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个人翻译】一瞬辉煌 - 序

作者:鏡紫苑_Channel发布时间:2024-10-28

原作:A Nervous Splendor - Vienna 1888-1889 by Frederic Morton
译:紫苑(Kirishiro_Lucia)
主观,业余,一切仅供参考,欢迎勘误。
这本书是音乐剧《鲁道夫 -梅耶林韵事-》的原型,严格来说是灵感来源。许多音乐剧曲目所讲述的剧情/维也纳社会风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应的讲述。依照个人喜好选择了卤豆腐和玛丽当封面,但这不是一个完全关于奥匈皇储的故事。


这本书是1888年7月至1889年4月的维也纳生活切片。这是一段极其有限的时间,然而书写历史本身就是在无限的现在与过去之中框定出有限的工作。在我看来,通过关注这段短暂的时光,我们更能揭示许多它的深度、细节和每一个微小的日常。在这段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寻找这座城市的脉搏:平等地关注那些细小的颤动和巨大的冲击。从多瑙河的一段弧线开始,我试图追踪它的局部震动,它曾回荡在世界各地,并最终雷鸣般轰然进入我们的世纪。

所以,为什么只有这十个月?因为我认为他们代表了一个分水岭,此时西方文明的梦想开始戏剧性地出错,然而失败本身却隐约蕴含着天才的光芒。数不胜数的事件,它们的背景和那些甚少受到关注的脉络引发了我的兴趣——我必须坦白,其中恐怕也包括许多我并没能在这本书里提到的故事。

1888年秋日的某个早晨,一位时年23岁,名叫“伯恩哈德·曼德尔鲍姆”的模具制造商在维也纳郊区的某间地下室里将最后一台车床推向它的位置,并且开设了一家生产人造珠宝的工厂。而我是伯恩哈德·曼德尔鲍姆的孙子,在我的童年中,每当我看到父亲公司的信件开头时,那个秋日的景象就会在我的脑海中开始放映:"伯恩哈德·曼德尔鲍姆父子的公司,成立于1888年。"

成立于1888年。正是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小小的奇迹。在20世纪30年代,这家工厂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但在我的祖父伯恩哈德的领导下,它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壮大。托他的福,工厂在整个大萧条期间蓬勃发展。五十年来,它一直是我们整个家族赖以生存的骄傲,一颗诞生于我们之中的明星。但我的祖父,究竟是怎么在1888年将它凭空创造出来的呢?

后来在小学里,我了解到这样的奇迹曾经相当普遍。老师告诉我们,1850年之后的几十年在维也纳被称作“奠基时代”,在那时候,皇帝修建了梦幻般的环城大道。其他奥地利人,无论是平民还是伯爵,都在进行着巨人般的工作:他们铺设铁路,竖起烟囱,快速地让这座巴洛克时期的帝国走向了现代。

当然,在那场宏大的时代戏剧中,我的祖父也不过是一个边缘角色。但对我来说,他确实是一位奠基者中的奠基者。日后我移民到美国,成为了作家,我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年轻的伯恩哈德·曼德尔鲍姆站在所有伟大的同时代人的背后,他们一起建造的远非仅仅工业而已,更是时代的气候和风向:这些人在九十年前,早已开始酝酿我们如今的思想的气候和风向。在那个被满载思乡之情的怀旧迷雾所笼罩着的维也纳,他们也许在人行道上与我的祖父擦肩而过,而那座城市本身,也早已处于无数的镜像之外,仍然散发着久久难忘的光芒,看上去既轻快又惹人迷茫。

我不住反思,在看待他时,我是否将我的祖父放在了一个过于复杂的框架中?毕竟他不是一名华尔兹舞者,不是哲学家,更不是企业联盟的头目。他为追求一个并不宏伟的愿景而从加利西亚去往首都,建设一座工厂,追寻一个欣欣向荣的、稳定的、能够安居的事业,只为谦逊朴实地在此地生活。而我,他的孙子,如今望向的却是哈德逊河而并非多瑙河,正用着一种他并不认识的语言、一个他大概永远也认不出来的名字书写他的故事。

或许也正如本书试图说明的那样,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伟大的成就终将以讽刺的形式结束。然而我依旧希望我的祖父能够凭借他在逝世后才获得的事业成功,跻身那1888年的伟大开国者之行列。这些书页——是他播撒下的种子所结出的种子,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希望它们能够为我们所有人,在漂流过这段漆黑的历史时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蓝图。


F.M.

译注版:https://thegatesofsolstice.notion.site/12794e40aa6580dfb980ca80754fcef8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