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如何让2.97亿中国人,有尊严地老去?

作者:笔记侠发布时间:2024-11-13

1个月之前,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亿人,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亿人,占总人口的15.4%。

简单说就是有将近3亿的中国人,已经老了。而且中国正在加速成为超级老龄化国家。

根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预测:到203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会有4亿,占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到了2053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87亿的峰值,等于3个人里就有一个老年人。

这意味着什么?

人老了,身体上就会有各种大小毛病,甚至有些老年人开始失能和重度失能,就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也得有更多的人去照顾他们,这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感到“压力山大”,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照顾好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这是我们不得不想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这篇,我们还是把目光转到东边邻国日本,去向这个已经老去的邻居取经,看看他们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怎样调动全社会资源,去应对深度老龄化这个社会问题的。

一、中国深度老龄化的现状、对策和挑战

1.我们的“老龄化”跟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老龄化啊,有这么五个超明显的特征。

一是规模大。全世界每4个老年人里,就有1个是咱中国的老人,这数量相当惊人啊。

二是速度快。咱国家老龄化的速度那是蹭蹭往上涨。2001到2010年那会,中国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平均每年就增加0.2个百分点,可到了2011到2023年,年均增加0.5 个百分点,这速度明显加快了。照这趋势,不用想,未来 10 年咱就得一路小跑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和世界各国比比就更清楚了,从7%的老龄化到14%的深度老龄化,法国慢悠悠地走了126年,英国用了46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咱中国呢,才21年就搞定了;而从14%的深度老龄化到 20% 的超级老龄化,法国花了28年,德国耗了36年,日本11年,咱中国估计也就10年的事儿。

三是高龄化。老年人口分8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低龄老人健康状况还行,大多能自己照顾自己;高龄老人可就不一样了,健康水平低,更需要人照顾。2023年的时候,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差不多有4000万人,占总人口的 2.8%,可到2050年,这比例得涨到11%,啥概念?就是每10个人里就有1个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四是未富先老。这问题可比老龄化加剧还让人头疼。美国、日本、韩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时候,人均 GDP 分别是5.5万美元、4万美元、3.3万美元,咱呢?才 1.3 万美元。很明显,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经济发展快多了。要是“未富先老”这情况一直持续,咱又没雄厚的经济基础,应对老龄化那可太难了。

最后就是城乡倒挂。从2010到2022年,城市、镇和乡村老年人口占比从7.7%、8.9%、10.1% 涨到了12.0%、13.3%、19.3%。

那些在广大村镇的老年人,照顾起来可比城市里费劲多了。而且这些乡镇大多在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本来地方财政就不宽裕,还得掏钱应对养老问题,这压力得有多大啊。

更让人揪心的是“老年抚养比”越来越大,还可能出现 “背驮社会”。

啥是“老年抚养比”呢?简单说,就是人口里65岁及以上人口数和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现在咱平均每 5 个年轻人养 1 个老人,可到 2050 年,说不定就变成 1 个年轻人得养 1 个老人,这就是“背驮社会”。你能想象到时候啥样吗?一旦这样,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得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社会财富创造和支出负担就彻底失衡了。

不过呢,人口老龄化其实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没啥可怕的,咱也不该怕。但这确实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大挑战,所以必须得好好应对,认真琢磨琢磨对策才行。

2.面对老龄化,我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面对这么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咱们国家那可是积极行动,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政策。早在1996年,就精心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后续还进行了三次修正完善,这力度够大吧。为了把老龄工作做得更扎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0年和2021年先后重磅推出两份极为关键的文件,2019 年还颁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这么多政策接连发力,成果相当显著。

在政策层面,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积极进展,整个政策体系就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逐渐完整,越来越健全。在全社会齐心协力之下,一种全新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初步构建起来啦。啥体系呢?就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一方面,在城市社区里,各种贴心服务全面开花。 像日间照料,老人们白天能在社区里得到悉心照顾;康复护理,让身体不适的老人能更好地恢复;还有助餐助行服务,解决老人吃饭难、出行难的问题。

在农村呢,也建立起了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互助幸福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那可是相当厉害,已经覆盖了全部城镇社区,也有超过一半的农村社区也都配备了。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正加速融合,两者之间的衔接越来越顺畅,就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真正实现有机结合。

总体来说,咱们的养老服务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正从过去的 “从无到有” 艰难起步阶段,大步迈向现在的“从有到好”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这种进步还在持续,未来肯定会更好。

3.做了这些,真的就够了吗?

尽管在养老领域我们已然收获了一些成效,可不得不说,前方依旧摆着好多棘手的挑战。

就拿实行了数十年之久的计划生育政策来讲,它致使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了非正常的变动,老龄化的步伐不断提速。现如今,高龄、失能以及空巢老年人群体的规模在迅猛扩张,这使得尚欠发达的我国经济基础承受着极为沉重的养老重压。

与此同时,养老产业虽说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大部分老年人收入水平偏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显得颇为尖锐。

另外,专业的老龄服务人才在我国极为匮乏。不少人打心底里觉得照顾老年人属于“既辛苦又劳累且是伺候人的工作”,正因如此,众多养老机构深陷 “用工荒” 的困境,想要招到合适的人员简直难如登天。

事已至此,究竟该如何是好呢?

其实,一个已然步入老龄化社会长达 27 年之久的“老去的邻居”—— 日本,就在我们身旁。不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日本,瞧瞧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审视日本的过往经历,思索我国的未来之路,或许“摸着日本过河”会是一条破解当前难题的有效思路。

二、他山之石:日本在养老方面带给我们哪些借鉴

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却被人认为是特别适合养老的地方,这是因为日本养老法律制度完善?还是因为日本养老模式特别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

1.日本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对产业的支持

日本政府那可是相当有远见,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用立法来搞定养老这档子事儿了。陆续推出了《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还有《介护保险法》这些特别重要的法律法规。这些法是干什么的呢?就是为了保证日本的养老产业能顺顺当当地运转起来,别出乱子。

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这长期护理就成了个大麻烦,整个社会都头疼。从 2000 年开始,日本搞了个介护保险制度,这招可太妙了。什么是介护保险制度呢?简单说,就是能把社会资源好好利用起来,专门对付老龄化这个难题。有了这个好政策,好多家庭可算松了口气,不用自己硬扛着照顾老人了,直接把这事儿交给专业的介护机构就行,家庭的负担一下子就轻了好多。

而且啊,日本政府为了让养老产业和相关产业能蓬勃发展、不断创新,那可真是下了血本。比如说,那些搞智慧养老的企业,要是研发养老辅助设备,就可以找政府申请专门给的研发补贴,这钱就是给企业加油打气的,让它们更有劲儿去搞创新。民间开的养老机构呢,也能从政府那儿拿到钱,这钱是从消费税里专门拨出来的专项资金补贴,这么一来,养老机构也能办得更好更稳。

那日本的养老机构和咱们的比起来,最大的不一样在哪呢?

日本的养老机构啊,说到底,就像是在医院和家庭中间搭了个桥的那种 “中间设施”。主要就是给那些需要长期有人照顾生活起居,还得有医疗康复护理的老年人服务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现在的日本养老机构变得更丰富多样、更精细了。大体上分成居家型、社区嵌入型和入住型这几种。

这还没完,每种里面又有好多小分类呢,像上门护理,就是护理人员直接到老人家里照顾;还有日托,就跟小朋友上幼儿园似的,每天有专车把老人接到养老机构,晚上再给送回家;短期入住呢,就是老人可以在养老机构住一小段时间;特别养护就是针对那些身体状况比较特殊、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

2.那他们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①首先在照顾理念上,日本一直把老年人的尊严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简单来说,就是“视人为人”。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个“支援自立”的理念,倡导不包尿布、不约束、不卧床、协助高龄者提升自主生活能力,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支援自立”的两大原则包括:所有国民都必须尽量维持自己的健康、避免失能;所有服务提供单位必须着重让长者自立地生活。

也就是说,你不能帮老人做决定,你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你要帮助他们去独立完成很多他们想做的事,哪怕他身体是不方便的。

尤其是面对失能失智的老人,你也不可能把他们绑起来,在日本这是违法行为。

那,要怎么办?

你只能去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的需求,去耐心地想怎样帮他们解决问题,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这才是照顾的终极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真正得到尊严,而尊严是无价的。

②其次,在具体做法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叫做“整合照料”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最终的落地开花,还是在日本。

什么叫“整合照料”?就是把预防、护理、健康管理、医疗、康复、生活照顾这些相关服务,通过组织机制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再进行整合处理的养老服务。

日本把“整合照料”这个概念结合自己的国情,打造了一个有本土特色的“地域综合照料体系”,以居民生活圈为基础,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在30分钟生活圈里提供无缝对接的医疗、护理以及其他照顾服务。

这样做有2个好处:

第一,让老年人在晚年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和家里生活,实现“在地安老”。

第二,政府和社会通过建立综合照料体系,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服务效率,减轻了资金和人力的压力。

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说明:

在日本东京都新宿区,有个叫做“故乡之会”的社会公益组织,它专门对对无家可归、住所不定的老人,或因其他原因身心受到伤害的独居老年人,重点从“住宅、生活支援、康复照料、临终关怀”等方面提供综合性服务。

他们把一些空房子给改造了一番,变成了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住宅。然后,以 “共同居住”“集体住宅” 或者 “互助住宅” 的形式,把这些房子以优惠的价格租给有需要的老年人。

要是老年人遇到困难了,“故乡之会” 就会来帮忙协商。他们还会定期上门看看,确认一下老人是不是安全。而且啊,还会帮老人跟诊疗所、护理人员还有地域综合支援中心的行政人员联系,处理各种事情。

他们还会利用公共设施,搞点节日活动、俱乐部活动啥的。这么一来,就能慢慢帮老年人把社会关系网给加强起来,形成 “社会性支援”。

“故乡之会”还会发挥专职工作人员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助”精神,陪着老年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你看,“故乡之会”是不是很好地实践了“整合照料”理念?

看完大城市,我们再看看日本的乡村。在日本的鸟取县,有个小村子叫“日南町”,人口只有不到5000人,但老年人口占了一半多,而且这个小村只有1家医院、1家药店和2家护理机构,医疗资源可以说是极度匮乏。

看起来,日南町的问题很难办,对不对?

别担心,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建设符合本地特点的“整合照料”模式之前,先对本地所有的医疗与护理资源进行摸底调研,并整理全部信息,比如地理位置及联系方式,再通过分发宣传册以及网络宣传的方式告知居民。

另外,日南町还会定期召开整合照料计划会、居家支持会议、医护结合与生活援助会,在这些会上,他们会举办关于认知症知识的讲座、面向专业从业者的培训 什么的。村里的医院也会给护士们定期进行关于居家医疗及疗养的培训,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医院和居家疗养的衔接。

而且,日南町还把退休的照料看护从业者和医生护士组织起来,在居民日常交流聚会的各个场所开展医疗保健的宣传教育,帮助居民了解医护衔接以及出院后的生活援助等支持性服务。

通过这些做法,日南町这个小村子的老年人,都得到了很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③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是日本的养老机构通过精细化的服务,让老年人真正有尊严地活着。

比如,对于超高龄和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人,我们国内的养老机构一般是用料理机把食物打碎,再用流食的形式喂给老人,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流食看起来很难吃,味道也很差,这就会让老年人缺乏“吃到食物”的幸福感。

而日本的养老机构就很注意这点,他们的护理人员会在流食中增加少量的增稠剂,再放进各种形状的模具中,把流食做成各种小动物的形状,让吃饭这件事变得很有仪式感。

而且日本的养老机构,也会尽量为老年人营造适合生活的友好环境,比如家具边上的扶手、无障碍的洗手池、无障碍上坡通道等等,相比于随时随地扶着老人,这些养老机构会尽量尊重和维系老人的独立生存能力。

三、看过日本的做法,我们该怎样做?做什么?

我们看日本养老产业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日本,而是为了中国。

看清楚之后,从理念到方法再到细节,全面系统地去学。

1.“视人为人”,让老年人有尊严。

虽然我们的国家和全社会,从很早之前就开始注意到老龄化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市场上也有各种联营和民营的养老机构,近年来也出现了“足力健”等一些专门的老年人品牌。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真正理解什么是“视人为人”,丢掉把老年人看成“负担”和“包袱”的陈旧想法,从单纯的照料日常起居的“养老生活”,变成让老年人真正得到尊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享老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转变思维,去打消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负面看法,去无限接近老年人的生活,设身处地去思考怎么做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去真正做到“视老如亲,奉若父母”

这当然不容易,但难而正确的事,才是最值得做的。

2.软硬结合,注重服务细节。

其实,我们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硬件设备方面基本上可以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养老产业的本质还是“服务”,既然是服务,那我们就需要不断地从细节着眼,从小事着手。

比如国内有一家养老机构,他们有个“风雨连廊”。

你可能会问,这是什么?

风雨连廊,顾名思义就是这家养老机构会在老人们的宿舍和户外场地之间,都用长廊连接起来,这样万一刮风下雨,即使行动缓慢的老年人也能慢慢走到楼里,而不至于被风吹到,被雨淋到。

又比如,有的养老机构在老年人洗澡之前要给他们做生命体征检测,还要先给他们喝一杯温水。更细致的是,还会给能自理的泡澡老年人定上闹钟,避免他们睡着而出现溺水危险。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比我们,所以更需要耐心细致地照顾。未来养老产业的佼佼者,不一定是拥有宽阔面积的企业,也不一定是有高精尖设备的企业,但一定是能把服务细节做到极致的企业。

3.放弃“挣快钱”的短视思维,真正把养老当成事业来做。

有不少人问过这样的问题:进入养老行业后,怎样才能快速挣到钱?

奉劝这些朋友,如果想挣快钱,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了。

第一,养老行业是个新兴产业,是人对人的深度服务,它的复杂性和难度都是非常高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摸索去完善。

第二,政府对养老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但落地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养老费用支付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行业的发展。

第三,养老行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第四,养老行业缺乏人才,团队建设难度很大,可以说是个挣钱又少又辛苦的行业。

上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目前养老行业的盈利周期非常长,又受限于老年人支付能力弱等现实情况,使得养老产业一直发展比较慢。

打个比方,养老产业就像“唐僧肉”,好看,好香,但是不好吃到嘴。

但是,中国的老龄化是大势所趋且不可逆转,未来每3个人中间就有1个老年人,这是多大的市场?

保守估计,30万亿。

这么大的市场里,我们会没有盈利机会吗?会找不到赛道吗?

肯定不会。

只不过,这不是一场冲刺赛,这是一场马拉松。

跑马拉松,需要更多的耐力和耐心。慢慢来,比较快。

参考资料

1.《大国人口: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任泽平、白学松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2.《高龄少子化冲击下,日本是如何破解养老困局的?》,三联生活周刊

3.《整合照料视角下日本特色“医养结合”的实现路径及启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作者郭佩

4.《延迟退休背景下老龄政策建设,何以可为?——基于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三个维度的探讨》,阅江学刊,作者高传胜

5.《应对人口老龄化需从六个方面着力》,中国经济时报,作者:中国社科院课题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老贾,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