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AI赋能“农业芯片”打造智能育种“黑科技”

作者:潇湘晨报发布时间:2024-09-12

本报记者李鑫智长沙报道

星城8月,热浪滚滚。刻着“长沙关山研发基地”字样的石碑后,千亩稻田呈现出一片浓厚的绿意。这里是隆平高科重要的水稻试验田,田间,工作人员拿起手机,同时飞着无人机,不再需要纸笔,“咔嚓咔嚓”,照片就将数据记录在“育种助手”软件中。

距离这片试验田约30公里,是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奥云”)。其打造的“育种助手”和BAISeeds智能育种平台,贯穿育种数据采集到育种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统计分析以及机器学习建模,再到育种预测的全过程,为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决策提供信息化和数据支持,缩短研发周期、节省成本。

被视为“农业芯片”的育种行业,正在进入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种业4.0阶段。作为连接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工具,金融业正加速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能力。在和百奥云的接触过程中,长沙银行积极了解需求和痛点,开保函、做信贷、找项目……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以金融活水浇灌种业振兴。

育种是艺术,也是数据科学

“长期以来,育种被视为一种艺术。”百奥云创始人王冰冰说。与自然联合创作需要非常的耐心,依赖育种家的经验,这种经验很难用文本语言表述。王冰冰解释,对育种家而言,这是一种“直觉”——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点眼光,得益于长期的积累,还要不断地复盘进步。长久以来,这些经验存在于育种家的记录本和脑海中。百奥云做的事,是把记录本变成数据库,把判断的逻辑用数字化表达。

项目契机来源于一次调研。2017年,王冰冰参与了一次隆平高科在巴西的调研,接触到一款国际种业公司的育种软件,在用户习惯、育种材料的决策分析上都有不少的亮点。“我们也能做,还能做得更好。”王冰冰说,早年前他曾在美国学习,认识到数据科学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帮助。“我们想把这个技术,尽量让育种公司能用起来,让育种更加高效。”

节约时间和田间测试成本

育种的工作周期十分漫长,测试又占了育种一半以上的精力。几万个材料,通过理论测试筛选,把最好的10%挑出来,再到不同的地方去扩大规模测试……一个杂交水稻品种,从培育到上市,至少需要6到8年的时间。

能不能提高效率?把基因数据和田间表现的数据结合起来,构建育种模型,通过模型去做判断和预测,百奥云尝试让AI参与到育种过程中。如果说,过去育种家们是“看见之后再选择”,那么现在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来进行选择——先预测再验证。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提升种质资源筛选等环节的效率,节约一到两年的时间以及大约50%的田间测试成本。

金融支持种业振兴

2021年,百奥云一次项目拨款需开具保函。截止时间日益临近,保函仍然没有着落。就在打算放弃时,长沙银行望城支行了解公司初创背景和情况后,赶在截止日前为百奥云开出保函。目前,长沙银行还为百奥云申办了“优才贷”和“科创贷”,用于公司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薪酬发放等。

如今,百奥云已经服务于隆平高科、大北农、北大荒等大型种企及多家省级农科院,还联合多家单位成立水稻智能育种联盟,并与育种单位达成深度合作,开展智能育种实践。成立六年,王冰冰明显感觉到技术认知已经建立,大模型助力科学育种正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下得到验证并优化。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