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夜骑开封,打了谁的脸?

作者:懒熊体育发布时间:2024-11-11

骑行很热,但近期最热门的骑行事件,却与骑行品牌无关。

11月8日晚,成千上万年轻人乘着夜色从郑州骑往开封,由于人数众多,挤满了郑开大道一侧道路,视觉效果夸张,得以迅速走红网络。

从事后各方反应来看,骑行品牌们乃至运动品牌们或许应该庆幸没有卷进这一事件。事情发酵后,各方褒贬不一,11月9日下午,郑州市和开封市两地交警陆续发布《交通管制通告》,在规定时间内对郑开大道非机动车道实行禁行,这一被媒体称作”大学生夜骑开封”的集体行为,被动戛然而止。

但事实是,上万人集体骑行,飓风一般引爆社交媒体,话题性十足。可车子要油碟刹还是线碟刹?骑行服要透气排汗还是防风保暖?这些骑行爱好者入门必考的选项通通无人在意。据懒熊体育了解,人群里实际不止有学生,也有郑州本地的骑行爱好者,但大部分人脚上踩着共享单车,身上穿着日常服饰,兴趣突发而至,便一路骑完了从郑州到开封的60公里。打一开始,可能本就没有骑行品牌什么事。

河南郑州,郑开大道明理路口,郑州大学生夜骑开封。

这其实挺吊诡的。美骑网发布的《2023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2023年,18-30岁一直是骑行爱好者占比最高的年龄段,大学生基本在这一区间。可当上万大学生需要骑车时,骑的都是共享单车,少有人会拿出一辆自己的车。

当然,也可能年轻人往往在毕业之后才有钱买车,才能更深度参与骑行。数据也能佐证这一说法。31-50岁年龄段骑行爱好者占比从2017年的30.03%,上升到了2023年的50.31%,而18-30岁则从56.86%下降到了36.33%。也就是说,近年来的骑行热是由中年人,而不是年轻人撑起来的。

不过这就更有趣了,这意味着一项逐渐高龄化的热门运动,却让一群消费能力欠佳,很可能不在品牌方核心受众画像里的一群人,制造出了最出圈的事件。

当然,骑行品牌缺席”开封夜骑”,或许又并不难理解,甚至很合理。

近年来,媒体热衷围观运动行业一轮又一轮热潮,从飞盘热、露营热,到骑行热、网球热,从瑜伽裤流行,到冲锋衣破圈,再到防晒衣席卷大街小巷。

运动品牌也热衷于置身这一波又一波热度,习惯用”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来弱化运动本身的竞技性,着重宣传运动鞋服的上身场景和穿搭属性,而不是功能性。进而,创造一种人人皆可参与,人人应当参与的生活新风尚。运动场被爆改成了社交场,运动服被提倡穿着去坐班。

然而,运动品牌提倡的生活方式,到底是谁的生活方式?媒体语境里一项运动流行起来,又是谁在参与?至少,从”万人夜骑开封”一事可以看到,它们很可能不属于大学生。

话甚至得反过来说,当“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主流论调后,这样的“生活”不是不属于某些特定人群,而是只属于某些特定人群,那就是精英阶层和城市中产。

一项运动,譬如露营、骑行,一种产品,譬如瑜伽裤、冲锋衣,它们的爆火往往都有相似路径。首先是行业里本身就有深耕多年的品牌,这些项目或产品长期在小众圈层里流行,被消费。相关品牌的定位和定价自然多偏中高端。

当它们走向破圈之路,流行往往伴随着分化。初期,第一波入局者往往具备一定消费能力,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头部品牌。随着市场扩大,平价品牌开始涌现,以满足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

相对而言,运动服饰更容易实现市场下沉,因为它不被局限在特定场景,而是作为穿着风尚而流行,只要体验到就够。运动项目则相反,它需要参与者持续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门槛更高,这使得运动项目及相关品牌的大众化之路更艰难。

骑行便是如此。美骑网上述报告显示,骑行爱好者车龄越长,对车辆的价位需求更高。这表明骑行是一项随着消费不断升级,趣味逐渐提升的运动,参与者以玩一把就走的心态,很难体验到骑行运动的真正趣味。

与此同时,骑行需要的投入是多少?报告显示,消费者对 8000-30000元区间自行车的购买意愿最高,达到23.45%,同时,1001-2500元区间仅占5.45%。京东数据则显示,2023年7月1日至8月10日,平台1000-2000公路自行车成交额同比增长180%,5000元以上的公路自行车成交额同比增长高达530%。报告提到,如今自行车既是代步工具,也是时尚单品。

数据告诉人们,骑行爱好者如何如何向往高端产品,现实世界里,大学生们却踩着1块钱15分钟的共享单车夜里狂奔,尽管最后被堵在路上。在运动消费分层成为趋势的当下,用时尚单品的思路去包装一项运动乃至一款产品,何尝不是城市精英“我即世界”的自我耽溺。

夜骑开封被许多人认为是类似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尔滨和小土豆等特种兵式消费现象的又一次重演,只不过这次难得有了一个运动主题的。它或许更容易唤醒当下的情绪,也显现出当下消费分级的一个明显图景:当许多运动品牌还在涨价不愁卖、行业还在逆势增长之际,省钱指南、平替、极致性价比依然是主流——只是这个主流里头的叙事和故事,无法上得了品牌的台面。

回过头看,虽然我们不知道夜骑的年轻人是不是只是玩过即弃,然后追寻下一个新潮。但确实,过去几年里,骑行等户外运动的流行,不限于年轻人,而是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年龄层和社会群体,这种趋势反映运动具有包容性,不同年龄、性别和背景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

因此,运动品牌和媒体故事,是不是也应该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社会和人群,而不是只盯着最有购买力的城市精英,而一同在这个流量场里参与的观察者们,也不应满足于标题里加上”中产”、“月薪 x 万买不起 xxx”的字眼就坐享十万加?

就像骑行市场不仅包括专业骑行品牌和中高端自行车,也包括共享单车等更大众化、便捷化的骑行服务。开封夜骑,虽然没有骑行品牌太多存在感,但也是骑行的一种特殊存在。

共享单车刚刚兴起时,被认为拯救了自行车行业;时隔近十年,当自行车行业掀起一波骑行热时,又被共享单车“抢”走了年度最热门的话题。当“XX生活方式”在都市风尚中一次次流行,或许普通人故事里才藏着更丰富的生活。无论对于品牌还是消费者来说,听腻了“生活方式”后,一种新的叙事手法,或者说包装手法的诞生,在当下这个刺激内需的环境下,确实迫在眉睫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懒熊体育”(ID:lanxiongsports),作者:彭锦,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