开辟新的研究路径,探索出更多的潜在可能性。

你是否对某个专业领域满怀热情

却苦于不知从何开启深度探索之旅?

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和复杂的研究策略

你是否感到一丝迷茫?

别担心, 10月22日,CIS特别邀请牛津临床神经科学在读博士吕添学长携手香港大学数据科学博士、同样身为跨学科研究佼佼者的韩博宇学长,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线上讲座!

从时间规划、小组分工、数据收集与工具使用等各角度分享他们的学科探索历程,为大家答疑解惑,为学弟学妹们揭秘如何玩转跨学科研究,手把手指导跨学科研究的每一步。

回复「1022」申请报名讲座

声明:本文根据相关法规,需标为广告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