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嘉豪
12月25日—27日,“鲲鹏图南 湾心筑梦——媒体南沙行”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举办,全国各媒体记者走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越秀iPARK粤港智谷、广州港南沙港区等地,感受这片开发热土、滨海新城的勃勃生机。
“我们的AI眼镜可以一键录音并形成会议纪要,还具备同声传译功能,可将内容自动转译成上百种语言。”在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该校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广州元交互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郭伟钰向记者展示公司推出的智能穿戴产品,“产品目前有基础款和时尚款,搭载了由团队基于LLaMA模型开发训练的大语言模型。得益于定制麦克风、高密度电池等方案,眼镜的重量约20克,佩戴起来和普通眼镜一样舒适。”郭伟钰介绍,在学校的帮助下,公司现已获得约500万元融资,产品将于明年上半年量产。截至今年11月,港科大(广州)师生创业项目已注册公司超60家,其中29家注册在南沙区,涉及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科技领域。学校还与广州产投集团合作推出10亿元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与多家直投基金建立合作,助力创新企业成长。
合作办校,地点为何是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区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和港澳地区的枢纽性节点。《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等5项重点任务,这与港科大坚持原创、研以致用的导向和需求相契合。“选择南沙,对港科大而言也是一个机会。港科大的发展、大湾区的发展都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介绍,在广州市政府的邀请支持和港科大先期在南沙建立霍英东研究院的基础上,港科大(广州)在多方支持下建设起来。
由越秀集团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越秀iPARK粤港智谷是南沙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重要平台。该园区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现有58家企业入驻。《港人内地生活小百科》《落实〈南沙方案〉懒人包》《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园区里,各类手册摆在会议室、办公室和公共空间里,便利多地在此开展合作,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企业经营、湾区情况等。打造“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科创产业生态链,南沙的努力既在宏观处见于引才搭台,也在细节处见于爱企留才。
12月20日,南沙港区集装箱累计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成为继上海港洋山港区后第二个年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的单一港区。最近正是“车厘子季”,12月13日,搭载1.1万多吨智利车厘子的“克里弗德马士基”轮靠泊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码头。记者了解到,在海关等部门协同下,新鲜车厘子从卸船算起,最快2小时就能到达集散市场。广州南沙国际冷链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崔彦伟介绍,位于南沙港区的南沙国际物流中心现已建成3栋临港大型冷库,总库容约23万吨,是进境肉类、水果等产品的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和公用型保税仓,“本季将有12船车厘子在春节前陆续到达国内市场,接卸量将占中国车厘子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英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进入南沙区政府门户网站,首先弹出的是文字选择界面,这是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战略定位的一处直观体现。网站首页,“投资南沙”被作为一大板块设置在导航栏的靠前位置。对应页面里,各项投资政策按国家、省市、本地3个层级梳理整合,投资环境、投资流程和服务机构等信息模块清晰呈现。在2024年南沙全球招商引智大会上,总投资额超1200亿元的100余个项目及多项招商引智成果落地南沙。
“创新是南沙的底色。南沙正从地理几何中心加速转变为经济功能中心、服务中心,开发建设厚积薄发,有活力、有潜力。”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欧阳健华如此介绍南沙。行走南沙,记者所感是建设十分繁忙、潜力逐渐释放。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湾区之心”南沙正以行动将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