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探秘IFA“圣地”德国柏林:BBA遍地走,新能源车不见踪影

作者:电车通发布时间:2024-09-06

一年一度的IFA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于近期举行,雷科技报道团已经前往现场,发掘各家厂商的最新动向。展会现场汇聚了大量的前沿方案,以及在AI领域的重大突破。和MWC、CES不同,虽然近期也有不少数码领域的品牌加入,但IFA展会的主角还是家电,聚焦的是家电赛道的新技术,跟汽车的相关性其实要更低。

虽然IFA展会上暂未出现于汽车直接相关的内容展示,但作为展会的举办地,德国其实是一个充满汽车文化色彩的国度,也是汽车蓬勃生长的一片沃土。

新能源汽车时代,各路造车新势力野蛮生长,热度盖过了许多有百年造车经验的传统车企,重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夺得了新能源赛道的话事权,也有了反过来影响传统车企的能力。此前我们在MWC举办地巴塞罗那观察了一番,发现当地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很低,补能设施的覆盖严重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那么,德国柏林的马路上,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呢?

BBA随处可见,本土品牌占尽“主场优势”

只能说不愧是BBA的“家乡”,我们到达德国柏林当地的机场后,前来接机的接送车就是一款奥迪的A8L 50TFSI quattro。

这是奥迪品牌定位最高的行政级商务轿车,配备了行业公认最好的quattro四驱系统,国内售价一般在80-200万元之间。A8L还有定位更高的55TFSI和Horch(霍希)创始人版,对标的是奔驰的S级和宝马的7系产品。

这里简单提一下奥迪,这个传奇品牌的车标设计起源于1932年,四个圆环代表了奥迪、DKW、Horch和Wanderer(漫游者)这四家公司,紧紧相扣也代表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往返IFA会场和酒店的大巴来自奔驰品牌,这些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汽车公司,远不止民用车型产品序列,他们在细分领域同样是历史悠久。图片中的这辆奔驰大巴可能是奔驰旗下的高端旅游巴士Tourismo,除此之外还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打造了像OC500、Tourrider、O404、O305这样的商用车。

路上也有许多宝马、奔驰的敞篷跑车,能看得出来,这个国家是和汽车有较深的交流的。当然,酒店附近也有一座奔驰的大楼,这几天“三叉星”的标志已经彻底印在心中。

自卡尔本茨打造了第一辆具备现代意义的汽车后,德国汽车工业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凭借过硬的工程质量和技术水平,德系车在汽车行业的影响相当深远。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消费者对“德国品质”深信不疑。

虽然德国本土的小型汽车厂商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奥迪、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以及许多人很陌生的欧宝(OPEL)。欧宝在国内也活跃过一段时间,主要销售Agila等紧凑车型,如今基本没有在售车型。

这几个品牌在柏林街头可以说就是“马路上的劳模”,出场率很高,这背后也有原因。

本土品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而且德国也是汽车的发源地之一,这对当地消费者来说就是一张很有吸引力的名片,给他们支持本土自主品牌提供极大的信心。就好比国内,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许多消费者也开始改变观念,开始大力支持国产汽车。

就拿近期的数据来说,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总销量达到147万辆,大众品牌在德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11%,达到289218辆;宝马品牌实现了2.7%的增长,销量达到114690辆;保时捷品牌增长了19.2%,销量达到21885辆。奥迪和奔驰虽有下跌,跌幅不算小,但2024年上半年销量分别为104164辆、126874辆,几家德系巨头占了总销量50%以上,BBA站稳一线豪华不是没有道理。

浓厚的汽车文化也是德系豪华汽车生长的温床,需要知道的是,BBA背后各有一个特别的高性能部门(奔驰AMG、奥迪MTM、宝马M GmbH),每一家在其历史中都有某种形式的赛车队。比如1954年梅赛德斯的第一支一级方程式车队、上世纪80年代的奥迪B组拉力车队,还有宝马的各种房车车队,这些车队在各个知名赛事当中都拿到过傲人的成绩。

看似德系豪车与赛车挂不上钩,但许多民用车采用的技术,都是车企通过各种赛事验证、下放并量产的,豪华汽车就是车企对这些赛事级工程技术的体现,并以高性能和高品质担保。品牌价值也在诸多赛事中沉淀,百年时光就是这些豪华品牌最能打动有钱人的地方。

不限速公路和高性能汽车文化的存在,大排量高性能跑车盛行,奔驰的AMG、宝马M系列、奥迪RS系列,都是经过特化,追求更高速度和操控境界的公路车,受众更加广阔,BBA以及其它跑车出镜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所以,BBA以及其它德系品牌在德国街头的流行,就跟柳州满大街五菱车差不多,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德国品牌在当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汽车制造和这个国家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换个角度想,德系车的盛行,恰好是当地市场对品牌和产品高度认可的一种表现。

缺少“土壤”,新能源汽车难以生长

前面介绍了德国汽车制造,以及为何BBA会在当地如此流行。这些都是基于燃油车的角度来说的,新能源汽车的状况截然相反,德国柏林街头的新能源车其实很少。

新能源汽车普及需要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补能设施,这是一个先有鸡再有蛋的问题,中国早期新能源汽车先行,但由于没有对应的充电配套支持,车企根本无法投放到市场销售,消费者普遍抗拒和不看好,一切皆因充电设施。

为新能源汽车创造一个理想的使用环境很难,国内持续大规模投入充电网络建设多年,还没达到媲美加油站的程度,可想而知有多难。2019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将投入35亿欧元用以扩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预计到了2030年时,德国将拥有700万-1000万辆电动汽车以及100万个公共充电桩。

根据Chargemap的数据,作为德国的首都,柏林目前拥有超1700个充电站,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但对于当地约7万辆的电动汽车来说,充电站的基数实在难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的日常使用。

我们还关注到,有的特斯拉车主自带充电枪,通过路边的交流充电插口给车辆慢充,电费约为1欧元/千瓦时,还要额外支付高昂的停车费用。部分地区性的服务商可能会提供一些更有吸引力的条件,比如杜塞尔多夫市的电力公司提供的套餐,停车月租为3欧元,交流电为0.47欧元/千瓦时。

部分车企也会针对电动车用户提供套餐,总体来说电动汽车的出行成本还是要比燃油车更低一些,但是充电的补能体验远不如燃油车,是当下无法忽略的事实。

另一个可能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当地汽车文化决定的。

电动汽车销售方面,一般来说也有当地部门的补贴推进。按照原计划,当地居民购买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可以获得4000欧元的补贴,而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获得3000欧元补贴,这些补贴由当地部门和车企各承担一半。

只不过由于财政预算出现缺口,原计划实施到2024年底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计划,被迫在2023年12月提前终止。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售价普遍更高,现在在德国买新能源汽车并不划算。

和汽车文化有关的原因是,他们的汽车文化中没有电动汽车的存在,当地对燃油车和燃油车制造技术更加推崇,不限速公路上,燃油车容易跑出更高的车速。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自然没有想象中的高。

很显然,以目前德国柏林的环境来看,还没有适合电动汽车普及的“土壤”,当地有关部门没有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充电网络的覆盖还不够完善,新能源车在德国柏林街头“水土不服”,推迟燃油车禁售节点,争取更长的过渡时间,倒也不难理解了。

不过我们还认为,德国柏林电动汽车少,和产品力表现一般也有直接的关联。

技术理念双落后,“本地人”压力很大

说到电动汽车,海外消费者的选择其实十分有限,大概就是BBA、特斯拉、MG等布局了全球车型的品牌。近两年国内自主品牌出海小有成效,出海了不少车型。我们在柏林街头看到了蔚来的体验中心,附近也有一家比亚迪旗舰店准备开业。

蔚来体验中心中的主销车型有ET7、ET5t、EL6(国内版ES6)、EL8(国内版ES8),除了EC系列外,基本都覆盖到了,店员也在做补能体系和产品方面的营销工作。其中EL6的当地售价为57750欧元(约合人民币45.48万元),比国内贵,但对比同在德国销售的奔驰EQC(400 4MATIC版 71281欧元)和特斯拉Model Y(42990欧元起),其实有更大的竞争力。

基于NT2.0的平台特性,EL6标配了双电机动力配置,蔚来的内饰和整车做工不逊色于这两款车型,智能化也更符合一款新能源汽车的设计。

许多传统车企的“油改电”转型,本质只是换了一套驱动系统的“燃油车”,空间利用效率低下,综合性能一般,智能化也远远被各种造车新势力甩开。BBA虽然有在加紧研发适配纯电动车的新平台和智能化体系,但目前都是一块“大饼”,至少要等到2025年才会陆续落地,转型动作的确有,只是太慢了。

在国内,BBA的新能源产品也频频受挫,还不得不加入价格战内卷,双重内耗。

事实上奥迪等品牌在几年前就开发出了类似代客泊车的先进技术,只是传统车企毕竟是个大体量的公司,许多前沿技术开发出来后,要更多去考虑稳定性、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决策过程会很长,并不像造车新势力一样说走就走,用市场反馈积累经验。

这也就导致传统品牌与新兴造车势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距离被进一步拉大,智能化软硬件储备匮乏,在电动化上举步维艰,是传统车企们的现状。因此,为了加速转型,传统车企开始和中国品牌加深合作,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平台,以及软件技术,大众和小鹏的案例依旧历历在目。目前德国柏林街头还见不到小鹏汽车,但与大众的合作,也意味着小鹏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德国市场。

比亚迪在德国市场的销量技术虽然较小,但增速很快,2024上半年在德国卖出1202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427%。毫无疑问,国产品牌出海,也在给德国本土的品牌“上强度”。

从布局来看,德国的汽车品牌还没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拿出更多实质性的行动,从一些新闻报道也可以得知,他们甚至还在坚持开发内燃机。

但无论如何,电动化这条赛道通向了未来,BBA必然不会放弃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宝马最新的iX3、i5在欧洲市场甚至能跟特斯拉Model Y“掰手腕”,能够看到他们在新能源的决心,只是我们认为,只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新能源时代的迭代速度太快,传统车企还要通过各种办法缩短与新势力的距离,包括但不限于“反向合作”。

可能再过几年,外国的汽车市场也会迎来大洗牌,不知道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又能否在竞争中维持优势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车通”,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