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年度第一扎心剧,中产焦虑「浓汤宝」

作者:凤凰周刊发布时间:2024-09-20

又一部现实题材影视剧《凡人歌》被骂出了圈。

每个在大城市生活的人都能找到不同的角度骂它。有人说它是贩卖中产焦虑的悬浮烂剧,剧里人均月薪两万,和凡人毫不相关;

也有人说它是记录现实的恐怖片,看剧里的人打工加班像是在照镜子。

我妈看了三集都替我焦虑:原来大城市现在这么难混。

这剧最大的特色,就是现成的热门话题成了它的流量密码,剧情包括但不限于:

中年裁员危机、大厂加班文化、二孩妈重返职场、中产滑落送外卖……编剧精心设计,把话题性直接拉爆。

无论你是谁,只要你上过网,总能碰到一个似曾相识的热搜桥段。

来自热搜的现实主义

十年前要提起现实主义,可能属于鲁迅、老舍、余华,或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巨匠的文学风格。

现在影视剧里的现实主义,变成了短视频平台和公众号里的爆款复刻。

中年的失业危机、女性重返职场的多重阻力、工作选稳定还是高薪、年轻人卷还是躺、忍耐加班还是整顿职场……

《凡人歌》里的社会话题看起来太眼熟,像是从热搜上刚抄下来的。

以前编剧还会被批评没上过班,而现在的编剧,只要会上网就可以。剧里的三个不同的家庭/情侣,汇集了网络上一线北漂、沪漂、深漂能遇到的八十一难。

最典型的是王骁殷桃饰演的这对夫妻,开局遇到的就是一个大裁员。

还好是他裁别人,紧接着而来的是各种事业风险,什么老板跑了、融资黄了、期权变废纸了,小心翼翼的男主角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你在互联网上刷到过的职场雷点。

过去每天喝下午茶发朋友圈的贵妇艰苦求职,工资职级双双降级。

不仅面临事业有成的老同学的灵魂拷问,今日的面试官兼未来上司竟是昔日下属,千言万语,归为一句狗血的尴尬。

月薪三万她老公,平时去哪里都有钱有面的VP副总,失去存款时也不得不考虑一下中年失业的“铁人三项”——快递、外卖、网约车。

另有一对旨在探讨体制内外稳定低薪和不稳定的高薪孰优孰劣,还有一对聚焦年轻人的工作观,躺平追旷野还是内卷向上爬。

三分讲婚恋,七分聊职场。《凡人歌》就像是近些年互联网上关于大城市生活的一锅焦虑浓汤宝,浓缩就是精华,每一集都能精准戳中你的痛点。

片方自己也不含糊,直接亲切地管看剧的各位叫工友,直接班味儿熏天。

人物的职业设置上,也是涵盖大厂与体制内外,中小民企高管/一线员工,办公室的人力总监/专员,全职主妇和职业月嫂。

把一线城市常见的职业从脑力劳动排布到了轻体力活,辐射面极广,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最大限度刺激观众共鸣,总有一行的辛酸能够击中你的痛点。

这部剧班味儿浓到,情侣和夫妻夜话也都是聊工作,王骁睡前教重返职场的人力经理殷桃用飞书,两人分享工作压力抱团取暖。

更夸张的是,他们的家庭聚会就像一场集体复盘。谁升谁降,有什么风险,怎么规划,大家开个会brainstorm一下。

但凡现实里你个人职业规划稍微有点不清晰,都会被剧里内卷精英那隽的一席话给问住:

第一,要清晰地认识自我价值,你的核心卖点是什么?

第二,工作这么多年,成绩是平台给的,还是能力得来的?

第三,要有破圈心态,成为复合型人才,有跨行业的底层能力吗?

刚刚因为看到剧里角色主动消费降级,买衣服去不起大商场而跟角色共情的观众,一不小心就会变为“别人的绊脚石、社会的累赘、永远没有未来”的人。

北上广没有生活,只有职场

在《凡人歌》里,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外地人在这没有生活,只有职场,所有的人际关系,也都随着职场的兴衰而兴衰。

你见不到他们眼中的城市四季,也看不到任何人周末去白塔寺亮马河或任何地方citywalk享受生活。

他们的生活两点一线,上班在CBD,下班地铁或开车直达出租屋。

每个人在镜头下都面黄肌瘦,班味十足,有股被工作掏空的疲惫劲。

在这部剧里,所有的感情线,也都是围绕着事业线来发展,因为但凡你想要在一线城市扎根,首先就要面对一场生存之战。

在这个前提下,哪怕一些看起来不合理甚至有些极端的婚恋价值观,在剧里都合理了起来。

那隽晓悦,这对小情侣本来是《凡人歌》里唯一看着轻松加愉快的,不过看看那隽,有时血压就上来了。

卷王之王那隽,几乎是《年会不能停》里的天选班奴马杰的翻版,大厂精英,主动加班,住在公司都是基本操作。

明明没什么社会时钟压迫他,自己给自己套枷锁,三十五岁之前的人生被他规划得明明白白,“换房、结婚、生娃、升职”一个都不能少。

也就因为想要这些,“步步为营”的那隽不到三十五就甘愿被高薪绑架,加班加到很少有空陪女友。

剧集前半段唯一一次的户外休闲,京郊露营,还是那隽找领导报备,晓悦辞职才得以成行。

样貌好性格好啥啥都好的三好女友李晓悦,那隽不珍惜,非要拉着对方一起卷。

俩人吵架纯聊工作,不聊感情。他加班,她不悦,她辞职,他不喜,就这样缠缠绵绵,吵了又和好,和好又分开。

剧里的另一对价值观不同的已婚夫妻,可说是掀起了剧里剧外的一场腥风血雨。

沈磊和谢美兰,这对本是学生情侣,一起到大城市生活,生活的磋磨让他变成了月薪八千的清苦公务员,她变成月收入至少两万却依旧不幸福的绝望金融女。

原因是谢美兰妈妈之前因病去世,治病掏空了两人的积蓄,经济和眼界的巨大落差外加沟通不畅让他俩处在离婚边缘。

剧外的观众都快为他俩打起来了,有人夸谢美兰成熟清醒,也有人说她物质拜金。

有网友认同沈磊“没什么用”,持反对意见的说他是相亲市场的香饽饽。

一个词形容谢美兰演员陈昊宇的表演状态是”死人微活”,谢美兰在故事一开头就失去了存款、唯一的亲人和体面生活的希望。

当沈磊终于忍无可忍问她到底想要什么,她的回答是:

我想要一个可以养孩子的房子,我还想要一辆可以接送孩子的车,我还想给我的孩子买吃的买玩的,我想要我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我都不用一笔一笔地算那个钱。

为了在一线活得不那么费劲,能更轻松地拥有房、车、娃,谢美蓝的生存策略,就是变得更现实。

把价值观差异巨大、经济基础也不匹配的两对儿放到一起让他们尽情冲突互相伤害,由此制造社会议题让大家讨论,也是这部剧的热度来源之一。

从原著标题《我不是废柴》到电视剧名字《凡人歌》,其实都可以看出作者和编剧似乎想从现实角度试图给打工人一些抚慰。

不是废柴注定能够触底反弹,李宗盛的《凡人歌》里唱:“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闲。”

剧情的跌宕起伏,简单点说就是看主角们被生活扇个巴掌再给个甜枣,趁他们不注意再扇上几巴掌。

现在看来,甜枣都是他们的,巴掌倒是扇到观众脸上了。

「现实恐怖主义」

正如我们开篇所说,这部剧最大的特点,是新闻热点集锦:大厂蹲坑计时器、00后整顿职场、被裁员如何反击、北漂相亲现状、职场性骚扰、35岁职场危机……

演员演技在线,细节处如此写实,按道理这部剧实在无可挑剔。

问题就在于,看似每个事件都透露着真实,但一个接一个的打击集中发生在这一小撮人身上,就显得过于drama。

殷桃在剧中饰演的沈琳重返职场时,走到哪里都能遇到老同学和前同事。

去面试,发现人事经理是自己过去的下属,拉下面子找老同学求职时被另一个关系户误会+穿小鞋,去做月嫂雇主是被自己亲手辞退的员工。

一套操作下来,一年下来打三份工,遇到熟人的概率高达三分之二。

剧里也没出现过一个正常的公司,个个都是麻雀虽小,五毒俱全。不是上司性骚扰就是在搞女性歧视,要么关系户横行,要么PUA员工强制加班。

真实的生活倒不会这么极端。

就我们个人的北漂经历来说,氛围正常的公司也并非不存在,许多失业的中年人也没有真的沦落到啥坏事儿都砸头上了。

对于真的在一线生活的人来说,《凡人歌》这碗汤甚至有点过于浓郁,以至于无法下嘴了,同事张姐就因为不想面对如此密度如此之高的打工糟心事儿,而拒绝了参与这篇稿子。

影视剧里的现实让人喘不过气,它在渲染“中产失业”的苦难同时,却没有给出解法。

只留下一个作为内卷反面的李晓悦,以一己之力挑战内卷、家庭重负,在六个人中显得势单力薄,也没啥说服力。

事实是怎样呢?

二本毕业的普通女孩和985理工男真的不配接吻吗?想要在大城市生育就一定得年薪百万吗?卷不动了从大城市安全撤离不可以吗?

禁锢我们的到底是我们的思维,还是现实本身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人歌》的现实主义,就是把现实中的drama事件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网友所说的“现实恐怖主义”。它是现实,是热搜里的现实,新闻里的现实的再现,但是又不是每个人亲身经历的有血有肉的真正现实。

许多人看《凡人歌》品出了些许生活的醍醐味,恐怕也是源自背后真实素材和新闻事件带来的共鸣,而不是剧集本身的立意和设计带来的。

毕竟,谁没有过过“慌慌张张,为了碎银几两”的日子呢?

热搜式现实主义再现,试图最大程度、最大面积地激发观众的共鸣,提炼出来的最大公约数,说到底还是工业味儿重了一些。

但现在的大家,不都是腻了预制菜,更想多吃点有锅气的手作食物不是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ID:phoenixweekly),作者:汽水,编辑:米利暗,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