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弘扬探月精神,为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中国青年网发布时间:2024-10-27

探月工程实施伊始,就开始探索和采用新型举国体制之路。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时,探月工程又探索新的模式,面向全球征集科学载荷,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这对打破航天工业壁垒、加速航天技术创新、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探月工程自信地加大尖端技术对外开放的力度,真正做到了充分利用国外的一切有利因素,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接见嫦娥系列任务的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显示了对探月工程的高度重视。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探月精神等航天精神,大力建设新型举国体制,展志气、硬骨气、蓄底气,为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探月精神是航天精神在新时代的接续展现

以探月精神为代表的航天精神始终与中国航天相生相随、一体发展,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嫦娥六号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探月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新成就的新例证,展现了中国航天取得一个个飞天奇迹背后的奋斗姿态和格局担当,进一步坚定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对国家迈向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与决心。

爱国奉献和自立自强始终是探月精神等航天精神薪火相传的宝贵特质。几代中国航天人为了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甘当无名英雄,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搞航天必须有独立自主的志气、自力更生的骨气,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几代中国航天人始终把握历史使命,锚定前进方向,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迈得更有底气。

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要大力弘扬探月精神等航天精神,把这“传家宝”运用好、传承好、发展好,在砥砺奋进的征途上凝聚起更加磅礴绵延的精神力量。

探月工程是新型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晚、底子薄,为了集中有限的资源,尽快在一穷二白的“白纸”上书写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党中央采取了举全国之力、举人民之力的举国体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之路,为我国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进入新时代,一些西方国家又以国家安全等为由,频频对我实施筑墙、脱钩、断供,编织科技铁幕,加码技术封锁,处心积虑限制我国科技的发展。事关国家安全的航天尖端技术,中国不可能从西方得到。严峻形势表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必须继续发挥制度优势,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牢牢把握创新的主动权、发展的主动权。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月工程实施伊始,就开始探索和采用新型举国体制之路。秉承传统制度优势,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为抓手,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力图攻克航天尖端领域技术难题。

探月工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难度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任务,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全国有两千余家单位、十几万科技人员参与其中。工程强化了顶层决策,建立了全国大协作的七层次协同体系,包括数十个分系统,各级总工程师上百人,涉及信息、机械、电子、材料等近百个学科。探月工程还突显了战略科学家对决策的支持,成立了由百余位知名专家组成的核心科学研究团队。正是这些伴随探月工程成长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初出茅庐的科研“新兵”,他们共同伸出的双手,托举了“嫦娥”的一次次成功飞天。

探月工程强调综合调用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并实现了由“系统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向全社会开放项目,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各类机构积极参与,形成政府引导,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积极参与的协同创新格局。

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时,探月工程又探索新的模式,面向全球征集科学载荷,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这对打破航天工业壁垒、加速航天技术创新、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探月工程自信地加大尖端技术对外开放的力度,真正做到了充分利用国外的一切有利因素,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新型举国体制赋能之下,探月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不断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绩。中国航天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向“并跑”转变,部分领域实现了“领跑”的跨越。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航天强国,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到全面开启中国空间站建设,从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到“天问一号”迈出行星际探测第一步,一系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持续实施,推动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中国航天形成了“箭、弹、星、船、器”的完整体系。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的托举,中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

中国航天的新发展、新高度,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极大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实践证明,中国人完全有志气、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牢牢掌握推动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

青年人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争先

新时代的中国航天,是青年人大展拳脚的舞台。据统计,“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35以下的年轻人占80%以上。‘北斗’团队的平均年龄35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33岁,‘东方红四号团队’29岁,而卫星应用团队仅有28岁。”青年人在科学发展中跨越,在自主创新中攀登,为航天事业接续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与空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传承探月精神等航天精神,不断追逐梦想,一棒接着一棒奔跑,一茬接着一茬苦干。只有这样,中国人的航天梦才会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跑中,从“蓝图绘梦”最终“奋斗圆梦”。

新征程上,青年人要追求卓越、勇于攻坚,不断提升敢于斗争的血性担当。青年一代要勇于攻克“卡脖子”问题,敢于啃下发展中的“硬骨头”。在科技创新这一国际博弈的主战场,要抢占先机、直面问题,不断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而将中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逆转,但越是如此,前行路上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就越发严峻,尤其是在航天领域。我们要不断磨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强意志,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从容应对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吓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且养凌云翅,俯仰弄清音。”青年人要牢牢抓住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人生黄金时期,始终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和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专有所精,才能积蓄充分的力量、夯实牢固的基础,在工作中、在岗位上练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宽肩膀”和“硬本领”,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成绩,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托起千年飞天、九天揽月的梦想。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19年度全国优秀教师)

钱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