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考场优分作文选读(5)

作者:柳栖士发布时间:2024-09-14

5.求知发问,不拘于时

万物互联的时代,世界是观点与观点的交织,主流与支流的交汇,越来越多的问题得到了快速的反馈与解答,却也引发了问题减少的忧思。而我以为,求知发问,不拘于时,我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发问的能力不会更不应受时代环境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诚然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搜索引擎的更新迭代,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无疑为网络大数据的快速解答和推送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学业中的疑惑,生活中的好奇,一键搜索,详细的解答即呈现在眼前,这无疑是极好的例证。

然而无可辩驳的是,人工智能的解答是基于人类已发现并构建的知识网络,对于未曾研究或尚无成果的领域,机器仍旧束于无策,而这正是人类求知发问的意义。

求知发问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宝贵禀赋,更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阶梯。正是不断涌现而当下尚不能完美解答的一个个问题,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若非牛顿在苹果落地时发出疑问,何来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若非霍金对神秘宇宙发出思考,何来黑洞理论震惊世界?他们的问题,难以短时间内解答,更不是当时的工具、技术所能一言蔽之,而是灵魂探求世界规律与自然奥义的结果,此方为真正的求知发问——经过深思熟虑依旧难以解的疑惑,须得千回百转的思索而非一朝一夕的略过。

但今日之“悬浮世界”却使得不少人逐渐丧失着真正求知发问的能力。他们的思维在短平快的低级趣味中变得单一,他们的大脑在工具技术先进化的时代下变得扁平。他们提出的问题简单而浅薄,增长了问题的数量,却拉低了质量与内涵,导致了“问题越来越多”的假象。

对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对世界保持敏锐的感知力、好奇心和求知发问的能力。正如俞鸿儒在风洞研究领域对未知不断发问,“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亦如徐霞客对大千世界和地理奥秘不断发问,“朝碧海而暮苍梧”。唯有我们如他们一般不被钝化感官,向内探索、向外求知,坚守自己发问的能力,才能避免成为《失明症漫记》中“能看却又看不见”的盲人,能问却又问不出。

“唯有我们醒着时,天才是真正的破晓”。在物换星移不过瞬息的信息时代,我们应知求知发问不拘于时,问题并非逐减,而是随着我们清醒的大脑,走向黎明破晓。

评分:

57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