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工智能应以人为本

作者:河南日报发布时间:2024-09-24

□薛世君

一个人的世界可以有多大?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在自传《我看见的世界》中告诉我们,一名困顿于小小洗衣房的留学生,通过不懈努力,甚至可以引领世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潮流。

近些年最显著的技术井喷,恐怕非人工智能莫属。机器学习成为显学,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话题,AI行业成为热门投资领域,大模型公司如雨后春笋,中国也出现了“百模大战”。这背后,都离不开一位女人——被誉为“AI教母”的华裔科学家李飞飞。

李飞飞高中时期随父母赴美求学,面对家庭经济拮据的困境,她坚持勤工俭学,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全额奖学金,从此开启人生的新篇章。2009年,李飞飞团队历时多年打造的ImageNet系统正式公布。而今天诸如ChatGPT等热门人工智能应用,正是在这类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今,她不仅是斯坦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院长,更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

但是,这位世界人工智能顶级科学家,在美国留学期间,为了生计,她去饭店刷过盘子,在干洗店打过工。而在学校,由于英语不好,她甚至长时间连课都听不太懂……在《我看见的世界》中,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到顶尖科学家的经历。让人惊喜的是,一名科学家,写起自传来文采飞扬,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将多元才华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的最大看点,不仅在于家长们可以看到李飞飞的父母如何一路坚毅地呵护、支撑女儿的兴趣特长和科学梦想,也不仅在于一名生活拮据的留学生,如何一步步通过自身努力跻身学术殿堂并取得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还在于,这本书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呈现了一名前沿科学家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耕耘探索的心路历程,以及围绕人工智能各种技术突破和伦理争议而进行的深度反思。

母亲的一次手术住院,让李飞飞体会到,不仅是医疗领域,乃至在人工智能领域,“个体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如今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至,但毋庸讳言,人工智能技术的狂飙突进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和恐惧。被人工智能抢去工作的担忧、对隐私和个人尊严的威胁、无法被问责的算法、特定人群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科技巨头们AI技术缺乏透明度等,AI技术带来的社会争议和伦理困境,也让李飞飞开始审视人工智能的价值取向。

李飞飞说,人工智能不是现象,不是颠覆,不是难题,也不是特权。我们面对的是一种自然力量。它是如此宏伟,如此强大,如此反复无常,既能轻易激发灵感,也很容易摧毁一切。她认为满足人的需要、增强人的能力、赋予人的尊严,才是构建和应用机器技术的出发点。

最终,李飞飞在一次讲座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于是,在卸任谷歌云首席经济学家之后,李飞飞回归斯坦福大学,牵头组建了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不管人工智能是纯粹的科学,还是被冠以“现象”“颠覆”“谜题”“特权”“自然之力”等标签,在李飞飞眼里,人工智能是一种责任,是我们所有人共同承担的责任。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