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高校AI新玩法:大学老师数字分身闪亮登场|中原力量 数启未来

作者:大河财立方发布时间:2024-10-1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10月12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河南师范大学见到了数字分身——“虚拟老师”。“大家好,我是基于智云框架的无线传感网虚拟组态仿真课程的主讲人赵晓焱。”这位虚拟老师,从动作、神态到嗓音,都与真人无异。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士斌介绍,该技术通过采集教师的视频和声音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与教师形象、语音、动作高度一致的数字分身。

数字分身

你的老师成了数字人

未来将实现助教24小时不下线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像生成和修复。”王士斌介绍道,教师数字分身项目就是他的主研项目之一。他表示,传统录课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师录制课程时表情僵硬、经济开销大、内容无法随时更新等。而数字教师分身技术则能够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当教学内容发生变化时,只需提供新的讲稿,即可快速生成新的教学视频。这一创新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视频的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

王士斌透露,下一步该技术将充分赋能河南师范大学的教学实际,数字分身将形成24小时线上助教,为学生答疑解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这一技术引领各个领域的发展。而教育领域,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领域,更应该走在前列,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王士斌说。

推进“量身定做”式科研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王士斌教授还有双重身份。除了做科研,目前他还担任院系的创新创业主任,主要负责与高校、政府及企业对接,推动师生科研成果向经济社会转化。他表示:“科研人不能只在实验室里待着,要学会走出‘象牙塔’,了解市场才会做出社会需要的研究,才能真正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据悉,数字教师分身项目是该学院与深圳方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生成式教育研发中心的重要成果。随着高校发展战略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他们与方直科技一拍即合,共同探索AI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点。

除了数字教师分身项目,该学院还在其他多个领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例如,在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方面,他们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发了一系列教育产品,如智慧阅卷系统、移动教育平台等。在工业领域,他们与北京地铁、焦作煤矿等企业合作,解决了地铁轮轨健康预测、煤矿工人高精度定位等问题,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3年,我们深入合作了13家企业,不仅共同建立了研发中心,还针对半导体、通信、医疗等多个领域的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攻关服务。”王士斌表示,高校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应更加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他们通过成立研究团队、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落地应用。

近年来,该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17项,横向项目24项,项目经费近4000余万元,学院还荣获了多项省级科技和教育成果奖。在科研方面,学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6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4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03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5项。

面对科技浪潮:教师的未来在哪里?

责编:陶纪燕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