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远古华夏权力更迭:禅让落幕,传子登场

作者:会回关的帅蜀黍发布时间:2024-10-20


(一)禅让制的典范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末期,尧作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年岁渐大之时开始寻找继承人。尧有儿子丹朱,但丹朱品德不佳,爱与人争吵,被尧果断否定。众人又推荐管水利的共工,尧深知共工只会做表面工作,心有他想,也未采纳。于是尧继续物色合适人选。后来,四岳一致推举舜。尧听闻舜的事迹后,决定对其进行考察。

尧先赐给舜很多钱财、粮仓、房子、牛羊等,想看看舜在面对后母和弟弟时会如何应对。舜的生母早逝,后母很坏,弟弟傲慢。后母让舜补粮仓顶时放火,舜用斗笠跳下安然无恙。后母和弟弟又让舜淘井并扔石头想活埋他,舜通过挖洞逃脱。此事传开后,众人皆知舜的人品。尧也认为舜品德好且能干,于是将首领之位传给舜,此为 “禅让”。

舜得到权位后,和普通百姓一样劳动,受到众人信任。尧死后,舜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但部落成员都拥戴舜,有纠纷找舜仲裁,歌手歌颂舜。于是舜最后接替了尧的职位。尧、舜的 “禅让” 成为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权力交替典范,体现了原始社会末期选贤任能的制度特点。

二、禅让制向传子制的转变

(一)启的继位

禹治水成功后,在当时的社会中威望极高。禹原本按照传统禅让制,先举荐皋陶为继承人,可皋陶早逝。接着禹又举荐伯益。然而,禹死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禹的儿子启直接继承禹位,并称王号,建立了夏朝。

有扈氏对启破坏 “禅让” 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承认启的统治者地位,起兵反对他。据记载,启以 “恭行天之罚” 的名义讨伐有扈氏。双方在 “甘” 这个地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关于 “甘” 的具体位置,有多种说法,目前比较被认可的是在荥阳地区。这里是双方势力范围的邻接处,也是战略要地。启作为夏朝的君主,拥有强大的资源。而有扈氏虽有反抗之心,但在实力对比上处于劣势。最终,有扈氏被打败,其族众被沦为牧奴。

经过这场斗争后,“禅让” 制就被废除,“王位世袭” 制便开始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从此,政治权力由 “传贤” 变成 “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逐渐形成,这为王位世袭制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禹在治水过程中积累的威望和权力,也为启的继位创造了条件。启继位后,通过对有扈氏的战争,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确立了王位世袭制的合法性。

三、大禹治水的传奇

(一)治水功绩

禹为治理洪水,在外奔波八年,期间为公忘私,三次经过自家门口都没有进去。他以水为师,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治水方略,通过疏通河道,排洪入海。在治水过程中,禹还发明和使用了不少先进的治水工具,如用 “准绳”、“规矩” 等勘测河势地形,作为疏川导滞的依据。

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他 “尽力乎沟洫”,建立起了变水患为水利的排灌系统 —— 沟洫制度,大大有益于农业的发展。据记载,在距今大约 400 至 5000 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不少的沟洫,这些沟洫形制的结构、建造的技术都比半坡遗址中的有很大发展和进步。禹平治水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除了开沟洫排灌之外,还利用了地下水源。相传 “伯益作井”,协助禹平治水土时担任掌管山林鸟兽的虞官,为解决水草问题开凿水井。

禹的治水功绩被后世歌颂并夸大为战胜洪水的神人。在《诗经》中有大约六篇与大禹相关的诗文,虽然只有一篇提到 “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能和神力沾上些关系,但其他诗句里的大禹更像一个实实在在的凡间英雄。众多文献记载中,大禹以治水而闻名,最终得了舜的青眼得到 “禅让”。

(二)战争与社会变革

禹时曾同苗族进行过战争,获得大胜,苗族被迫退回南方。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民族的分布格局,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有了剩余,战争中的俘虏不再像过去那样随便被杀掉,而是被当作奴隶来从事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绝大部分归奴隶占有者所有。这一变化标志着社会阶级的初步形成。同时,相传禹的时代,用铜来做兵器和生产工具。尧舜禹时虽已会利用铜器,但铜器的普及率还没有超过 50%。山海经记载了各地玉石、金、银、铜、铁、锡等矿产的分布情况,其中记载的产铜地点西山有 3 处,北山有 11 处,中山有 11 处,而南山、东山都是 0 处,表明北部、中部与西部是中国较早会利用铜制造生产工具与器皿的地区。

2002 年在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公元前 1900 年的青铜鬶残片,在 60 年代,陕西长安客省庄的发掘中,发现这里公元前 2100 年前后的陶鬶具有明显的仿金属器的形态。虽然我们至今没有找到大禹铸九鼎的实证,但现在已有了铜容器的冶铸是基本可以肯定的。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九鼎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也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008年7月29日,北京

四、我国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重大历史变迁

从尧、舜 “禅让” 这一原始社会末期选贤任能的典范制度入手,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品德高尚、能力出众者的推崇。舜在面对重重考验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品德,最终获得了部落成员的认可和拥戴。

随着历史的发展,禅让制向传子制转变。禹治水成功后积累了极高的威望,然而在其死后,儿子启直接继承王位,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度。有扈氏的反抗虽体现了对旧制度的坚守,但最终失败,标志着王位世袭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一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形成以及禹在治水过程中积累的权力都为传子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大禹治水的传奇故事更是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禹在外治水八年,为公忘私,采取科学的治水方略,建立了沟洫制度,大大有益于农业的发展。同时,禹与苗族的战争不仅改变了民族分布格局,还推动了社会阶级的初步形成。相传禹的时代用铜做兵器和生产工具,虽然铜器普及率不高,但已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大禹铸九鼎更是象征着王权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的统一昌盛。

总之,从禅让制到传子制的转变,以及大禹治水等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